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反艦彈道飛彈 威脅航母進台海

反艦彈道飛彈 威脅航母進台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要打到3000公里外的固定目標已經很難
更何況是會移動的航空母艦
因此要用導彈打航空母艦.......會很拼

TOP

同意樓上大大說法
彈道飛彈打活動目標
天才
除非終端再行導引
如紅外線或雷達導引
不過彈道差距過大
終端是無法導引的

TOP

一顆導彈要從最高空接進大氣層在射下海面上的航空母艦,也要衛星來定位,別忘了美國早發展標準三型艦對空飛彈了,可以打到衛星,中國的導彈沒有衛星支援下,怎麼瞄準航空母艦啊,
加上艦空母艦有層層的神盾艦在保護,試問中國怎麼突破呢
美國會怕到不敢把船開到台灣海峽嗎

TOP

問題是真要摧毀美航母戰鬥群,
這意味著雙方衝突已經到了全面開打的階段。
核武彈道飛彈應該優先襲擊對方重要本土目標。
但這卻已經過冷戰時期思考驗證,不會有贏家。

TOP

旦將具備探測3000公里以外艦船目標能力的超地平線雷達系統安裝在東風-21彈道導彈上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返回地球載具在返回地球時,其位置及角度已經決定固定的落點,
而航母是移動的目標,要直接命中有理論和實際的困難。
但若是使用戰術核彈弭補誤差距離就可能很實用了。

TOP

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不是吃素的~~要打中也沒那麼容易吧!!

TOP

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这篇文章

译自:美国海军学院(USNI)《PROCEEDINGS》
作者:安德鲁S.艾瑞克松 戴维D.杨
译者:知远/严美

美国海军学院(USNI)《PROCEEDINGS》杂志不久前发文,阐述有关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看法: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可能改变太平洋的规则,置美国海军航母打击大队于危险之中。  


    3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和战略家一直思考着利用陆基导弹威胁海上目标。今天,有关这方面讨论不断扩散,集中于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上。这表明中国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于掌握了这种系统——也许从战略考虑未来某个时候公开进行试验————或者甚至将之用于冲突事件。确实,中国可能拥有反舰弹道导弹(ASBM)能力可能颠覆游戏规则,给西太平洋地区的威慑、军事行动和力量平衡造成巨大后果。
  尽管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力仍不确定,但相关的美国政府的来源不断称北京正在寻求一种基于1500公里以上射程DF-21/CSS-5固体推进剂的中程弹道导弹(MRBM)的改进型的反舰弹道导弹。据美国国防部称,如果有“尖端的指挥控制系统”支持,即,来自中国日益扩大的陆上和空间传感器系统提供精确实时的目标数据,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就可能置西太平洋的美国航母打击大队于危险之中。而且,中国使用子母弹可能无需击沉航母就能使之失去作战能力,从而以(认为的)低风险冲突升级实现其目标。
  如果中国最终部署成功的ASBM,其快速的发展可追溯到1995-96的台海危机,这场危机让中国领导人相信航母打击大队(CGS)在未来华盛顿决定要干预的台海冲突中是美国部队投送的重要平台。自此以后相关的军事研发显著加速。


  这种新平台和武器系统本质上是非对称的,重点是反进入(anti-access),针对美国航母打击大队固有的全部弱点。一个潜在的能力最突出。一枚ASBM能利用60年前中国的弹道导弹经验,从机动的高隐蔽性的平台发射,能够打进距离中国沿海几百英里的目标。第二炮兵2003年出版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指出相关的概念已经进行了5年多的开发,也许还需要10多年。
  尽管这种提法在过去几年频频出现于官方的报道和各种论坛的简评中,但ASBM问题只是最近才在美国引起广泛的注意。一位中国军事专栏作家撰写的2篇文章,一篇声称到2010年二炮将有一个DF-21EASBM旅,并详细介绍了使用的假定序列,文章被翻译发表在一个海军事务博客上,受到热议,后来又被主流媒体广泛刊载。
  从这些发展来看,审视相关的中国文章对了解解放军在发展成功的ASBM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它如何最终寻求在紧张态势或冲突中加以利用是有帮助的。

