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端午症候群患者 節後就醫增2成

端午症候群患者 節後就醫增2成

端午症候群患者 節後就醫增2成

端午連假剛過,許多人放縱嗑粽、親友聚餐,歡樂過後也出現「端午節症候群」。台中醫院門、急診這幾天就湧入腸胃不適、上吐下瀉,或是血糖飆高身體不適就醫患者,就醫患者比平日增加約2成。

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建良指出,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來顆應景肉粽,但肉粽本身屬於糯米類,口味重油脂高且難消化,有三高的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要特別注意。他舉例,今年端午節就碰到一名68歲糖尿病長者,原本血糖就因愛吃零食點心控制不穩定,端午節想說吃兩小顆五穀粽可能比較安全,沒想到才吃兩小顆隔天飯前血糖就飆到180,嚇得趕快找醫師求助。

林建良醫師說明,市售粽子口味與內容多樣化,即使傳統粽子一顆200克熱量就有約500大卡,如果加上特別的干貝、鮑魚等大型荷葉粽,熱量甚至可能高達1000卡以上,即使是一般認為比較健康的五穀粽,熱量依舊高,民眾過節吃粽子還是要特別當心。

此外,對於端午節過後很多人家中可能還有很多粽子,林建良醫師建議,吃粽子時應該搭配一些助消化的香蕉、高麗菜等蔬果幫助消化,且用餐時可以調整順序,先吃蔬菜讓自己有飽足感後再吃粽子,這樣不但助消化也可降低粽子食用量;粽子是國民美食,隨時都可以吃到,不要因為過端午節就多吃,建議還是淺嚐感受過節氣氛就好。

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徐莉瑋也提到,每年端午節前後,因為腸胃不適就醫民眾都會明顯增加,今年患者也增加2成,提醒民眾出現胃痛、上吐下瀉、腸絞痛症狀立即就醫。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