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太平天國寶藏埋在了哪裡

太平天國寶藏埋在了哪裡

  太平天國(1851~1864)是清朝後期的一個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自從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在廣西金田村爆發後﹐太平軍一路北上﹐攻城略地﹐連戰連捷﹐於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南京便成為太平天國的都城。洪秀全建天朝宮殿時﹐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寶物於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金。太平天國兵敗南京之後﹐清朝政府曾下令追繳國庫裡的財寶﹐但曾國藩以「城內並無賊庫」的回覆﹐否認了天王府存在財寶的推斷。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查。「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麼?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這還真是個謎。
  一、聖庫﹐天京攻守的目的所在?
  1862年初﹐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率湘軍主力進攻天京﹐5月湘軍呈圍困天京之勢。但太平軍經營天京多年﹐很難輕易攻破。此時﹐上海面臨太平軍的猛攻。曾國荃執意圍困天京﹐湘軍主力已無兵可援上海﹐於是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率淮軍和英國人戈登的洋槍隊進攻蘇州、常州解上海之圍﹐李鴻章也憑此戰奠定了淮軍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面對湘軍主力的圍困﹐太平天國方面也一意死守。從上海撤回的李秀成部為主力的太平軍與湘軍在天京城外血戰46天﹐未能解圍﹐李秀成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被拒絕。李秀成率1萬多太平軍留守天京﹐同5萬多敵人殊死鬥爭。直到1864年﹐天京外圍已無迴旋餘地﹐城內將士食野草充飢﹐而圍城湘軍又增至5萬餘人﹐太平天國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軍將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決心與天國共存亡。湘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不久﹐天京城破﹐太平軍將士又與湘軍展開巷戰﹐寧肯戰死﹐決不投降。
  為了一座城池﹐湘軍與太平軍都不惜血本的把主力押了進去﹐難道這只是為了軍事上的戰略考慮嗎?還是為了金龍殿下和聖庫裡的寶藏?
  這一份讓曾國荃如此眼紅的大功﹐還要從太平天國積蓄的財富說起。
  洪秀全曾經跟外國耶穌會的傳教士愛約瑟﹐討論天堂是虛的還是實的問題。愛約瑟說﹐天堂是實的。天堂是用什麼東西做起來的呢?實際上就是金銀財寶。特別是紅寶石、綠寶石﹐還有碧玉、金子。天堂會給人一種金碧輝煌、珠光寶氣的感覺。
  洪秀全聽信了愛約瑟的話﹐決定用財寶建他的人間天堂。於是﹐為聚斂財富﹐他在太平天國創建之初﹐就頒布實施了「聖庫」制度。這種制度規定﹐一般的太平軍身上除了極少量的錢財之外﹐不能多帶。凡是戰鬥當中繳獲的所有錢財﹐全部要上繳到聖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洪秀全還要求入太平軍者「賤售家產」﹐將「田產房屋變賣﹐易為現款﹐交給公庫」﹐賣不掉的舊房屋則放火燒掉。他在1857年曾宣佈永不封王﹐但只過了一年多﹐就又封了自己的親戚若干。沒過多久﹐他出於削弱諸主要將領尤其是李秀成兵權的考慮﹐又想趁機大撈一把財寶﹐讓他哥哥代為接受犯了罪而懼怕李秀成懲處的陳坤書賄賂﹐封陳坤書為護王。
  他自以為這是一箭雙鵰﹐是極好的買賣。於是此門一開﹐許多人紛紛倣傚﹐「買賣」很紅火。王封多了﹐有的王號已封給某人﹐不久竟再封給另一人。隨著王爵大甩賣﹐乾脆取消區別﹐一律稱列王。後來﹐削價賤賣﹐封了不少人為塵﹐就是小王的合寫。
  據記載﹐洪秀全共封了2700多個王﹐以至佔領區不多的城鎮﹐有王爵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洪秀全兄弟甩賣王爵﹐使想晉封的人拚命搜颳去行賄﹔得到王爵﹐便可以合法地進一步搜刮﹐大建王府﹐大搞腐敗。
  二、天王府窖金何處尋?
  聖庫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天王府是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1864年﹐湘軍進入天京﹐洗掠全城三日﹐可說得上是撈盡了地上浮財。天京城陷時﹐全城的口號是﹕「弗留半片爛布與清妖享用!」但湘軍仍然相信當時相傳的天京「歷年以來﹐中外皆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之說﹐城陷之後﹐湘軍到處掘窖﹐就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裡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話。
  然而﹐後來曾國藩在對朝廷的奏摺中卻稱「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並說除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別無所獲。難道窖金之說是誤傳?
