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白血病 421口訣 提高警覺

白血病 421口訣 提高警覺

白血病 421口訣 提高警覺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透過推廣「421」口訣,提醒民眾提高警覺。所謂的「421」,就是當你莫名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4」大症狀,最好盡快到各大醫院內科或血液腫瘤科,進行血液及骨髓「2」種重點檢測,若確診「1」定要前往血液科就醫。

白血病俗稱血癌,指的是人體主要造血系統「骨髓」產生癌化病變,造成不正常的白血球大量增生,取代正常造血細胞,連帶影響血小板、紅血球的功能,甚至進而侵犯肝、脾、淋巴等器官。

白血病大致可分為四種: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其中最凶險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占比逾三成,因病情惡化快,被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好發在小孩身上的則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不過九成患者治療後可痊癒。

以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率,男性比女性多、年紀越大機率越高,是醫界普遍共識,但如今恐怕要改觀了。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分析長達十五年、近萬筆的患者數據,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從每年三六四人逐漸提升至七五五人。患者以五十至五十九歲的增幅最大,年齡中位數落在五十六•二歲,有年輕化趨勢,相較往年多半是六十五歲以上罹癌,足足下降快十歲。

白血病原因為何?誰是白血病高危險族群?唐氏症患者等基因突變者;暴露於有放射線污染的環境,比如車諾比爾核爆意外受害者;病毒感染,像是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化學物品刺激,例如長期接觸有機化學溶劑、曾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為癌基因的表現型體質。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治療方式有化學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療方式有化學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治療方式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治療方式有:標靶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

慢性白血病,初期病程較和緩、症狀不明顯,但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沒有積極治療,最終仍會轉變為急性白血病。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可以透過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平均存活時間可達到七至十年。

現今,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已趨近多元,且未來可望有更多藥物上市,民眾確診後不需過於恐慌,應積極遵照醫囑、採納正規治療。且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程惡化迅速、癌細胞成長速度驚人,若因恐懼而放棄標準治療或聽從另類療法,反而得不償失,錯失黃金治療期,未來疾病控制更困難。

所有的藥物治療都可能有副作用產生,癌友可主動向醫師反應副作用的狀況,醫師可依症狀選擇對應的藥物以緩解副作用。以下也提供常見副作用的日常照顧小原則:有噁心、嘔吐情形,可透過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減少噁心感,也請避免短時間內快速飲用大量水、飲料。有腹瀉的情形,建議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少量為飲食原則,此外,也應避免高纖維的食物。有便秘的情形,建議多攝取水分,並多吃水果以及蔬菜等高纖食物,若症狀無法改善,亦可在醫囑下服用藥物軟便劑。

癌友在抗癌期間,飲食務必要均衡營養。許多人在抗癌期間總感到食慾不振,此時建議可吃一些自己喜歡且健康的食物,增加進食的慾望。許多癌友治療期間容易面臨血球低下的狀況,建議可以適度補充一些肉類、優質高蛋白等,讓營養狀況更均衡,血球生成效率更好。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