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蔣百里一人二敗整個日本陸軍﹐軍校沒辦好便飲彈自戧﹐死後屍身不朽

蔣百里一人二敗整個日本陸軍﹐軍校沒辦好便飲彈自戧﹐死後屍身不朽

  蔣百里將軍﹐名方震﹐字百里﹐是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的傳奇人物﹐為興登堡器重﹐用個副官都叫蔣緯國少尉。說起來﹐在中國近代史上﹐蔣百里﹐是一個忽隱忽現的名字。這個孤獨的將軍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嫡系﹐資格比蔣介石老﹐才華橫溢卻又堅毅不撓。他的《浙江潮》、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在保定軍官學校校長任上的自殺、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的女婿錢學森、他所著的《西方文藝復興史》無一不帶有傳奇的色彩。在日本老一輩人中提起這位蔣方震將軍﹐他的名氣比在中國還大。
  蔣百里將軍在1901年留學日本﹐經成城(初級軍事學堂)而進士官學校。1906年畢業的時候﹐日本天皇賜刀給最重要的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中國去了。看過日本的有關資料﹐描述的比國內所記載要詳細得多﹐特別是看過一本屋房出的《士官學校者》﹐裡面記錄蔣百里是一個日本陸軍歷史上極為尷尬的人物。他畢業獲獎的場面頗為傳奇﹐因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佈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後的﹐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蔣方震」。
  當時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就這樣﹐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就是蔣百里拿了﹐天皇的賜刀當然也歸中國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難以忍受﹐誰知接著宣佈第二名﹐還是中國人。這位第二名就是後來從雲南起兵反袁的風流將軍蔡鍔。這樣引起的騷動更厲害了。於是宣佈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檢查一下﹐這次的結果還是中國人!名叫張孝淮。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發佈官惶恐之下感覺無法向天皇交待﹐臨時從後面換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過半也尷尬﹐又增加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四名﹐張孝淮得了第五。
  蔣百里受了日本人這樣的榮譽﹐日本人也真希望他說兩句日本的好話吧。誰知道百里將軍的評價卻是說了一段話﹐大意是中國從日本學了兩件東西最不可救藥﹐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陸軍… …然後飄然到德國﹐以德意志國防軍第七軍營長的身份﹐繼續考察軍事去了。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八年血戰之後﹐看百里將軍的抗戰理論﹐日軍恰似按照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的自東向西﹐前進到湖南﹐而後陷入中國泥沼式的持久戰中不能自拔﹐直到戰敗。戰役上﹐中國失利的例子雖多﹐戰略上﹐日軍的失敗早已注定。他在《國防論》和其他著作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
  1.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的地區提高戰力﹔
  2.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
  3.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為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事實上﹐蔣百里雖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發表的文章中﹐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今後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唯一遺憾的是﹐百里將軍自己未能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1938年早逝於廣西宜山。黃炎培先生的輓聯云﹕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1938年將軍病逝後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蔣百里將軍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歲嫁給蔣百里將軍就斷絕了和日本的聯繫。抗戰中她和中國女性一樣為中國傷兵治療裹創﹐不辭勞苦。將軍去世後﹐在誤解和懷疑中撫養五個子女﹐皆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教育﹐不習日語一字﹐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