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陸軍] 臺軍硬著頭皮拼湊防空反導網 防空係統魚龍混雜

臺軍硬著頭皮拼湊防空反導網 防空係統魚龍混雜

因短時間內難以獲得新式 F-16 戰機,臺軍更加在意加強陸基防空戰力。據臺灣媒體9 月6 日報道,臺軍耗資400 億新臺幣從美國進口的遠程預警雷達將于明年完工。該報道稱,該雷達建成後,可探測3000 公里以內的各型短/ 中程導彈和巡航導彈。到明年,臺灣上空將逐步拉開一道道導彈防禦網。
    天價雷達換7分鐘預警
    臺灣軍方稱,與美軍部署在阿拉斯加等地的雷達係統相比,此次美國售臺的遠程預警雷達更為先進。據稱,該雷達不僅能探測各種型號的導彈和戰鬥機,必要時還可以轉換為對地搜索模式,甚至可探測海峽另一側解放軍 “東海”係列巡航導彈的部署路線。不過,這種雷達只能選擇一種模式,或對空,或對地,主要還是用于監控高空飛行的彈道導彈。
    但對于臺軍從美國重金購買的雷達,外界曾傳出不少質疑的聲音。臺灣媒體的報道稱,臺軍裝備遠程預警雷達只能換來7 分鐘的預警時間,在防禦戰中毫無意義。有臺軍將領指出,當初臺軍從美國採購這套雷達,除了在軍事上希望同美方共享情報的考量,主要用意還是為了在政治上和戰略上拉近與美方的關係。不過,令臺軍頗為尷尬的是,近兩年美方一直要求在雷達上加裝保密軟件,更離譜的是保密升級的費用還要由臺灣方面承擔。由于該雷達項目遭到國民黨“立委”林鬱方、帥化民的強烈批評,最後美方減少了保密升級費用,而該雷達係統也定于明前正式服役。
  防空係統魚龍混雜
    最近幾年,臺軍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打造多層防空反導網。據美國《防務新聞》披露,五角大樓國防情報總署曾向國會提交了一份編號為DIA-02-1001-028 的 “臺灣防空力量報告”。報告稱,臺軍在臺灣島和周邊的澎湖島和東引島部署了多層次的地對空導彈係統。其中既包括美國制造的“愛國者”-2 型和改進的“鷹”式(“霍克”式)導彈,又有臺灣自產的“天弓”係列導彈。按照配備的雷達性能和導彈射程分析,這些導彈主要負責中遠程防空作戰,其中美制“愛國者”導彈戰鬥力最強,並且擁有較強的機動能力,但數量有限;“鷹”式雖然經過多次改進,但畢竟是服役幾十年的老裝備,戰力有限;而臺軍自產的“天弓” 導彈,最大弊端就是雷達笨重,機動性受到制約。
    在近程防空武器領域,臺軍同樣是“土洋結合”,其中以悍馬為底盤的“復仇者”防空戰車裝備有“毒刺”導彈和12.7 毫米口徑機槍,單車作戰能力強。而臺灣自產的“劍”式近程防空導彈採用的豐田8 噸卡車作為底盤,因此越野和防護性能較差。臺灣東森新聞網就曾指出,臺軍士兵操控 “劍”式導彈的熱成像儀時,經常遭遇“反光問題”。
    可見,臺軍雖然耗巨資購買美制先進雷達,並極力研發自產防空裝備,但其防空係統“魚龍混雜”的局面短期內難有改觀。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mil
對岸對我方空防能力的評價,雖是敵對關係,但評論還滿中肯的,從中可發現我國國防戰備建立並非以戰為訓,而是以中美關係為前提,一直保有乞求美國支援的心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