  不是誤傳﹐天京確實有窖金埋藏﹐曾國藩在破城後下令洗劫全城﹐但「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雖然湘軍軍令嚴明﹐但在「破城後﹐仍有少量窖金﹐為兵丁發掘後佔為己有」。天京被攻破後﹐除抗拒的太平天國將士遇害外﹐尚有1000餘人﹐即占守城精銳的1/3﹐隨李秀成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逃脫﹐《能靜居士日記》卷二十說「另有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放」。上元人孫文川在《淞滬隨筆》(手抄本)中認為「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但他說的也許是斗筲金銀﹐而大宗窖金下落﹐並未見有著述。
  相傳曾國荃抓到李秀成後﹐非常高興﹐用錐尖戳刺他的大腿逼他說出窖金的地點﹐李秀成血流如注﹔曾國藩不久從安慶趕到南京﹐讚賞其老弟「以謂賊館中有窖金」﹐又多次軟硬兼施﹐追問李秀成「城中窖瘞(埋藏)金銀能指出數處否」。李秀成被俘之後﹐清朝皇帝也派僧格林沁、多隆阿來南京督促﹐這也是李秀成被較晚處死的另一個原因。但是李秀成卻始終說「國庫無存米」「家內無存金銀」﹐不肯透露太平天國天京的窖金去處。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曾氏兄弟沒有得到窖金﹐有的認為曾國藩在李秀成口供一畢﹐立即處死﹐是殺人滅口。左宗棠、沈葆楨也上奏彈劾曾國藩兄弟吞沒財寶。《能靜居士日記》中說湘軍「在偽天王府取出金銀不資﹐即縱火燒屋以滅跡」。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報》上記載說﹐曾國藩的夫人由金陵回湖南﹐護送的船只有200多艘。有什麼珍貴的東西需要這麼多的船來護送呢?答案是可以想得到的。
  另外﹐清人有筆記記載﹐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個翡翠西瓜是圓明園中傳出來的﹐上有一裂縫﹐黑斑如子﹐紅質如瓤﹐朗潤鮮明﹐皆是渾然天成。這件寶貝後來居然在曾國荃手中!可見﹐天京之戰曾氏兄弟受「益」匪淺啊。
  民間還流傳著別的說法﹕在南京﹐從前有個富麗堂皇的大花園「蔣園」﹐園主蔣某﹐綽號蔣驢子﹐據說他原來只是一個行商﹐靠毛驢販運貨物。因為有次運軍糧﹐得到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垂青﹐被任命為「驢馬車三行總管」。天京被圍﹐內宮后妃及朝貴多用金銀請人辦事﹐「宮中傾有急信至﹐諸王妃等亦聚金銀數千箱令載﹐為之埋藏其物」。《紅羊佚聞·蔣驢子軼事》則說﹕「有金銀數千箱﹐命驢往﹐埋於石頭山某所。」蔣氏後來因此發財起家﹐成為近代金陵巨富。《紅羊佚聞·蔣驢子軼事》中還說﹐民國初年﹐也有南京士紳向革命軍都督和民政長官報告「洪氏有藏在某處﹐彼親與埋藏事」﹐由此引起一些辛亥元老國勛的野心﹐「皆以旦夕可以財為期」﹐可是僱人四處尋找、挖掘﹐卻毫無收穫。
  南京當年天王府遺址﹐至今西花園一角還隱約可以看出舊時面貌。南京解放時期﹐有人聽說窖金的事﹐甚至將西花園中湖水放乾﹐但卻一無所獲。天朝宮殿內的許多重要建築﹐如金龍殿、曖閣、穿堂及左右附屬建築也沒有被完全燒燬﹐至少舊址還在。
  那麼﹐窖金的下落究竟如何?曾國藩兄弟很可能找到一部分﹐蔣驢子突然致富的傳聞很可能也是真的。但天京窖金不可能全數被挖掘出來。當年的核心建築「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察。「金龍殿」下邊到底有窖金嗎?
  三、金龍殿下隱藏著什麼?
