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2至7倍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2至7倍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2至7倍

研究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部分甚至高達二至七倍。其中,兒少體內塑化劑濃度、又比成年人更高。

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已知會影響身體內包括性荷爾蒙、甲狀腺素、甚至胰島素等正常荷爾蒙的作用。其中以對生殖功能的影響最被關注,例如降低睪丸功能、干擾月經週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增加不孕風險與癌症發生等。

北醫食安系廖凱威副教授指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北醫食安系系列調查研究,二○一三二○一六年期間,亦即起雲劑事件後,台灣民眾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代謝物濃度仍高於許多其他先進國家,以其中的DEHP為例,部分代謝物濃度甚至為先進國家的二至七倍。由於將塑化劑代謝出體外所需時間不長、只需幾天,這個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於日常生活塑化劑的暴露非常普遍。

因為影響深遠,為了提醒民眾對塑膠溶出物中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注意,以及環保愛地球的概念,北醫營養學院食安中心提出SAFE(Stay Away From EDC)的倡議,鼓勵校園及北醫周邊店家減少塑膠容器的使用。以校園餐廳以及北醫附醫餐廳作為示範場域之外,也招募北醫大學生加入食安守護隊,協助輔導校園周邊商家落實EDCs減量。

至於該如何減少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暴露?北醫食安中心副主任蕭伊倫副教授以本次食安守護隊查核餐飲作業現場的準則為例,一是使用重複可利用的玻璃保鮮盒,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二是正確使用與食材接觸的容器與廚具。例如,不要使用塑膠容器或減少使用LDPE材質餐具盛裝熱食,不使用有損傷的美耐皿餐具及不沾鍋塗層接觸食物。此外,同時還要減少環境負荷:例如使用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洗手乳、衛生紙、餐巾紙,做好垃圾分類,並使用在地或有機食材等。畢竟除了塑化劑之外,包括環境污染物、化妝保養品、農藥等,都可能有內分泌干擾物質。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