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討論] 九月政爭之 認清馬英九!!!

九月政爭之 認清馬英九!!!


從這兩個禮拜來
看馬一連串荒腔走板 追殺同黨政治對手的瘋狂行徑
真是做到 同志心寒 全民齒冷 的地步...
連全球的各大媒體都報導這是粗暴的政治鬥爭等..
在這同時 只有馬他老兄本人(當然還有本板藍藍)
認為這是個 無奈的意外 ….
曹長青先生有篇深度剖析馬英九的文章
個人覺得寫的實在非常的貼切!
反正現在流行(貼) 所以特地轉貼在此 讓大家開心一下

--------------------------------------------------------------------------------
看了一下樓下的發言 ...
只能說支持馬的那9.2%雖是社會的少數 卻是板上的多數...
呵! 你們也只有這裡可以取暖了...真的幫不了你們!(拍肩)


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230

馬英九因“性壓抑”斬王金平

馬英九的國民黨以王金平“關說”為由,撤銷其黨籍,等于取消其不分區立委和立法院長職位,在政壇掀起軒然大波。

什麼是“關說”,用中國國內人能懂的表達,就是“說情”。這個詞比較傳神,因為關鍵是個“情”字,就是人情世故,托朋友為哪件事說說話,通融一下。

台灣比任何社會都重“人情世故”,可謂有一種“說情文化”。因為台灣本島面積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卻有二千多萬(是兩個捷克),隨便幾個人聚會,就可能攀上關系:不是同學、老鄉,就是遠親近鄰等等。我在海外台灣人社團演講時,對這點的感覺更強烈,因為這跟中國人之間有很大不同。我在美國已25年,可在這四分之一世紀裡,我沒見到一個小學、中學或大學同學(只見過一個校友),也沒見過一個我出生地的老鄉。可台灣人卻完全不同,很少有誰碰不到幾個同學、老鄉,或父輩同窗、親戚等等!

台灣這種親近的人際關系,就導致“說情文化”有歷史、有市場;而且人們也不認為這有多大不好或不法,畢竟只是“說情”,對方領不領情(關說是否有效),那是另一回事。在台灣,大大小小的官員,哪個沒有過某種程度的關說?普通人之間都經常發生的事情,更何況有點權勢的人。

但即使有“說情文化”,即使官員們不同程度上都可能有過“說情”,馬英九作為總統和執政黨主席,要制約、清除這種“文化”,完全走“法治”之路,在理論上是沒有錯的。但問題是,如果馬英九真有這樣的認知和決心,他首先應該反省國民黨的“關說”歷史,更檢討他本人干預司法的“最大關說”行為。

在兩蔣統治時期的台灣,連國民黨要員都公開承認,“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不僅毫無法治,而且大案都是“國民黨總裁”本人決定。像知名的“雷震案”(雷震辦《自由中國》雜志),蔣介石在司法審理之前就指示“雷之刑期不得低于十年”;即使普通案件,蔣介石也留下“槍斃可也”的批示。

但那個動不動就到蔣介石的大溪墓地痛哭失聲、懷念“導師”的馬英九,對這種以黨代法的“頂級關說”的國民黨歷史,有過一絲一毫的反省嗎?

馬英九本人提出杜絕關說,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諷刺,因為他本人就跟蔣介石一樣,大案都是“關說”到直接指示司法,甚至到明火執仗的程度。最典型一例是陳水扁案。任人皆知,該案初審被判無罪。馬英九隨即以總統身份,宴請司法院院長、副院長、法務部長、最高檢察長等法界高層人士,指示司法“應符合人民的期待”。

這種毫無掩飾的踐踏司法獨立的“關說”之后,判陳水扁無罪的法官直接被廢黜,換上了當年為馬英九特別費案全力辯護、並最后判馬無罪的法官。由此台灣演出“馬英九粉絲”審判“馬英九政敵”的司法醜劇,最后把陳水扁重判。

