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李鴻章算不算是個漢奸呢?我認為算,歡迎討論

李鴻章算不算是個漢奸呢?我認為算,歡迎討論

歷史最初給李鴻章的定位是漢奸,因為他簽訂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他領軍的北洋陸軍與北洋海軍,花最多錢,打起仗來一觸及潰,最後迫使李鴻章簽下最出名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但也有人認為他是身不由己,在慈禧為首的腐敗政府為官不易,李鴻章本人還是清朝高官中,少數認清不能因循守舊,死抱祖宗家法的改革派。李鴻章本身又對中國邁入現代化的洋務運動有很多貢獻。北洋海軍戰敗,是慈禧太后挪用軍費造頤和園,所以嚴格來說他不算是出賣國家民族的漢奸。只是替慈禧為首的腐敗滿族政府背黑鍋。

那麼李鴻章算不算是個漢奸呢?我認為李鴻章還是個漢奸,在討論細節前,想聽聽看個位高手的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 本帖最後由 super2146 於 2013-1-13 22:01 編輯 ]

TOP

我為什麼說李鴻章是漢奸?

與左宗棠同為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是個不錯的經營者,但卻是個三流的戰略家和常敗的窩齉廢將軍。李鴻章對外向來是軟骨頭。甲午戰後士大夫這樣評價左宗棠與李鴻章兩人,[左主戰,戰無不勝一代中興名臣。李最不欲戰,喪師棄土,清議唾棄擬為秦檜賣國。]

1865年,英國豎立阿古柏偽政權,鼓吹新疆獨立,俄軍趁機占領伊犁,在左宗棠入新疆前,反對最烈的就是當時大學士李鴻章,他認定新疆守不住了,建議速撤,任由英俄瓜分,結果在左宗棠堅持下,硬是領八萬大軍在英,俄虎口下奪回新疆,被俄國參謀長巴不可夫罵左宗棠是最惡毒的敵人。

1884年,法國進攻中國屬國越南,談判代表李鴻章迅速與法軍簽訂[中法簡明條約]為避免衝突,清軍撤出屬國。但法軍等不及清軍撤離違約向清軍駐地諒山進攻,被黑旗軍擊潰,此時李鴻章卻擔心合約不保面子掛不住,一廂情願乞求法國停戰,為表示善意,李鴻章命令福建水師駐於港中不準備戰,雖然許多官兵請戰,但李鴻章嚴令;[不准開砲,不准發配子彈,不准起錨,違者雖勝由斬。]此舉導致一整隻福建水師待在自己軍港裡被敵人包圍,當法軍突襲時福建水師時多數彈藥都被鎖在庫房,難逃全滅命運,一如後來甲午戰爭李鴻章要北洋海軍龜縮軍港坐以待斃。隨後兩軍正式開戰,此時左宗棠南下督戰,劉銘傳在台灣擊敗法軍。馮子才又在鎮南關重挫法軍取得大捷,擊斃法軍千人,反攻入越南,法國內閣因為戰敗垮台。正當左宗棠籌畫光復全越形勢大好之際,請求李鴻章派北洋水師助剿法軍。李鴻章卻軟骨病大發,不但不派兵助戰,還說服慈禧見好就收,轉瞬間戰勝國變戰敗國,清廷割讓越南。馮子才含淚回國,所以當時左宗棠怒責[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朝野諷刺李鴻章[賣三百萬人民做奴僕,贖我老臣一命]






 

[ 本帖最後由 super2146 於 2013-1-16 11:19 編輯 ]

TOP

  1895年,李鴻章花最多錢建立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但李鴻章懦弱怯戰,搞這支艦隊不過是個人政治資本,很多人都推說戰爭失敗是朝廷腐敗體制落後,慈禧挪用軍費等。但身為統帥李鴻章沒辦法推卸艦隊貪汙腐敗的責任。當時中國購買一枚12磅砲彈,花費30兩銀子,純銀做的砲彈還比較便宜。日本花三分之一的金費就造出同樣等級的艦隊。可見北洋水師三分之二的經費都被汙掉了。

李鴻章的老師曾國藩與同門的左宗棠治軍,都是清廉有口碑的,兩人也很重視精神信仰與意志戰力,結果兩人都帶出英勇善戰又清廉的軍團。

李鴻章呢?自己不能以身作則,貪汙腐敗,死時財產超過4000萬兩,這數字的概念是甚麼呢?是鴉片戰爭賠給英國2000萬兩的兩倍。 

  上樑不正,引起手下競相效法。北洋艦長多數都在各地金屋藏嬌養姨太。艦隊司令丁汝昌還跟手下方柏謙爭溺一妓。手下官兵淫賭相習成風。軍艦經常走私盜賣,載客遊港賺外塊。買煤一百噸實領三十噸,其餘中飽私曩。砲彈不裝火藥內充泥沙,成為一隻毫無戰力的撈錢部隊。

  之後北洋海水師經費充做太后修園金,不過甲午戰前中國意識到多年未購新式火砲,火砲射速上嚴重落後。當日軍打25發時,中國只能打1發,李鴻章請戶部撥款為各艦添購速射砲,共60萬兩。戶部說沒錢。李鴻章也就算了。但李鴻章有沒有錢?有!李鴻章私藏的海軍巨款存在各家洋銀行共260萬兩,孳息做為他在官場打通關節的費用。但是直到北洋水師一敗塗地他都捨不得用。 