  洪秀全一邊用「聖庫」的名義大肆斂財﹐一邊用這些錢財建造他的「天王府」。這項工程﹐是由「素性機巧」的兩名廣西工匠賓福壽和張維昆並肩擔綱﹐規劃督造﹐同時﹐從蘇、徽、鄂一帶招募了大批「匠作兄弟」﹐日夜趕工而成﹐許多材料是拆除明故宮得來的。
  據記載﹐當年的天朝宮殿壯麗無比。天朝宮殿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周圍十餘里」﹔四面數丈高的宮牆蜿蜒環繞﹐分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宮牆之外﹐開鑿一道寬深近7米的「御溝」(護城壕)。天朝宮殿的規模可與北京的紫禁城相媲美。
  天王府外城的頭道大門「真神榮光門」﹐二道門是「真神聖天門」﹐門的兩側有亭翼然﹐各以黃綠琉璃瓦覆頂﹐取名「吹鼓亭」。踏進聖天門﹐再穿過修長的雨道和「忠義」牌坊﹐就到了天朝宮殿的核心所在「金龍殿」。「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按照東王楊秀清的說法﹐這座「高廣幾等太和殿(北京)」的構築﹐「乃我天王正殿」。天王寶座高高在上﹐殿前張懸著四盞碩大的紅紗圓燈﹐系「元時寶物也」﹔重重門戶﹐「間有簾幕﹐皆黃緞蟠龍﹐雜綴零珠碎玉」﹔殿心﹐赫然一把沉香椅﹐「大逾合抱﹐雕鏤極細」。據說﹐屋裡陳設的種種珍玩﹐「俱價值連城物」﹐甚至有從圓明園流散來的稀世之寶。
  金龍殿後依次是「基督殿」、「真神殿」等九進殿宇﹐第九進殿宇為三層大樓﹐「頂層繞以闌﹐闌內置長窗﹐屋上覆黃瓦﹐四角懸簷鈴﹐登眺可及數十里」。1864年7月底﹐攻入天京(南京)近兩個月的湘軍首領曾國荃﹐下令燒燬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大火竟然燒了3天3夜﹐有詩云﹕「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事實上3天3夜的大火併沒有完全將天王府化為灰燼。
  「聖庫」制度在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事變」後已名存實亡。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楊秀清)且用窮刑峻法搜括各館之銀米。」這就說明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系掌管﹐「聖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對其他異姓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為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當年湘軍劫掠天王府時搜查得很仔細﹐甚至連秘密埋在天王府內的洪秀全遺體都被挖了出來﹐焚屍揚灰。一大批窖金怎會發現不了呢?但是﹐其實天王府並沒有被全部毀掉﹐有不少還未燒盡,當年的核心建築「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查。「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麼?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這還真是個謎。
  太平天國時期﹐天王洪秀全的天朝宮殿。太平天國失敗後又作兩江總督署。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蔣介石的民國政府於1948年將原兩江總督署的轅門改為歐式門樓﹐上書「總統府」。新中國誕生後﹐省級機關進駐這座府邸﹐近幾年已陸續遷出﹐對遊人開放﹐並正在籌建博物館。
  四、刺馬案另有隱情。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7月22日)上午﹐上任僅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來到江寧(今南京)督署西邊的校場演武廳參加閱射。江寧城內駐有綠營兵二千多人﹐馬新貽又在江寧練了四營新兵﹐專習洋槍、抬炮、長矛﹐每天操演兩次﹐每月二十五校閱。這一次閱兵完畢﹐馬新貽依舊像往常一樣在警衛的簇擁下﹐步行回督署。