司法判案要“符合期待”這種法盲語言出自哈佛法學院畢業生之口,不僅丟死哈佛的臉,更讓我嚴重質疑馬英九學位中的水分。作為“職業學生”,馬英九給國民黨總部打小報告花的力氣,肯定超過了寫法學論文,因為他可絕不止一次說法盲的話——像“讓陳水扁死得很難看”這類街道小痞子的語言,哪能和哈佛博士沾上邊兒?說是一國總統說的,美國人會問,哪個總統?卡扎菲還是查韋斯?他們不都死了嗎。不,是台灣的。噢,蔣介石還活着呵,他可真長壽,我們還以為台灣民主了呢。

這次“開鍘王金平”,馬英九故伎重演,事先以總統身份開記者會,強調必須處理王金平時,有5次提及符合人民的期待。又是“期待”!且不說蔣介石再次死裡復活,而且哪來的“人民”?在此之前,整個台灣沒有對王金平事件做民調。而馬斬王一週后的民調,多達80%以上的“台灣人民”不贊成馬英九的近期表現。

所以這個斬王事件,根本不是什麼要杜絕“關說文化”,而是“馬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權力鬥爭,鏟除異己。王金平這件事要和馬英九比的話,用個簡單、恰當、準確的比喻就是:“強姦犯”來懲罰“調情者”(王金平的行為連“性騷擾”都達不到)。

之所以說王金平的行為是“調情”,因為他的“說情”起碼從幾個角度來說情有可原:一是他的台灣人背景。日本媒體在報道馬英九“鍘王”事件時特別強調,馬是二戰后到台灣的外省人,而王金平是二戰前其父輩就在台灣生活的本地人后裔。這個台灣本地人背景,就使王金平更受這種“人情世故”文化的熏陶、影響;

二是王金平的性格和做派,更是“人情世故類型”的。他重情義、講圓通、信奉與人為善、“口不出惡言”等。這既可以說是圓滑,也可以說是有人情味,或者說是一種鄉願。

三是立法院長的位置也導致他“圓通”。因國會是黨派決戰之地,作為院長,就要八面靈光,平衡各派,才能使議案通過。這個位置的人,尤其不能是泛藍女將洪秀柱那種“紅衛兵”,不能是“凶神惡煞、口出惡言”的好戰潑婦。那種人當立法院長,台灣的國會就得上演“武行戲”——“棍子和拳頭齊飛,罵聲和殺聲一色”。

其實就連老蔣時代,雖然國民黨專制統治,但蔣介石還是啟用文人氣質很濃、圓通能力很強的張道藩做“立法院長”,以此來“安頓、安撫”各方,通過議案。蔣碧薇那本描述跟張道藩浪漫情史的《我與道藩》中曾寫道,張道藩說過,做立法院長太累了,要八方應對,那些立委們是很棘手的。而蔣介石呢,即使后來知道有妻室的張道藩跟徐悲鴻前妻蔣碧微的婚外情,但還是讓他繼續做立法院長(一做九年),就是因為這個需要圓通的高位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

四是王金平為柯建銘“說情”更是情有可原。王金平來自執政的多數黨,作為立法院長,他需要跟“在野黨”溝通,才能使議案過關。他跟在野黨的“國會黨鞭”不能弄得劍拔弩張,也需要通融關系。即使在民進黨的陳水扁當總統時,王金平(當時也是立法院長)也能與之溝通合作,而非惡語相向。

柯建銘托王金平為其案子“說說話”,王于公于私(他的性格)都不大可能拒絕。而且柯的“背信案”實在不是大案,一審被判六個月(可易科罰金),二審被判無罪。在台灣,所謂易科罰金,就是可用錢抵刑期。柯建銘的案子允许易科罰金,最后檢方上訴即使改判有罪,柯也不會坐牢,只是繳付一點錢而已,所以說不是什麼大案。