  中国关于ASBM的讨论
  相关文章有三类是公开的。第一类是具体的ASBM问题的技术分析。这些是理论性的,还不清楚他们是否为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方案做好了准备。一些人称涉及的理论问题已经被验证,实际的解决方案可能包含在其他文件中。第二类是解放军条例出版物描述了ASBM可能如何用于作战方案中,它们表明计划正在开发之中,但不清楚所掌握的必要能力的程度如何。最后一类是通才们对此类武器可行性的审议以及程度不一的条令讨论,表明在主要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一些来源提供了详细的的细节,但许多具有明显的技术错误和错误的假设。这些文章达成了几点普遍的共识。第一,任何ASBM都将基于中国现有MRBM的升级版,即DF-21/CSS-5。据报道DF-21D改进型最接近于反舰版本,尽管一些中国文章说这是“C”版本,还有人称是未来的改进型(即,DF-21E)。这种武器的原型被普遍认为是美国1984-88部署的潘兴-2型战区弹道导弹。
  此外,ASBM具有多种作战效果,对中国的海上战略——特别在台湾问题上——具有价值。如果实现这一设想,在台海危机中将对美国海军作战构成重大限制,特别是在中国文章中的补充讨论建议将美国的战区陆上基地——如在冲绳的基地——置于风险之中。
  最后一点,关键的技术挑战是目标获得和末端制导。然而,在中国有关这些方面的具体能力的文章中很少出现,通常都是关于可行性和条例出版物中含蓄的假定,ASBM可供使用或不久将可以使用。

  技术来源
  第二炮兵掌管现有的ASBM的技术评估,这表明它可能控制着大部分的中国ASBM计划。作为解放军的战略火箭部队,对常规力量也倾注了同样的关注(它最近绝大部分的采购),其78.2的干部现在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接受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新任务似乎是合理的选择。
  现有的关于ASBM的技术文章多为西安二炮工程学院的个人所写,表明该学院在ASBM的开发上起主要作用。最多产的贡献者是文职的Tan Shoulin,他是该学院的领军人物,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攻“导弹武器火力应用”。
  第二个突出机构是北京的二炮装备部——二炮装备研究所也部分参与,后者表明正在进行某种程度的采购,或者至少积极考虑采购。二炮基地的某些个人偶尔也会有文章发表。

  条令来源
  第二炮兵想如何使用ASBM?《二炮战争理论》可能是该兵种的教育手册,详细列出了5个可能的战术:
  • “骚扰性攻击我们周围敌人盟国的军事基地以及航母战斗群。”
  • 正面火力设阻,在航空打击大队的正前方进行火力威胁,“作为示警”。
  • 侧翼火力驱逐:向我们感到最受威胁的侧翼区域的敌人航母战斗群进行威吓性集群射击”配合海军拦截航母打击大队。
  •集中火力攻击:“当许多航母舰载机对我们的沿海发动持续的空中打击时,为了阻止强调的空中袭击,必须用‘重锤’打击敌人的核心航母。从常规的导弹部队选择一支装备敏感性的穿透性的子母弹部队,使用‘集中火力攻击’方法,对敌人的核心航母实施广覆盖打击,力求摧毁敌人的航母飞机,控制塔和其他容易损坏的重要位置。“
  • 信息攻击:“在敌人雷达开启后,指挥系统工作时,针对敌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或宙斯盾系统中薄弱的链接,使用携带反辐射子母弹或电磁脉冲子母弹的常规导弹实施攻击,用反辐射子母弹攻击雷达站,电磁脉冲子母弹瘫痪敌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文件称战区弹道导弹延伸了二炮的打击距离,似乎认为二炮将有足够的ASBM库存进行多种警告打击。它或略了一种可能性,这些导弹比较容易拦截,不能攻击航母打击大队,但会造成危险的冲突升级。
  技术性和条令文件资料似乎更具有权威性,但这样的文件也有局限性。专业的研究可能反应拥护这些计划会对二炮有利,以及研究者骗取名声。条令出版物似乎远没有军种偏向,但可能反应了一种渴望或者计划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硬件和辅助设施的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通才们的著作,他们对ASBM的开发和应用的所有重大问题都存在广泛的争论,因为它们是中国在这些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的征兆。

