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討論] 臉書評人事 蔡正元:馬英九用人哲學讓人暈倒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9-20 14:43 發表
老馬要親美本是無可厚非,就算是電火球執政,終究也是會走親美親
日的路線。
不過像老馬這樣連表面功夫都不做,弄個三流角色去呼弄中國,交換
立場如果我們是習近平,心裡面也會幹噍不已 !!

有時候男人再 ...
我認為這波人事調動和親不親美無關
如果用金溥聰、王郁琦、林中森等人分量問題來評斷馬英九將會親美,那真是天大誤解
馬英九這波安排,主要是要將外交、兩岸都緊握在自己手裡,並且任用他能信任,也能理解他的人
簡單說,王郁琦將成為馬英九在陸委會的傳聲筒、代理執行者,如此罷了
另一方面,如果馬英九要更進一步推動兩岸政策,許多問題都需要向美國說明
這是金溥聰的作用,他應該可以精確的傳達馬英九的意念,也夠分量讓美方接受
比較值得觀察的是,在民進黨時期,從連戰開始,國民黨大老開闢了兩岸溝通的國共管道
即使在馬英九執政後,這些管道並未關閉,也曾經造成海陸兩會困擾
現在王郁琦、林中森將做為馬英九意志代理人掌管海陸兩會,但兩人分量比較不足,
在和大老的國共平台發生紛歧時,事情會如何發展,值得觀察
至於金溥聰,夠分量,也能代表馬英九,但他是否能和外交體系的官員合作良好,也是一個觀察重點

[ 本帖最後由 ob001 於 2012-9-20 15:25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9-20 15:52 發表


你說的這種情形,有一個大前提,就是總統是個果斷而有能力的人才。

而老馬的花拳繡腿,大家都已經領教過了,而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一
個昏庸無能的總統,常常會搞錯問題的本質,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

南北朝後期南朝發生的侯景之亂,也是梁武帝蕭衍對外交形勢的錯誤
評估,而導致蕭衍最後的餓死宮城之中。

老馬連國內民意和國營企業的問題都看不清楚了,面對複雜的兩岸關
係,而其中又包括了很多的兩岸事務性的交涉,老馬想要一手主導兩
岸與外交政策,我看到最後連藍營都會跳腳 !! ...
馬英九昏庸無能、做事沒決斷,是你我對他的評斷
他自己可不是這樣認為的,他一向自我感覺良好
他心中應該認為有些事情沒做法,正是這些官員能力不足,又無法理解他的想法
所以他現在換上一批能裡解他想法的人,一點也不意外

[ 本帖最後由 ob001 於 2012-9-20 16:02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tan-an 於 2012-9-20 18:00 發表
....
老馬的哈佛教授曾說老馬是很有機會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我個人實在很好奇如果在私下的場合,這位教授又會如何發言 ...
馬英九只要跟中國談成和平統一就會拿到和平獎了
至於之後台灣人民會不會失去民主、自由,不會在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考慮範圍

舉例說:季辛吉和黎德壽就越戰達成為巴黎和平協約,拿到1973 年和平獎,然後 1975 年北越就滅掉南越
又譬如說比金與沙達特達成以埃和平,拿到和平獎,可是比金主政下的以色列政府,還不是不斷放任猶太屯墾區侵入巴勒斯坦人的地區,他還對黎巴嫩發動了侵略
阿拉法特、拉賓、裴瑞斯因為促進以巴和平拿了和平獎,可是以巴問題解決了嗎?
而歐巴馬拿了和平獎,還不是四處丟炸彈殺"恐怖份子"

總之,不必太認真看待諾貝爾和平獎,有些得獎人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但也有不少我認為是笑話

我把挪威標紅字,因為和平獎和其他獎不同,其他諾貝爾獎都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只有和平獎是由挪威議會認命的委員會決定,這是諾貝爾生前的決定,據說是當年挪威還在瑞典統治之下,不過當時有相當多的挪威人主張獨立,諾貝爾特別把和平獎讓挪威方面來決定,希望挪威人不要搞獨立。不過後來挪威還是獨立了,而且是經由談判、公民投票的過程,雖然兩方曾經在邊界武力對峙,但最後沒有動武,算是和平獨立

TOP

引用:
原帖由 yaksa01 於 2012-9-20 19:17 發表
王建煊:深藍很氣餒 倒閣案符合民意

新頭殼newtalk 2012.09.20 林朝億/綜合報導

對於民進黨提倒閣,監察院長王建煊今(20)日說,倒閣案符合民意,但不只內閣改組,部會內部官僚政治、科員政治也 ... \
...
其實我是很看不起王建煊的
我一直認為他是拍老馬的馬屁來求官的假清高的高手
在這個時機點他突然爆出這番言論真的也讓我意外
有點搞不清他葫蘆裡賣甚麼藥
大家有甚麼看法???
王建煊這樣說很奇怪嗎?
給他官做是馬英九又不是陳冲
如果陳沖下台,還要找一位行政院長,雖然機會很小,但老王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阿

TOP

引用:
原帖由 ufxsujk 於 2012-9-21 10:49 發表
台灣的悲哀就是, 國民黨再怎樣爛, 民進黨一樣拿不到政權.  台灣還是有 50% 以上的人選擇國民黨.   台灣的宿命, 就是如此.   哀哉~台灣.
如果這是民主選舉的結果,那我們雖然不滿但只能接受,最多想法子多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我們要抱著希望,三十多年來,由黨外到民進黨,其實實力增長了很多
1983 年,那時台灣還只能選"增額立委",還在讀國中的我沒有投票權
那時我老爸、老媽是不去投票的,因為他們認為投了也沒用,反正就算增額立委都是黨外,在立院還是少數
更何況戒嚴、動員戡亂都還在,不過我勸說他們只要多一票就多一分希望,最後成功讓他們去投票,投給了黃天福和江鵬堅
雖然那次在台北黨外挫敗,只當選了江鵬堅,但是對於江鵬堅的表現,他們認同,後來他們每次都有投票
1983 年那次,台北八席立委,黨外只當選了一席,全台灣區域增額立委 53 席中,國民黨包辦了 44 席,黨外只有 9 席
黨外的得票率還不到 3 成
現在即使在 2008 年的低潮,民進黨立委選舉的得票率還是有超過 4 成
1983 年,那時台獨是連講都不能講的,當時的黨外人士,也都否認自己主張台獨,到現在台獨可以公開講,甚至超過主張統一的人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