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食安不是籌碼 配套不能亂套

食安不是籌碼 配套不能亂套

目前只有台灣與中國大陸禁止日本核災的福島、千葉等5縣食品進口,正當中國大陸與日本洽談解禁之際,台灣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當然也想要跟進,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禁令解除指日可待!不過,若是政府沒有公開、透明的管理措施做為配套,確保食安,難保不落入政治籌碼的泥淖,非國民之福。

衛福部昨日拋出「高風險食品管制」,其實只是再一次證明政府推動開放的立場而已,去年11月衛福部與能原會、經濟部、農委會等跨部會研議,即已建議將食品輸台規範從「地區食品管制」改為「風險食品管制」方式,也就是針對高風險食品進行管制。

台灣1年赴日旅人數逼近300萬人次,日本福島核災之後,日本食品進口亦年年成長,國人與日本往來密切,如同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說的「民眾到日本旅遊在千葉縣成田機場降落,也有可能吃到千葉縣的食品。」此時,台灣繼續執行地區禁令有何意義?

其實,在政府主管機關的支持、各項研究報告的背書等情況下,意謂政府很快就會全面解禁日本食品,但相關單位卻還沒有提出銜接開放的配套措施,任憑各種說法、揣測流竄,甚至以訛傳訛,搞得人心惶惶,莫衷一是。

更離譜的是政府一再導向「國際貿易」的經濟議題,等於把開放日本食品當做爭取進入貿易組織的籌碼,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忽略人民健康、食得安全才是最重要,食安不能當做國與國之間協議的交換籌碼。

如果全面解禁日本食品已是事實,只是時間的早晚,政府應該站在人民的立場,趕緊公布多年來檢驗日本食品的數據,讓民眾了解政府為百姓做了什麼?並且宣示未來以更公開、透明的方式管理「高風險食品」,為民眾把關,讓國人安心,解禁政策才會得到支持。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