而且此案已被判“無罪”,柯建銘只是希望檢察官不要選擇性辦案(辦綠不辦藍,或碰到綠營的就用盡司法手段打擊)而故意上訴,折騰他。因為這種先例很多,據統計馬英九上台后,多達14名綠營政務官被濫訴,其中12名最后被判無罪,2名的無罪正在最后定讞過程之中。像陳水扁政府時的國科委副主委、從美國回台灣幫助火箭發射成左漱茠鑄M家謝清志,就被藍營檢察官惡意控告,官司纏身多年(最后被判無罪)。那個檢察官(后來是起訴陳水扁的檢察官)就揚言,“檢察官辦案不一定要當事人被判有罪,但至少要讓他們得到教訓。”這就是國民黨天下的司法。

所以柯建銘的擔心,不是沒理由的。而王金平就此給法務部長和高檢檢察長打電話,強調立法院曾通過議案,要求檢察官不要故意上訴,折騰當事人,而應依法辦案。高檢長把這個意見傳遞給具體辦柯案的檢察官,強調依法辦理,如不需上訴,就不要為上訴而上訴。

所以,這個所謂的“關說案”,有很大的模糊空間,王金平可以說,他是為了國會議事順利,而給了最大在野黨總召這個“人情”(事實上也可能如此)。而這個“關說”如果成立的話,也是在柯案已被判無罪后發生的,只是請求不要“為上訴而上訴”。具體承辦柯案的女檢察官也說,她只是按法行事,沒有上級要求、更無誰強迫她“不上訴”。所以這個“關說案”並不典型,甚至都不能成立。

我當然一點都不認同王金平的做法。之所以舉出他“關說”的這些情理緣由,是想說,這件事兒如果在美國算個事情可以理解,而在總統馬英九明火執仗地多次直接指示司法、“關說”滿天飛的台灣,王金平這件事,居然成為轟動全島、並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甚至導致台灣憲政危機的大事!這裡不是什麼對與不對的問題,而是太反常、太荒誕。

現在大家都清楚了,此事件一切都始發于總統兼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那裡。

案發時,王金平去馬來西亞參加女兒婚禮。王金平已從政32年,有廣泛人脈,如果女兒婚禮在台灣舉行,那送彩禮的恐怕得應接不暇,要挖花邊新聞的娛樂媒體也會煩死人。所以王金平金蟬脫殼,把女兒婚禮安排到外國,而且是在馬來西亞一個小島,交通不便,且日期保密。

可他剛離開台灣,人還在飛機上,特偵組(隨后馬英九)就召開記者會,揭露、痛斥他涉“關說”,要他立即回國解釋。馬英九甚至說,王金平涉關說是“侵犯司法獨立最嚴重的一件事,也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馬英九可真好意思、真有臉!

馬英九和特偵組的要求簡直不合情理到極點,王金平去參加女兒婚禮,他們是知道的,他人在飛機上,怎麼“馬上回國”?取消女兒婚禮?或者父親缺席?這讓做女兒的,還有女婿、親家那邊,以及那些參加婚禮的至親至朋們,怎麼辦?情何以堪?讓王金平這個做父親的“臉面”往哪裡放?

這個涉嫌關說案,根本不是什麼必須馬上處理的大案,需要這麼緊急、絕情地處理嗎?不能給他這個做父親的一點情面,讓他主持完女兒婚禮,回到台灣后再說嗎?

像幾天前南韓國會一個議員被捕,因他涉入反叛集團,陰謀炸毀發電廠等,由于事關國家安全,又非常緊急,法院才下令逮捕。即使這樣,還要事先通過國會討論,然后投票表決,多數同意了,才允许警方進入國會抓人。但王金平這個毫不緊急、更跟國家安全無關的案件,就被如此“驚天動地”地處理,馬英九的舉動是不是離譜到發瘋了?