  效用和可行性
  通才们的著作关于ASBM的作用效果和对中国海上战略的潜在价值是大致一致的。ASBM被提升到利用非对称性技术克服常规武器劣势的一种手段,威慑干涉给中国更多的机动空间,如果威慑失败,提供升级控制和获取胜利的“王牌”。但是,中国造船工业公司的一份杂志刊登的怀疑者的文章,指责说ASBM提供有限的兵力投送能力,如果使用具有极高的升级风险,可能引发核报复。
  中国关于ASBM效用的争论与其技术可行性上的分歧相类似。分析人员普遍认为实现ASBM的功能必须跨越5个重大技术挑战:
  • 侦查。悲观主义者称相对于卫星图像侦查的潜在搜索区航母目标太小。乐观主义者坚持认为航母打击大队——具有大量的电磁信号足迹——可以被侦查到,即用空基传感器。
  • 跟踪。怀疑者坚持所需的卫星覆盖是做不到的,足够的海上的和监视飞机以及海外信号情报基地也是做不到的。他们认为中国的其他跟踪方法是不足的,即使合起来也不行。奇怪的是,他们似乎忽略了中国拥有相关的陆基超视距雷达的可能性。
  • 目标突防。怀疑者声称放慢末端制导弹头的速度会使导弹特别容易被拦截,似乎缺乏说服力。乐观主义者倡导多轴的饱和攻击可以克服航母打击大队的防御,似乎没有承认多轴攻击协调的难度。
  •打击移动目标。如何打击位置移动数据传输和ASBM发送中的航母打击大队?怀疑者争论说弹道导弹没有巡航导弹精确,因为前者的轨迹相对固定。但乐观主义者坚持只要初始的ASBM轨迹比较精确,可以采取适当的寻的制导修正。他们建议在更高空进行无源辐射寻的和激活末端制导提高精确度,寻的器扫描更大的区域,选择适宜的攻击时刻,即发生顺风或海上再装填阻碍重大机动性时攻击。
  • 造成足够损坏几个专家详细介绍了航母打击大队的损坏制设备。但常规的智慧似乎是多轴饱和攻击(击败防御)和或子母弹(分布损害),如何精确发射的话,通过锁定关键暴露区域(即航母的飞机、导航室和C4ISR设备)能实现任务杀伤(mission kill)。

  军种间的竞争?
  ASBM分析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格局可以被解读为二炮与海军之间官僚主义竞争标志。二炮出台的许多技术分析,总是乐观的,认为ASBM的开发是行的,也许因为它将或者已经控制了ASBM计划。二炮工程学院学员撰写的ASBM相关的硕士论文比海军学员多的多。甚至海军指挥学院的一名军官还撰文“二炮是成功打击敌人(航母打击大队)的主要要素”。相反,海军和所属的造船业绝大多数分析表明ASBM开发技术上存在困难或者武器的使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也许这是因为ASBM不受海军控制,而且会减少它们的资源。
  一个有趣的建议,二炮和海军在ASBM相关问题上至少进行某些合作,但海军代表与二炮工程学院、海军附属研究机构共同撰写关于ASBM的专门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舰船侦查和跟踪这样的议题。