  當行至便門時﹐他的一位山東老鄉王某突然攔路下跪﹐要求救濟﹐馬新貽與隨從護衛的注意力都被此人吸引。這時﹐道旁突然竄出一人﹐向馬新貽打千請安﹐而轉瞬間﹐此人已自靴筒拔出一把利刃﹐只見亮光一閃﹐直刺馬新貽右脅。匕首由下至上刺入後﹐此人又急轉刀刃自上而下拽出﹐據目擊者稱﹕碎腸隨刃而出﹐匕首也捲成螺旋彎刀。行刺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馬新貽大叫倒地﹐隨行軍士救護不及﹐待一擁而上捉住刺客張汶祥﹐張汶祥口中不停地叫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來有去。」「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馬新貽此時已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延至午夜﹐馬新貽終傷重不治身亡。
  這便是列入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此案之所以影響深遠﹐一個是因為馬新貽作為兩江總督的高級官場身份引發了與湘軍的不和﹔另一個是因為這個案子背後隱藏的巨大政治軍事秘密曾國藩平定太平軍攻陷天京後﹐收繳了洪秀全的全部金銀﹐但所上繳朝廷的數額卻非常少﹐再加上當時湘軍勢力強大﹐便有傳言曾國藩有野心﹐於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接著召見過馬新貽﹐升其為兩江總督﹐之後馬新貽便在其密旨的授權下開始了對湘軍的財政調查。就在馬新貽即將把太平天國財富去向弄清楚的時候﹐「刺馬」案突然發生。
  太平天國在南方縱橫十餘年﹐積累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大部分囤積在天京。湘軍攻破天京﹐這些金銀財寶被湘軍搶掠一空﹐自曾國荃以下﹐人人發了大財﹐回鄉買田宅﹐置產業﹐國人側目。清政府令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查報太平天國留下的金銀財寶﹐曾國藩上奏說﹐破天京時﹐天王府一場大火燒得片瓦無存﹐沒有留下什麼財寶。對此清廷心存疑慮﹐很想查清﹐又不敢得罪湘軍集團﹐處於兩難境地。
  馬新貽是文官出身﹐不懂軍務﹐但以做事精明幹練著稱。清廷把曾國藩從兩江總督任上調開﹐去任直隸總督﹐遠離他的老窩﹐換馬新貽任兩江總督﹐去一方之霸﹐安排一個忠介文官﹐這恐怕是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后的一手高招。慈禧太后用馬新貽為兩江總督﹐有沒有令其查證曾氏兄弟及湘軍集團之劣跡、追查太平天國金銀財寶下落的密旨呢?對這個問題﹐縱然沒有找到確切證據﹐但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刺馬案發生之前﹐馬新貽實授閩浙總督﹐在進京陛見請訓時﹐曾先後十餘次被召見﹐最後一次是慈禧太后在養心殿住處召見。召見後馬新貽退出來﹐時值六月﹐馬新貽大汗淋漓﹐朝服都被浸濕﹐滿面驚恐。據馬新貽的後人說﹐慈禧太后授以密旨﹐要其密查太平天國金銀財寶下落。馬新貽深知此事極為重大﹐極為兇險﹐故此失態。按說方面大員第一次進京陛見﹐理應到處拜見高官、京官﹐疲於應酬。可是馬新貽在最後一次召見後匆匆離京﹐回鄉祭祖去了﹐這是有違常理的﹐除有重大事務﹐不會這樣行事。並且馬新貽離京回鄉時﹐清廷尚未發出其改任兩江總督的上諭﹐馬新貽顯然已經知道他要改任兩江總督的信息﹐因為作為閩浙總督是沒辦法查的。據馬新貽的後人說﹐馬新貽回鄉祭祖假滿啟程前﹐將其兩位兄長招到秘室﹐反覆叮囑﹕「我此行吉凶難料﹐萬一有不測﹐你們萬萬不得赴京告狀﹐忍氣吞聲﹐方可自保。」兩兄聞言驚恐萬狀﹐也不敢向家人透露半分。
  刺馬案的審訊也疑點重重﹐鄭敦謹是刑部主官﹐素來有「鐵面無私」的稱號。他受命時正值隆冬季節﹐大雪阻隔﹐車馬不能行﹐鄭敦謹即與兩個郎中徒步踏雪而行﹐趕赴江寧﹐行程四十一天﹐大年初一方到江寧﹐第二天就關門審案。鄭敦謹的本意也想查個水落石出﹐也不枉其「鐵面無私」的稱號。審了幾日﹐張汶祥並不改口﹐曾國藩坐在一旁只聽不言。鄭敦謹滿腹疑惑﹐私下問曾國藩有何看法﹐曾國藩淡淡地說﹕「看來只好照魁、張原奏之法奏結此案。」鄭敦謹聽後恍然頓悟﹐明白此案是不能再深究了。於是即按魁、張原奏之法奏結﹐仍按原擬罪名定案。參審的江蘇候補道孫衣言、山東候補道袁保慶對此極為不滿﹐當面質問鄭敦謹﹐鄭敦謹說﹕「萬一審出是某某人主使﹐某某軍隊是後台﹐此案如何了局?」結案奏章須所有參審人員「書諾」(即認可並願意負責)﹐孫衣言、袁保慶堅決不「書諾」。
  從上述跡象來看﹐馬新貽之死﹐決非如同戲文裡、《清稗類鈔》裡所傳的「桃色案件」﹐也決非如同當時、邸報裡公佈的「挾私報復」﹐可能是與查訪曾氏兄弟、湘軍集團的劣跡和太平天國金銀財寶去向有關﹐這恐怕才是官居一品的方面大員馬新貽被刺殺的真正原因。而圍困天京的曾國荃﹐想必是侵吞了太平天國的寶藏﹐而馬新貽新官上任﹐按朝廷的意思追查寶藏﹐才引得曾國荃雇兇殺人。而此案關乎曾氏家族和湘軍集團的聲譽、威望﹐也害怕如若揭穿此案可能會牽連出更多的劣跡、更多的人﹐引發全面崩潰﹐因此曾國藩不得不曲為遮掩﹐並想辦法消除後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