女兒婚嫁,在哪個國家,對做父母的都是大事一樁。尤其在台灣,有很多大齡未婚女青年,也许受女權主義影響,或者出于享受主義,或是其它原因所導致。所以有人說,像王金平那種年齡,有三件人生大事:父母離世、老伴走了、女兒婚嫁。王金平今年已72歲,他女兒的年齡也該不小了,能夠出嫁,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對做父母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欣慰、開心時刻。

可這個婚禮,完全被馬英九給毀了,雖然王金平堅持把婚禮辦完,但那是在馬英九隔海痛斥、國民黨機器磨刀霍霍要“宰王”的氣氛下進行的。王金平的女兒這輩子可能就這一次婚禮,卻被絕情絕義、心狠手毒的馬主席搞得婚禮可能辦成喪禮氣氛(她父親政治生涯的喪禮)。

馬英九在電視上說,他是為了司法公正,為了國民黨的清廉(國民黨談清廉,全世界的政黨都笑了!)。國民黨如果真是全世界頭號清廉大黨,等王金平辦完女兒婚禮回台之后再“處理”他,就會沾污國民黨的“清廉”美名了嗎?這麼個火急火燎,就已說明此案絕不是“清廉案”,而是跟馬英九打陳水扁的案子一樣,是政治案。(國民黨從政黨到官員,貪到手的資產九千億,現在就楞是理直氣壯地把陳水扁打成了全台灣最“罪大惡極”最“十惡不赦”最“令人痛恨”的大貪污犯,每個人都應該往他身上踩一腳。)台灣的問題,不是誰有罪,而是荒誕到令人無語!

現在台灣的評論,不分藍綠都傾向認為,馬英九所以力斬王金平,主要是因為馬政府要跟中國簽“兩岸服貿協議”,認為王金平作為國民黨員,在立法院長位置上沒有全力推動,所以要通過“換人”來保證這個議案通過。同時也一箭雙雕,讓北京方面高興。

但這只是表面因素。因為如果真的只是為了這個議案,完全沒必要在王金平女兒婚禮期間用羞辱他的方式開記者會“未審先判”,而是等王回台后,給他放“關說”錄音,然后讓他選擇:是幫助黨在立法院通過“服貿協議”,還是這個關說錄音被公開,導致他可能失去立法院長大位?以王金平的性格和黨性,他一定會妥協,一定會賣老命也要把這個服貿協議在國會通過,因為這成了他的政治生命保衛戰。

而從馬英九這次斬王的過程來看,馬的着眼點絕不是一個服貿協議,而是利用這個機會一勞永逸地把王金平幹掉。

利用王金平出國主持女兒婚禮期間突然襲擊,明顯是馬英九們謀劃好的。因王這次出國是保密的,只有馬等少數人知道(向總統請假五天)。所以馬英九們乘王前腳出國,后腳就開記者會,指控王金平關說(王還在飛機上,無法在第一時間解釋和反駁),由此輿論先定調/定罪。這一招兒是馬英九打擊政敵陳水扁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所以這次再次使用。

馬英九為什麼一定要幹掉王金平?從王金平回台后向國民黨考紀會提交的聲明落款“中國國民黨永久黨員”,以及過去幾天數度強調對國民黨的忠貞來看,王本人感覺到,或幕僚們分析到,馬英九已懷疑他的忠誠度。

王金平認知到這一點,其實已太遲了,或者說他從來沒有認識到,他作為台灣人的“原罪”,使國民黨一直都會懷疑他的忠誠度。像同是本地人的吳敦義(現任副總統),絕無當選國民黨主席和總統候選人的可能,因為外省人不會信任他,如同他們不會信任王金平一樣。吳敦義不管怎樣諂媚“高級外省人”,甚至肉麻地吹捧馬英九是“人間極品”(他品過?),但也就只能當個“副手”。

有個場面值得留意,這次馬英九要開記者會宣布王金平“罪狀”時,吳敦義曾勸阻,認為不妥。但馬英九堅持己見,吳敦義退而求其次,說稿子用詞過于激烈,但馬英九根本不理睬,所以記者會上吳敦義的臉色很難看(他可能也擔心,哪一天主子不悅,也讓他死得很難看)。