  发出信息
  北京可能如何寻求影响有关ASBM的战略通信,会影响到何种程度?信息操控是肯定的;讨论可能规定在发动预想的信息。鉴于这一话题的敏感性,我们可能认为目前中国关于ASBM部署的文章是仔细控制的讨论。我们应对可以假定至少大部分出版的文章意图是影响美国的看法,特别是因为期刊上出版的现有技术分析文章外国人都可以看到,它们有完整的英语标题和摘要。
  这些文章还可能表示部分廉价的威慑。中国的媒体在该国2007年1月11日成功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后都有意保持低调,至今中国政府及时面临外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反复询问都保持沉默。相反,围绕ASBM却有着太多的(非官方)的议论,但官方没有任何表示这种武器将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测试。从发信号的角度看,在武器能力完全实现之前,这可能是极高的实现某种威慑效果的经济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公主讨论随着能力的成熟可能会减少。
  还有一种可能是文章表明中国现在的矛盾心理。通才们文章中困惑和矛盾可能反应了中国内部关于ASBM实际的效能问题上存在更多的争论,不说其技术可行性。这可能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想分散人们对目前系统或者是正在快速发展的能力的注意力掩盖实际的能力。在外国读者所知的期刊上操纵有选择的文章可能是信息战一个特别有效的工具。
  在某种程度上,北京的能力何时有效开发,它可能向世界展示一个戏剧性的试验——有或没有预先警告——旨在影响美国、台湾和日本官方和公众的观点。这种前所未有的彰显可能可能是中国稳定时期实力增长的信号,或者是中国在出现外交紧张关系或危机时的决心。事实上,尽管是被操纵的,但打击可能改变战略平衡。

  要做什么
  尽管关于ASBM可行性和效能的公开辩论还在进行,但开发ASBM的想法在中国对许多人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二炮。从中国分析人员的角度看,任何成功的ASBM开发都将具有三重含义:
  • 增强海上安全的陆基途径
  • 强调多轴饱和攻击
  • 增大相信解放军有能力限制美国海军行动和控制冲突升级 ——即使在模糊的情势下
  所有的这一切并不以想象的ASBM能力为转移:其他反进入能力(即发动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能力的演示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但ASBM构成的威胁的质量与反舰巡航导弹不同。美国花了几十年来解决这一问题,拦截窗太短,如果不考虑对中国大陆升级攻击,就不能将发射平台作为打击目标(即,“射击弓箭而不是剑”)。
  因此中国ASBM能力的任何迹象都可能让美国海军产生极大担心。而美国军队还必须面临一个问题,因为显而易见其在东亚的行动将受到影响。这种情形应当是美国的计划者们寻求长久之计。战区的陆基空中力量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地面攻击已经是一个普通的作战方法和二炮的任务。中国显然在寻求用常规导弹攻击陆上空军基地,它们的坐标是知道的。使用诱饵、混淆物、电子对抗措施混乱中国的超视距雷达目标定位和导弹寻的器可能为航母打击大队提供足够的安全。但如果这被证明是不现实的,就需要在潜艇和无人飞机平台、超过中国打击射程的远程空军基地和低可视性水平平台上加装更高级的作战能力,这样一些相对缺少反目标定位的容易被侦查的平台(航母打击大队)就不需要前沿部署。
  在政治层面,华盛顿必须向北京强调中国开发ASBM将损害华盛顿和莫斯科1988年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该条约阻止两国拥有500-5500公里(即美国的潘兴-2)的常规和核地面发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中国显示具有这种特点的导弹的战略价值将可能鼓励其他国家开发自己的ASBM。造成的战略紧张态势将加剧额外的军备采购,进行长期投资反击或平衡中国ASBM能力,使各方卷入比以前更糟的军备竞赛。
  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需要美国军事和文职领导人敢于面对棘手的实情。最冒险的方法是当事实是支撑美国原先能力的军事优势正在消失时,至少在相对意义上,保证我们国家(力量)有效性的重要卫士应继续坚持美国必须保持原先的能力维持关键战略地区(如台湾海峡)的和平。言辞和现实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如果被公众这样理解——将不断消磨华盛顿的可信度,同时可能鼓励北京对其能力的过分自信。
  任何一种因素可能强化中国公开显示反进入能力的臆想价值。和平时期用ASBM打击水面舰艇或原型,如果没有遭到美国合适的反应,可能通过似乎是战争方式已经经历重大变化的方式损害华盛顿认为的对美国力量投送和影响有害立场。
  即使发生战争,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如果解放军过高估计了其控制战争升级的能力,美国必须加倍努力促进和平和合作,同时确保如果威慑失败自己的能力仍然强大。这些挑战,已经遭遇多时——资源紧张的奥巴马政府应要求学者、分析家和公开决策者进行认真的研究。
  


[ 本帖最後由 13105655 於 2009-11-27 20:28 編輯 ]

