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拍賣業歷史

拍賣業歷史

  拍賣的歷史相當久遠。可以這樣說,人類自從有了剩餘產品之後,就有了拍賣,拍賣是最古老的銷售方式之一。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所著的《歷史》一書中,記載了公元前500年古巴比倫城盛行的每年一次的拍賣活動,拍賣的是適婚青年婦女。古巴比倫人通過拍賣的手段,使每一個姑娘都體面地嫁出去,希羅多德稱他們這種拍賣姑娘的習慣是「最聰明的」。繼巴比倫之後,拍賣活動在古希臘、古埃及和古羅馬興起。公元前5世紀,希臘主要工商業城邦逐漸進入經濟繁榮時期。由於商品經濟中奴隸勞動的廣泛使用,奴隸買賣便日益增多,在雅典城內,奴隸與其他商品一併陳列於市場,按他們的性別、年齡、特長等標價平賣,或採取公開競價拍賣的方式出售。在埃及的拍賣活動十分興盛,拍賣物品的種類有所增加。古羅馬自公元前5世紀起,瘋狂地進行對外軍事擴張,在數百年之間,先後統一了意大利半島,佔有了西西里等島嶼,在長期的掠奪戰爭中,羅馬商人和士兵找到了一條共同發財的道路。即每當戰爭發生,大批商人就隨軍出發,一但羅馬獲勝,士兵便在戰場上就地拍賣掠奪到的多餘戰利品。不僅使羅馬士兵大規模參與拍賣,而且為羅馬的奴隸拍賣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使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階段,成為羅馬拍賣業中的主要內容。到羅馬中後期,拍賣更加廣泛地滲透到羅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拍賣方式、拍賣性質、拍賣規模都有很大變化。有強制拍賣,也有任意拍賣;有自行拍賣,也有委託拍賣;有民間拍賣,也有政府拍賣。拍賣範圍不但涉及到經濟、司法領域,而且涉及到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
  古羅馬最大的一場拍賣是皇位拍賣。公元193年3月28日上午,200名羅馬禁衛軍發動兵變,殺害了他們本該用鮮血和生命來保衛的皇帝。然後禁衛軍建議公開拍賣皇位。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對此有這樣的描述:一位高嗓門的士兵爬上城牆,邊跑邊喊:「羅馬皇位拍賣了,羅馬皇位拍賣了!」短暫的競價之後,只剩下兩位闊老。其中一位是靠海上貿易發了財的富翁朱利埃納斯。兩人互不相讓,價碼直線抬高。最後,隨著一聲槌響,朱利埃納斯以3億賽斯特爾(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00萬美元)奪得皇位。拍賣在古羅馬得到了盛況空前的發展。由於拍賣呈方興未艾之勢,後來一些拍賣商開設了拍賣行。羅馬時期是拍賣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15世紀初,由於世界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於是,新興的海上強國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便相繼利用其17世紀初,隨著英國、荷蘭、法國相繼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帶有美國的拍賣也逐漸興起。到18世紀,英國的拍賣業由於帝國的強盛有了較大的發展。在拍賣場上,無論被拍賣的是什麼都被看作是一件拍賣品,人也不例外。伴隨著席捲全球的拍賣熱,人們一遍又一遍地聽到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個名字。近年來,那些舉世矚目的重大文物、藝術品拍賣,幾乎全被這兩家最大的拍賣行所壟斷。這兩家總部設在紐約和倫敦的拍賣公司無論是資歷、規模還是影響都遠遠超過同行。它們每年拍賣的各種藝術品達幾十萬件,超過世界拍賣總量的一半,各自的營業額均已超過10億英鎊,憑著雄厚的實力,把觸角伸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果說,當今世界的拍賣市場屬蘇富比和佳士得所有,也絲毫不過分。
  世界上大概有800多家拍賣行,藉由美觀的拍賣目錄與微妙的姿態,向畫商與收藏家拍賣二手藝術品,抽取拍賣成交價十分之二的佣金,這就是所謂的第二市場。相對於畫廊,一般拍賣會不推出仍未出名的藝術家,使得拍賣品常常屬於已被接受的派別。至於現代藝術,從70年代起才被納入目錄,如著名紐約私人收藏者羅伯特·史庫爾(robertscull)於60年代建立現代藝術的重要收藏。因史庫爾瞭解到現代藝術有了固定的公共市場,所以於1973年以800萬美元的總價拍賣一批戰後的藝術品。
  蘇富比、佳士得、伯罕斯與飛利浦是現在國際拍賣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創於十八世紀的蘇富比(1744)與佳士得(1766)操縱全球藝術市場的百分之四十,堪稱最近兩百年最具影響的拍賣會。蘇富比的創立者薩繆·貝克(samuelbaker)於1744年3月首次推行畫本拍賣。薩繆·貝克過世後,蘇富比家族管理拍賣公司,以版畫、獎牌與硬幣等範圍來強調蘇富比的重要性。當蘇富比於1917年搬到倫敦較為時髦的邦德街(boundstreet)時,繪畫與其他美術已經大大勝過畫本與著作權的交易,反映將來市場轉變的趨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