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切除食物發霉部位 無法杜絕毒素

切除食物發霉部位 無法杜絕毒素

切除食物發霉部位 無法杜絕毒素

有些民眾節省,當心浪費,因此食物在發霉的時候,甚至會將發霉的部分切除,然後繼續食用,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郭詠怡提醒,食物發霉時,切除發霉部位,其實並無法杜絕毒素。

郭詠怡表示,發霉食物表面可能長出絨毛樣黴菌,多半有霉味,質地變鬆軟,食物入口前要看外觀、聞味道,若是不小心吃到一、兩口發霉食物,人體內有胃酸及免疫力保護暫無大礙,但若長期吃,負責代謝毒素的肝臟,就得更加賣力運作,負擔非常重,特別是本身肝臟已處於發炎狀態的人,更要避免吃發霉食物。

有許多民眾認為,只要把發霉部位去除,就可免除黴菌毒害。但郭詠怡表示,黴菌從開始滋生到肉眼可見,大約需要一星期,有時候食物外觀沒異樣,但黴菌孢子已深入食物裡頭。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品,以100℃高溫烹調,仍難以去除毒性,所以只是將有黴菌的部分切除,並無法去掉毒素,建議一看到食物發霉,就要整個丟棄,不要因覺得浪費而吃下肚,反倒危害健康。

而且食物放太久,不只容易發霉,也會滋生細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不僅危害肝臟,其他器官如腸胃道也會受影響,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建議民眾最好「吃多少、買多少、煮多少」,不只可減少食物浪費,也省去儲存剩食的困擾,對健康也有好處。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