TOP

打平面目標都有誤差的問題了,更何況打可以飆30節速度的航母。
另外再依常理判斷,如果中國彈道飛彈技術已如此先進,那此技術應該也可以應用在大量的中短程彈道飛彈,那表示這些中短程飛彈精準度可以控制在誤差很小的範圍,部署少數飛彈就可達成目標,但是事實上,這些飛彈超過上千枚,好像相互矛盾吧?這些打到大氣層再落下的飛彈可不便宜,若命中率夠水準的話,何必浪費錢部署這麼多?
就好比二戰時期要炸一座橋可能要出動一狗票轟炸機來執行任務,為什麼?因為打不準,如果打的準,只要一台F-16就夠了,沒必要派一大堆飛機出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厚厚厚 於 2009-11-29 08:36 發表
那同樣的,美國也可能對中國海軍的航艦這樣做,讓它出不了台海啊= =
現在中國想到的,美國在20年前就想到了,冷戰時讓美國有了不少經驗
的确是这样的
早在20年前的潘兴II导弹上,美国就运用了同样的技术
可惜潘兴II导弹生不逢时,加上当时美国海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前苏联庞大的核潜艇群
没有潘兴II导弹在海战中的起作用的用武之地,没有其他国家的航母群让他打
所以在1987年12月8日,苏联和美国签订的《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将该型号导弹列入销毁之列。

回复antispy:

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成正比的,没有足够战时消耗的数量,那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威慑力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大量作战消耗
还紧急动用了战略库存,生产厂家也进行了加班生产进行补充。
简单的道理:对军人而言,“子弹”永远是不够的








[ 本帖最後由 13105655 於 2009-11-30 01:22 編輯 ]

TOP

但是彈道飛彈的成本和巡曳飛彈完全不同吧,光就把飛彈打到高空去的燃料成本及發動機等級就完全超出亞音速飛行的巡曳飛彈,老共有錢就多做一些準到嚇死人,CEP跌破全球專家眼鏡的的彈道飛彈,相信美國很快就會知趣的退出第一島鏈。
至於落下階段,如果不減速,現在技術上仍無法達成尋標的任務,這樣一來,打減速後的彈道飛彈和打高速高空戰機就沒多大差別了,失去了彈道飛彈高速突防的優勢,況且航母是在海上跑,他在飛彈落下時的位置和飛彈發射時設定的座標也一定不同,這時彈道飛彈如何尋標也是一大問題,人家美國潘興是設計對付固定目標的,不要硬套在對付會動的航母上。
好好研發對船艦仍有相當威脅的次音速制海飛彈並研究如果改善逆蹤性能比較實際。

[ 本帖最後由 antispy 於 2009-11-29 23:33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ispy 於 2009-11-29 22:00 發表
但是彈道飛彈的成本和巡曳飛彈完全不同吧,光就把飛彈打到高空去的燃料成本及發動機等級就完全超出亞音速飛行的巡曳飛彈,老共有錢就多做一些準到嚇死人,CEP跌破全球專家眼鏡的的彈道飛彈,相信美國很快就會知趣的退 ...
呵呵!前苏联的好几款超远程反舰导弹是有高空俯冲攻击模式的,专业的术语叫弹道式巡航导弹
运用的技术是前期巡航模式,攻击时采用弹道模式
卫星数据链中继制导.末段雷达自寻。毕竟航母太大了,美国的又是超级航母

本来中远程弹道导弹就属于战略级的武器装备
要用它打航母,也就算到了全面开战的时候了
打击精度到那个时候,还真不是问题

另:潘兴II导弹可不是完全用来对付固定目標的
潘兴II导弹的技术,即使放在现在,也是超前的尖端军工科技
苏联人为了能把潘兴II导弹纳入到《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来,可是下了大血本的