  當日軍大舉進入朝鮮,眼看戰爭無法避免,李鴻章軟骨病又發作了,多次密電要求朝鮮部隊不要與日軍衝突。直到日軍擊沉高昇輪又偷襲牙山守軍。戰爭開始,李鴻章還舉棋不定,要各國調停而不備戰。主張[保船制敵]是他習慣將北洋水師當成自己政治資本,不願耗損。躲在港中消極避戰。任日軍源源不絕船運往朝鮮。最後光緒看不下去,強迫北洋水師打了一場黃海海戰。結果清軍火炮射速太慢,彈藥不足,僅有的砲彈內充泥沙無火藥,射中又不爆。損失四艦退回。雖然失敗,但艦隊還有七成戰力,李鴻章繼續要求保艦。
  但不用他吩咐,平常學李鴻章大把撈銀子的官兵如虎口餘生,終日逐於酒場歌陣,紅飛綠舞,坐困愁城。一個沒有信仰與意志的軍隊,經不起一點失敗。不久在日軍圍攻軍港下,貫徹李鴻章龜縮精神的海軍躲在軍港集體投降。李鴻章就在戰和舉棋不定間,親手斷送自己的北洋武力。

我對漢奸的定義很簡單,為個人利益出賣國家利益領土的就算,李鴻章官場鑽營有術家財數千萬貫,當私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時,他從來先考慮私人利益,這種人在我眼中是不折不扣的漢奸。

[ 本帖最後由 super2146 於 2013-1-16 12:08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hsuzr 於 2013-1-16 02:29 發表
甲午之戰..對李鴻章批評的人士..幾乎都是反對他改革的守舊派..或是與他理念不合的文人..
若是硬要參照這些文人的批評來論述..那李鴻章勢必是漢奸及賣國賊..而當時 梁啟超就是與李鴻章對立的人之一..另一個是康有為. ...
你說的守舊派我不能同意,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與康有為進行百日維新(戊戌變法),推動先進的西方君主立憲,民國政府成立後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學運。
  康有為,1895年,甲午戰爭時才中進士。得知李鴻章赴日簽訂《馬關條約》聯合舉人陳《公車上書》企圖阻止簽訂和約。1897年,德國佔領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才被光緒召見。
  兩人在李鴻章簽約賣國之前,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西化改革派,不是什麼守舊派文人。

1884年法國侵入越南,梁啟超才13歲如何簽約?
  你說當時情勢來看..不得不為之?當時中國戰場節節勝利,法軍在越南戰敗,損兵折將,不只內閣垮台,政府重組,政局混亂,光從歐洲遲援要三個月。法國巴黎公報有停止無謂戰爭以防德國之議。何來不得不為之?當時除日本在朝鮮起事但也被袁世凱迅速擊敗。列強各國秀手旁觀準備看法國笑話,左宗棠大集結十萬大軍準備要光復全越南了。若不是李鴻章主和派簽訂賣國條約,很可能越南會跟新疆一樣被光復,至今仍是中國領土。

  中法戰爭前,李鴻章官位已遠遠凌駕同門師兄左宗棠,繼老師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負責洋務,權傾一時。如果負責則洋務的他跟老彿爺說這場戰爭能打,豈有任何割地的可能?

[ 本帖最後由 super2146 於 2013-1-16 11:15 編輯 ]

TOP

中法戰爭時左宗棠評價李鴻章是:「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李鴻章聽聞惱怒之餘,決定報復,指使親信潘鼎新等陷害、彈劾誣告左宗棠下屬左右手大將:王德榜、劉璈,使他們失去兵權並被砍頭。1885左宗棠聞訊憤而在福州病故。從此左李鴻章的北洋淮軍壓倒南洋湘軍,控制了大權。但也因為陷害得罪南洋諸將,甲午戰爭時南洋多袖手旁觀,一如中法戰爭時北洋袖手旁觀一般。

  甲午戰敗,李鴻章力主拉攏俄國對付日本,結果產生《中俄密約》,中國做出非常大的犧牲。俄國人有記錄稱為儘早定下協議,向李鴻章勸說慈禧太后成功後饋贈李60萬盧的禮物。根據鮑·亞·羅曼諾夫發表《李鴻章基金》一文引檔案說1898年3月18日付給了李鴻章六十萬九千一百二十盧布,所以另一位同門翁同龢用「宰相合肥天下瘦」譏諷李鴻章。

甲午戰爭時李鴻章指示給丁要[避戰保船]慘敗,招致民間沸騰。時人就作聯嘲諷曰:「趕三一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八國聯軍後李鴻章週遊歐洲,歐洲報紙過譽李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得知後說:「我可不想被人稱為歐洲李鴻章。」
左宗棠死前最後評價李鴻章是:「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最後果然成真。

[ 本帖最後由 super2146 於 2013-1-16 12:12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hsuzr 於 2013-1-16 12:07 發表
你沒仔細看清楚我的回文.."幾乎都是反對他改革的守舊派..或是與他理念不合的文人..
"..我並未將梁啟超列入所謂的守舊派..更無點名..
而戊戌變法就是在李鴻章簽訂一些和約後所出現的..這不與李鴻章當時的行為對立嗎 ...
哈哈,就因為世人兩面評價,正負相持,所以李鴻章這個人才值得討論。
慈禧與守舊大臣,王公貴族自然責任不會比李鴻章小,這批人已經確定是敗家賣國的角色了。
任用李鴻章這種人也是他們,慈禧重用李鴻章還有一說,滿人就是要他不會打仗,才能避免被漢人取代,滿人防自家漢人向來比防洋人更用心。
也就是因為這樣,滿口祖宗家法不能改制,卻坐視祖宗土地一塊塊被割走。如果能用的是左宗棠,或許今天滿清還能繼續執政咧,越想方設法保住江山,越快失去。歷史總是朝著人算不如天算的方向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