那麼王金平真的是不忠,甚至要謀反嗎?根本不是!以王金平那種軟柿子的個性,即使有條件,你讓他“反”,他都不敢。王金平這種人,是以台灣人身份,靠投靠中國國民黨,才獲得立法院長的位置;如果在綠營,以他的能力,在地方選個立委恐怕都有困難。從王金平回台當晚宣讀聲明的畫面也可看到,如果不拿稿子,他連把話說完整的能力都沒有。離開國民黨,他很可能啥都不是。這就像謝長廷,也是靠台灣人身份加民進黨中常委,才得到北京“青睞”;因有統戰台灣的價值,中國國台辦才會跟謝長廷們在香港搞什麼“論壇”。等謝的利用價值沒有了,看共產黨怎麼白眼他。

但如果王金平根本沒有“反意”,沒有對國民黨的不忠,為什麼馬英九們會懷疑他?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會知道,這叫做“吳三桂現象”。當年投靠了清軍的明朝將領吳三桂,雖然在滿人皇帝面前比王金平在馬英九面前還平和有禮、唯唯諾諾,但最后滿清權貴們還是懷疑吳三桂有“二心”,畢竟你是外族,有王金平們那種“原罪”。吳三桂根本沒有跟“高級滿人”爭奪大位之心,但最后還是以他對大清王朝“不忠”甚至“謀反”為由,把他除掉了。

所以天下的吳三桂,無論官至副總統的吳敦義,還是已七老八十的吳伯雄,更不要說紅衫軍時被馬英九們利用了一把、然后就當作廁紙而扔進馬桶的施明德們,哪個都會是類似的下場。什麼吳三桂、吳四桂,“桂”到什麼級別,最后都難逃王金平的命運。包括那個母親是台灣人的中選會主委張博雅,雖然現在還有(幫馬英九斬王金平的)“桂”冠,但這頂烏紗帽能戴到多久,大家走着瞧吧。

對台灣政壇的風波,無論日本《讀賣新聞》、美國《華盛頓郵報》,還是英國BBC的報道,都不約而同地明說或暗指,馬英九在如此民調低迷(支持度11%)之際,還這樣大張旗鼓地權力鬥爭,手法粗糙地幹掉王金平,實令人不解。

據最新的台灣年代新聞的民調(9月15日),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已降到歷史新低,只有9.2%,不到一成了。即使立場偏藍的TVBS的民調(9月13日),馬英九的支持度不僅跌至11%(不滿意度68%),對撤銷王金平的黨籍,有55%的受訪者不贊成。

1981年自美返台出任蔣經國的英文翻譯至今,馬英九已從政32年(跟王金平從政年頭一樣多),怎麼可能這樣不懂政治,近乎氣急敗壞、肆無忌憚地權力鬥爭,他以為自己是蔣介石了嗎?

但即使是蔣介石,對待政敵都手下留情。例如對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蔣介石都沒殺,一直供養。西安事變21年后,張學良首次見到蔣介石時,當蔣說到“西安之事對國家的損失太大了”時,張學良在日記寫道,他當時羞慚到不敢抬頭看蔣。沒有西安事變,中共就沒有機會坐大。可想而知老蔣對這個“大事糊塗,小事精明”的張少帥的憤恨之情、惱怒之意,但最后還是讓張學良安享晚年。

而今天的馬英九,從殺氣騰騰地要陳水扁“死得很難看”,到今天小題大作怒“斬”王金平,都遠達不到蔣介石那種胸懷。不僅完全不合政治常識、常理和基本的政治游戲規則,簡直是一個政治門外漢,而且不少舉動如同瘋子。

台灣多位政論家指出,馬英九已心理變態,寡人有疾。諾貝爾獎得主、前台灣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受訪時說,馬英九總是“很多仇恨的臉色”。有些人分析評論如何從憲政體制上解決馬英九的仇恨。但這也是不得要領,因為馬英九得的不僅是“政治病”,而更是“精神疾病”。