[ 本帖最後由 13105655 於 2009-11-30 01:51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13105655 於 2009-11-30 01:47 發表
超远程反舰导弹是有高空俯冲攻击模式的,专业的术语叫弹道式巡航导弹
這一點要加以說明:
反艦飛彈終端導引採俯衝攻擊模式,主要是利用高空落下時的慣性作用,加上彈體本身的火箭動力,將飛彈作進一步加速,以增加彈頭的爆炸威力.俯衝高度從幾百公尺到幾千公尺都有,衝刺速度約略在超音速之間.短程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的終端速度少說有7~8倍音速以上,而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的終端速度甚至高達17倍音速.
所以這2者的飛行速度完全是2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

中途指揮導引的問題不大,問題在於終端導引.
目前已知的長程反艦飛彈終端導引,不外乎主動雷達,紅外線或熱影像及幅射源歸向3種導引方式.當彈體超過音速與空氣磨擦產生的熱量,足以使紅外線尋標器失效無法搜尋.而雷達天線及外層的護罩又經不起極音速下的高溫,馬上就會被燒溶.如果無法克服上述問題,要用來對付遠距離的高速機動目標,說穿了也只是射程比較遠的無導引火箭而已.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09-11-30 16:45 編輯 ]

TOP

引用:
『本來中遠程彈道導彈就屬於戰略級的武器裝備
要用它打航母,也就算到了全面開戰的時候了
打擊精度到那個時候,還真不是問題』

該不會又扯到核武去了吧..Orz,有核武的國家真幸福,每次到了坳不下去時,核武這張王牌就可以適時出現,力挽狂瀾,解救蒼生,簡直比玉皇大帝下凡還管用,當然,用說的比較快,那個國家敢真的拿出來大家玉石俱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然打擊精度是怎麼個不是問題?話說回來,如果是要用核彈頭,那就不用花大筆冤枉前去研發目前還不屬於地球科技的反航母彈道飛彈,當然,在某些憤青的觀念中,科技基礎是建立在嘴砲上,有個廣告說過,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想像力,現在還要再加上一句,比想像還大的是嘴砲.....

引用:
『潘興II導彈的技術,即使放在現在,也是超前的尖端軍工科技
蘇聯人為了能把潘興II導彈納入到《消除兩國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條約》中來,可是下了大血本的』
潘興II是超前的尖端軍工科技,您說的,他可以拿來打航母嗎?貴國真強耶,竟然研發出比邪惡帝國還神準的彈道飛彈,真令人刮目相看,就如必下在網路上見過的姦10VSF22的神奇文章,一樣讓人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真的令人拍案叫絕。
不減速無法尋標,也難以改變彈道讓他瞄準已經跑離原發射預設目標老遠的航母,邪惡帝國的尖端科技都作不到,貴國做的到嗎?

TOP

引用:
原帖由 vr0908 於 2009-11-30 16:43 發表

這一點要加以說明:
反艦飛彈終端導引採俯衝攻擊模式,主要是利用高空落下時的慣性作用,加上彈體本身的火箭動力,將飛彈作進一步加速,以增加彈頭的爆炸威力.俯衝高度從幾百公尺到幾千公尺都有,衝刺速度約略在超音速之 ...
您说的是突破热障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在苏联“花岗岩”SS-N-19导弹就已经解决了
花岗岩导弹射程为550千米,巡航速度2.5马赫。
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3.5马赫,基于“大且重”的设计理念,主要靠增大导弹几何尺寸和发射重量提高打击能力
花岗岩导弹的独特攻击模式,它能以高、低两种弹道攻击目标,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以多枚齐射。
虽然花岗岩导弹已经服役20年了,但它的具体情况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直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后。
“花岗岩”SS-N-19导弹的技术指标才逐渐解密

另:潘兴II导弹的弹头就已经安装了用于末段制导的雷达

TOP

一般的超音速飛彈終端導引的問題不大,很多超音速飛彈進入終端導引時的速度都有3~4倍音速,用雷達導引及利用空氣力學控制的方向舵都還能作動,所以終端歸向的問題不大.我再重覆一次:一般反艦飛彈就算是從高空俯衝的衝刺速度約略在超音速之間.短程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的終端速度少說有7~8倍音速以上,而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的終端速度甚至高達17倍音速.
所以這2者的飛行速度完全是2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
.

