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一代奇才廖立為何被諸葛亮打壓到死﹖

一代奇才廖立為何被諸葛亮打壓到死﹖

  劉備奪取荊州後﹐廖立先被任命為從事﹐後出任長沙太守。長沙被呂蒙奪取後﹐廖立逃回成都﹐劉備不僅未追究失地責任﹐還升他為侍中。侍中地位雖然不高﹐但與皇帝十分親近﹐由此可見劉備對他的器重。孫權曾派使者詢問荊州人才中誰最出類拔萃﹐諸葛亮推薦了龐統、廖立。能和龐統相提並論﹐可見廖立的才能的確不一般。
  諸葛亮率兵「北伐」前﹐身為長水校尉的廖立曾勸道﹕「一不要輕啟戰端﹐徒然造成無謂的犧牲﹔二要任用確實有才能的官吏﹔三要體恤民眾﹐不能任由官員搜刮百姓。」結果被諸葛亮當成不協調聲音上奏給了劉禪﹐還列舉了廖立的三大罪狀﹕其一﹐信口開河貶低群臣﹔其二﹐誹謗先帝﹔其三﹐將軍隊兵眾簡練、部伍分明的訓練成績斥為不足一提。
  平心而論﹐諸葛亮所列舉的三條罪狀有點誇大其詞。廖立批評諸葛亮的任人標準﹐是以事實為依據的﹐而且沒有對群臣一概否定﹐諸葛亮卻拿國家和群臣做了擋箭牌。廖立只是針對東三郡爭奪戰、漢中爭奪戰和襄陽爭奪戰三次失敗總結教訓﹐不能說是對劉備的誹謗。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曾感嘆﹕「法正要是沒死﹐就能制止皇上﹐不讓他帶兵攻打吳國﹐就算去了﹐也不至於陷入危境。」其中也包含了對劉備決策失誤和指揮無能的指責。如果廖立有誹謗劉備的嫌疑﹐那諸葛亮又是什麼﹖軍隊訓練有素與否﹐需放在戰爭中檢驗﹐然而諸葛亮卻自我感覺良好﹐其「北伐」五戰五敗的歷史正驗證了這一點。
  那麼﹐諸葛亮究竟為何要彈劾廖立呢﹖廖立是荊州人士﹐才能堪比龐統﹐更擁有年齡優勢﹐應該成為諸葛亮重用的非常人物。只是廖立不僅不肯加入荊州籍幫派體系﹐還對諸葛亮提出了尖銳批評﹐一是批評他蓄意提拔重用荊州籍官員﹐二是批評他貿然進行不可能勝利的「北伐」。這兩點擊中了諸葛亮的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惱恨。
  在《諸葛亮集》中﹐還有諸葛亮彈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其中都是「歷史舊帳」﹕其一﹐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開門就敵﹔其二﹐任巴郡太守期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眾人有意見﹐瞧不起﹔其三﹐任侍中時﹐曾在皇宮持刀殺人﹔其四﹐跟隨大將軍卻誹謗譏笑大將軍﹔其五﹐嫌將軍職位低下﹐要求列入五校尉﹐如願後仍怏怏懷恨。
  然而﹐這些理由還是難以立足。丟失長沙和在宮中持刀殺人都發生在劉備時期﹐如果諸葛亮當時主張處分廖立﹐從結果看﹐是劉備將他否定了﹐故不予處理。如果當初諸葛亮曾為廖立說情辯護﹐那麼﹐這時更不能出爾反爾。而「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同「莫須有」三字如出一轍﹐只能說明諸葛亮在無中生有﹐排斥異己。
  大將軍指的應是關羽﹐以關羽的狹隘心胸﹐如果廖立敢於譏笑他﹐斷不會輕饒﹐更不會留給諸葛亮清算。關羽死後﹐在諸葛亮的主持下﹐追賜其為壯繆侯﹐這是對關羽最為嚴重的批評諷刺﹐要比譏笑嚴重多了。如果譏笑能成為罪名﹐諸葛亮的所為又作何解釋﹖而廖立要官之事原本就難判斷是非曲直。況且﹐既然已經承認廖立是個人才﹐就應該重用﹐沒理由論資排輩加以壓制。
  儘管如此﹐諸葛亮卻一再上奏﹐表明必除廖立的決心﹐因為他擔心廖立在朝堂繼續批評他組織荊州籍幫派體系和「北伐」決策。對諸葛亮造成的不處理不行的局面﹐劉禪只好做出批覆﹕「將廖立流放到汶山郡不毛之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