如果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來判斷,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診斷:馬英九的病,是由于長期“性壓抑”而導致的“恨、煩躁、狠毒”,這很可能與他的同性戀心理有直接關系。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嚴肅探討。在中國恢復大學考試之前,我曾經在中國八大精神病院之一的精神病院工作過六年多,見識過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患者和對他們的診斷。來到美國后,20年前,因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做研究時的同事司馬晉(James D. Seymour)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我對他和經由他介紹而結識的一些同性戀者進行了長時間的採訪,並阅讀了相當一些書籍,然后寫了長篇關于同性戀的專題分析報道,在北美發行量最大的華人報紙《世界日報》上發表了一個整版(據該報的編者按,那是當時華文媒體對同性戀問題最早的分析報道)。此后我也一直對這個問題有所關注。2010年曾在台灣政論家金恆煒主編的《當代》雜志發表一萬多字的“金溥聰是馬英九的同性戀伙伴嗎?”的文章,研析馬英九跟金溥聰(前國民黨秘書長,現駐美代表)的關系。

有興趣的朋友可在網絡搜索到我那篇文章:“馬英九跟金溥聰是同性戀伙伴嗎?”,這裡不再詳細討論。

我對同性戀的看法曾有所改變,但基本持這種觀點:無論他們自己認為是先天的,還是后天選擇的,成年人之間兩廂情願的性行為,外人無權干涉;對同性戀者因性傾向而遭歧視迫害,堅決反對;對他們的處境,很為同情。但不認同“同性戀婚姻”。

而馬英九的問題,不在于他是否同性戀者,而在于他是否欺騙選民(尤其是女性選民,包括他的妻子)。政治人物沒有誠信已經夠糟糕,而如果一國之元首因長期“性壓抑”,造成“精神症狀”,則會導致影響整個社會的荒謬現象。

如果是同性戀者,為什麼馬英九會有“性壓抑”?當今社會之開明進步,使同性戀者的處境獲大幅改善,無論在台灣,在中國,甚至南非(曼德拉總統就職典禮時特意請同性戀者做台上嘉賓),更不要說北歐等更開明的國家,同性戀者的“性壓抑”早已不是什麼問題了。而且當今寬鬆、寬容的社會環境,可使他們“性趣”多多,一般來講,他們的性伙伴,比異性戀者要多,尤其是男同性戀。

但馬英九不能,因為他一路都是政治人物,尤其現在是總統(黨主席),無論他多有“性趣”,也不敢找伙伴,因為一旦敗露,后果無法設想——很可能總統和黨主席位置都會不保。所以為了權力,他只能自我壓抑、克制、忍痛割“性”。而且每天回家,還得面對那個因清楚內情而冷眼相對的悍妻;而且他的兩個女兒也不諒解(更別說理解),他幾次到美國,她們都拒絕見他。馬英九這種尷尬、難堪、難受,可不是一年兩年,從政32年!可想而知那份經年累月的內外“煎熬”。

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今天,同性戀者對外部世界的歧視、壓迫等,還是有相當抵抗(應對)能力的。最可怕的,其實是“自我壓抑”。那是一種最損害心理健康的東西。從馬英九來美國跟拍攝同性戀電影的導演李安對談《斷背山》、對影片中那個找到愛情的男同性戀者的羨慕、感動之情,就可看出馬英九對那種“愛情”的渴望。可他不僅沒有得到愛情,更連“性福”都難有機會。而且這種壓抑又主要來自“自己”(要政治舞台,要保住權力),所以才導致抑郁成疾,心理扭曲。那種經常面帶凶光,一臉陰暗,甚至要讓政敵“死得很難看”,都是長期“性壓抑”導致的精神症狀。連藍營的名嘴陳文茜都在電視上說,馬英九“表情溫柔,心裡狠毒”。這種狠毒,就是這種病症的典型表現。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毒的經常還不是皇帝,而是那些宦官們。那種因正常身體被閹割后而導致的壓抑的心態,就扭曲成了要恨遍天下的陰毒心理,時時要通過另外渠道發泄。所以他們有點權力,就要施虐、濫權,今天滅掉這個,明天摧殘那個。

