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心靈雞湯] 不再沉默

不再沉默

  家庭教育的 文章 :不再沉默
  有人說,“沉默是金”,當我們柔弱的內心再也承受不起,一次次慘痛教訓的洗禮,是否仍然能夠做到熟視無睹?繼續保持沉默呢?
  觸目驚心的感觸,讓我在陣陣不安中,無法回避,無法灑脫地面對 生活 ,這是一種怎樣的焦灼 心情 ,唯有 自己 最明了。
  每個 孩子 剛一出生,都是一塊透明的璞玉,這塊璞玉能否被塑造成一塊真正的寶石?離不開家庭教育, 學校 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
  家庭教育。 父母 的 思想 意識和為人處事的修養對孩子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就可以讀出其父母的品行和修養。“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然而,父母的愛能否對孩子起激勵性作用?這就涉及到教育的方法問題了。
  愛,唯有被孩子的內心所接受,能引起共鳴,才算得上是有效的愛。
  而如今,一廂情願的愛,卻泛濫成災,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背道而馳,這是多麼可悲啊。究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作為父母的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不懂得賞識孩子的每一個微不足道的進步,更不懂得尊重孩子,互相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當這些人性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心靈 也就找不到歸屬感,那麼又怎能激發 學習 的熱情呢?
  人最怕的就是不懂得反省,有些父母 習慣 了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仍然把持著“嚴父出孝子”的思想理念,以為嚴厲的教訓,沒完沒了的苦口婆心和無休止的譴責,就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順從自己的意願,天真的以為這樣就會朝著自己所 希望 的方向發展。殊不知,無法融入孩子內心的愛,始終被孩子拒之門外,又怎能期望會如願呢?
  教育要得法,不得法的教育,到最後,只會成為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當父母的我們都以為,學習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只要成績好,其它的當事情都可以不用做,可是,當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挫敗感時,我們能不能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安慰和鼓勵,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只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換個視角,讓孩子在平時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盡管做得不是太好,但懂得幫父母分擔,我們就應該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賞,這樣,孩子就可以重拾那份丟失的 自信 和勇氣,臉上便會展開如 花 的笑臉。
  父母的 責任 ,不僅要教會孩子生活的能力和獨立的本領,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做個大寫的“人”。
  每個父母都要懂得,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有喜 好的 獨立人格的人,所以,凡事不要自以為是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教育,要講究技巧,要遵循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 成長 過程中,父母的希望總是跟失望並存的,不要奢望孩子都能夠完美地實現自己的願望。失望的時候,千萬不能大呼小叫,要彎下腰,跟孩子悄悄地講道理,以示尊重。唯有懂得尊重孩子的 情感 ,尊重孩子的 選擇 ,尊重孩子的需求,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好 朋友 ,才能進入他(她)們的內心世界,一起交流學習,交流思想,探討 人生 。
  如果孩子惹是生非了,也要給一個台階下,使之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後不能再重濤覆轍,父母的 信任 和 寬容 ,會引導出一個同樣講究 誠信 和有肚量的好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包括善行,仁愛,豁達,積極樂觀,善解人意,具有堅韌的忍耐力,懂得 感恩 這些健全的人格魅力。
  孩子的成長既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學校教育,我們無法掂量哪個輕哪個重?但是缺了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和發展。
  學校教育,是在 老師 和 學生 的互動中進行的一項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當教師的待遇得到不斷改善的同時,壓力也隨之與日劇增,忙不完的考核和繁多的培訓。到了教室,每天面對四-五十張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學習成績,不同的心理問題,不同的學習表現。還要面對備課,上課,改作業,分析,解決學生的困惑和疑難,周而複始地忙碌著。教師,無形中成了上了發條的機器,再也停不下來。無形的壓力,鬱悶,無處排解的煩惱,日積月累,成了堆積如山的疲憊,心理健康嚴重失衡,處理問題,又怎能不情緒化,好走極端呢?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就成了老師發泄的出口。老師也是只個凡人,不是神仙,也有著各自的情緒。當內心再也無法承受的時候,就很難做到理智地對待那些令人頭疼的學生。而得不到老師憐 愛的 學生,就會自暴自棄,破灌子破摔,對學習越來越沒興趣,最終導致厭學,有的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選擇自殺,然後,在無知的行為中泯滅了做人該有的良知——感恩。最終,用結束 生命 ,給父母和老師們宣判了無期徒刑,至少在精神上是這樣的,如果要追究最魁禍首是誰?那無可厚非的就是父母了。是父母不懂得激勵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沒有教會孩子要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父母用無知的教育方式壓制了孩子的發展潛力;更是父母不懂得該怎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他(們)所承受的超負荷的壓力,進行適時的疏導,才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曾轟動全國的藥家鑫事件,警醒著每一位父母,該好好地反省反省,到底該以怎樣的教育方式,才不致於自己嘔心瀝血地付出,不但收不到想要的回報,卻導致了慘痛事件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生命於每個孩子都只有一次,若想使他(她)們都能夠珍視自己的生命,那麼就要在平時生活的 細節 中多給予肯定和認可,少一些譴責和奚落;多一些激勵,少一些責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苛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孩子,不可能 永遠 攙扶著他(她)們行走,所以,我們不得不教會孩子們生存的本領:自信,樂觀,謙遜,上進,與人為善,廣施博愛,孝敬老人,有責任心。唯有做個受人歡迎的人,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屬感,才能像大雁一樣,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為孩子日後的發展做好鋪墊;才能風雨無阻的前行;才能贏得一次又一次喝彩聲;才能為孩子找到人生的真正價值。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所以,不再沉默。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