前面有提到已經裁撤的潘興二型彈道飛彈,它的確裝有終端導引用的主動雷達,可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
先借用一下前面的圖片

潘興二型飛彈在重返大氣層到命中目標這個階段是採螺旋下降,用來減緩彈體的衝刺速度至3倍音速以下,以便雷達導引及彈體方向舵能正常作用,進而精確命中目標.

為什麼潘興二型彈道飛彈需要減緩落下的速度才能精確命中?

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時的會產生所謂的"黑視"問題,飛彈在極音速飛行時,會有一層電離層.造成導引段無法運作.
彈道飛彈打活動目標的主要問題在於:
第一,彈道導彈有固定的彈道,要打活動目標除非有終端機動能力.
第二,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的導引問題如何解決.如何準確的找到目標,並抓住.這就有兩個難點,一是飛彈速度太快,給的導引的時間有限(就算是50公里的高空落下到命中也只是短短幾秒鐘時間).二電離層屏蔽如何消除.提高導引系統的運算速度,減小反應時間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電離層的屏蔽才是問題的關鍵.


電漿是高速運動物體傳遞給空氣的動能加熱氣體造成,摩擦與高熱兩者合一就會產生電漿,這是基本的物理定律.電漿的分佈是隨著震波一起包覆在物體周遭,電漿層的電波缺口能找的都已經找過了,但是現在美國的太空梭重返大氣層時還是無法通信,這是目前的科技無法解決的物理現象.

所以用彈道飛彈來攻擊移動目標的結論有二點,第一,電離現象是無法消除的,因此是無法導引的.第二,超過5倍音速的飛行中,彈體的控制翼面無效,只能用向量火箭噴嘴來修正,這種方式對彈體機動效率是很有疑問的,而且穩定性是很難控制的,你的飛彈就像石頭一樣直挺挺的撞向它的抛物綫終點而無法作任何有效的運動(雖然愛國者PAC-3飛彈採用彈體側邊的小型火箭噴嘴來修正方向,但最大速度也侷限在5倍音速以下).

如果像潘興二型彈道飛彈一樣先行減速再進行終端導引及控制飛行,這樣一來就失去彈道飛彈高速突穿的威力了,跟一般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效能差不多,頂多是射程比較遠罷了.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09-12-1 18:30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ispy 於 2009-11-30 20:14 發表
引用:
『本來中遠程彈道導彈就屬於戰略級的武器裝備
要用它打航母,也就算到了全面開戰的時候了
打擊精度到那個時候,還真不是問題』

該不會又扯到核武去了吧..Orz,有核武的國家真幸福,每次到了坳不下去時, ...
首先,我个人有点反感你这样的回复方式
大家都是爱好军武方面知识的网友,就事论事,大家的观点可以不同,
就算是政治立场不同,但也请不要发表带有情绪政治性的回复
我是大陆的普通一员,因为自己平时生意上的往来,已经到过台湾不下10次,就今年到台湾的台中县丰原市就有2次
台湾的各阶层的朋友,无论是台湾本地还是在大陆的台商,我也认识一些,我们平时相处也很融洽
就算依照民国宪法,大陆也是民国政府的一部分,我爷爷也曾经是国军“远征军”中的一位下层军官
也为那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流过血和泪,并且在战争期间留下的伤痛依然还在折磨着他86岁的身体
所以我请你收回“贵国”两个字,你可以称我们为大陆或者中共,甚至与伪中国政权等,我想大部分大陆朋友都不会介意

回归主题:
我前面已经说过,像大陆与美国的直接的战争对抗,基本上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发生的
现在世界已经变的很小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你十分,自伤七分,没人愿意做可能亏本的买卖
要打也只可能打伊拉克或者阿富汗这样的没有大靠山的小国,君不见,俄罗斯去年出兵打格鲁吉亚,美国的实际反映!?
如果象大陆与美国这样的大国,发生直接的面对面的战争,并且到了非要干掉美国航母的地步
那不是两国的全面战争是什么!?真的到了全面战争的地步,战争的手段也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大的制约
美国与前苏联在冷战中对抗了近45年,就算在高峰期,也是使用的代理人战争的模式,
没直接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这就很说明问题

TOP

 36 12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