所以那些性心理被扭曲的人是很可怕的。他們的憤怒之火要爆發的話,會做出一些近乎瘋狂的事情。像馬英九這個民主國家總統的表現,超出了獨裁者蔣介石,怎麼可能是正常的呢?台灣要真是獨裁國家,恐怕連吳敦義都隨時有下地獄的可能。

所以馬英九的問題,不是政治理論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精神醫學界出面。台灣知名的精神科醫生陳永興不久前來美國演講,闡述為什麼要創辦一份報紙。但其實陳永興們應放棄辦報,而致力老本行,開辦“精神病院”,給總統提供最佳改善精神健康的條件。

陳永興醫生其實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他曾撰文說,台灣的亂像不是簡單的政黨輪替等“外科手術”可以解決的,因為問題出在國家“認同混亂”上,如同精神疾病,開刀也沒用。所以他動心思辦報,想傳播“道理”。但馬英九的毛病也不是“道理”可解決的,而是真正需要精神科、心理科醫生。

否則,今天斬了王金平,后天是王銀平、王銅平,然后是王鐵平、王鉛平,沒完沒了。真正關心台灣社會健康的心理醫師們,首先應該關心一下馬總統的心理健康,給他做個專業會診,哪怕不能直接給馬英九下處方,也起碼讓更多人了解一下目前台灣這種《病夫治國》的荒誕。

但是,不客氣地說,有馬英九這種病人不奇怪,而把這種心理變態者一再送上總統寶座,才是台灣人需要深刻檢討的問題。下次還要選性心理變態者嗎?台灣再次被馬英九式的人物“陰毒”了,就更不能怪別人了。


[ 本帖最後由 williamkao 於 2013-9-20 20:45 編輯 ]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馬英九都沒錯!

樓上那些9.2%的馬迷 請加油!
話說 與其在這裡嘴砲 不如實際些
趕快想辦法回大陸老家
看怎生活比較實在!^^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3-9-20 21:19 發表


威廉你這樣說就以偏概全了 !!

貪兄和蜂大雖然偏藍,但他們都是講理的人。



我說K大 我啥時指名他倆?!
您不要害我被禁言嘿...XD

一個總統 用違法濫權監聽來打擊政敵(立法院長)
粗暴的鬥爭手段竟出自所謂 哈佛法學博士之手...
攸關民生的服貿可以用包裹表決嗎?!
那麼好的話 逐條表決不是更能彰顯德政?!
如果 服貿 讓這樣搞過 下次 是不是
兩岸和平統一協定 也比照辦理?!
9.2% ...他算啥東西?!
他憑甚麼替 台灣人決定前途?!
回家抱他老爸骨灰罈比較實在..XD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回復 17# jcl1031 的帖子


@@! 大哥!
您回錯帖子了...XD
不過套句K大的話
大黃蜂雖然偏藍 可是還是個明理之人
不過 只是千萬不能提到 馬英九出包...呵呵!



[ 本帖最後由 williamkao 於 2013-9-20 22:29 編輯 ]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原來馬英九現在是 特務治國...
身邊都是特務的徒子徒孫
難怪會來違法監聽這套...
這些所謂外省菁英
還真是不爭氣..
弄個監聽還弄到9.2趴...
還丟臉丟到國外去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真係令人不勝唏噓!呵呵!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國民黨是執政黨 自家黨內為爭權奪利
上演只顧鬥爭不顧民生的濫戲碼
只要是台灣人民 都有權力出來譴責!!!
對於那些只會分藍綠的內戰餘孽 拖油瓶
只會在版面上撒野
他們也只能在這裡取暖了 ...
看看 ..當成笑話就好! 呵呵!
遺訓猶在耳 家仇價更高 若為統一故 兩者皆可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