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雙北、高雄接連無預警停電!2025年台灣限電「黑燈時代」到來?

雙北、高雄接連無預警停電!2025年台灣限電「黑燈時代」到來?


日期:2021-09-28

編按:今(28)日清晨約4時50分,台北市、新北市部分區域無預警停電,不少民眾睡到一半被熱醒、追劇追一追突然全黑,停電範圍包含台北市士林、社子,以及新北三重、蘆洲等,網友在各大臉書社團、PTT怨聲載道,對此台電表示,因變電所變壓器跳脫,共23萬餘戶停電,經台電人員搶修,上午8時已全數復電。不僅如此,其實早在昨(27)日晚間約7時14分,高雄楠梓位於高楠公路一帶也因不明原因停電,導致路燈不亮、號誌停擺,整條路漆黑,台電獲報後初步統計共4096戶受影響。2021年對台灣來說很不平靜,除本土疫情延燒,5月13日、17日也迎來大規模限電,影響數百萬用戶,如今停電又頻傳,台灣缺電似乎已是鐵錚錚的事實,檢討能源政策也到了最終時刻。
今天會不會停電?


【 文稿時間:2021年5月29日 】

5月的台灣,迎來嚴峻考驗!沒想到,全國上下聯手抗疫之餘,還得提心吊膽「今天會不會停電?」

5月18日下午2點,清華大學在歷經513、517停電驚魂記後,總務處主動詢問台電「今天會不會停電?」台電回覆「預計晚上7點,會輪到E組(清大)停電」,工作人員趕緊通知各單位因應,以免貴重儀器受損。

沒多久,北部山區下了一場及時雨,一下子減少70萬瓩的負載,「靠老天的施捨,台灣躲過6天內第3次分區輪流停電」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李敏無奈地說。

從那一刻起,台電工程師如大旱望雲霓般,無不希望天天下雨降溫,既能緩解缺水危機,也能避免再次停電。

很快地,停電成為另一個熱門話題,網友甚至還找到前經濟部長杜紫軍,於2014年8月底接受媒體訪問的內容,發現他當時就鐵口直斷「核四封存與火力電廠陸續除役的雙重因素下,估計到2021年,台灣備用容量率將僅剩5.4%,絕對會限電。」

檢討「能源政策」的最終時刻
網友紛紛說杜紫軍是「神預言」。其實,只要關注能源政策的人察看數據後,都知道遲早會停電,「這是科學問題,只是沒想到5天內會2次限電,創下台灣電力史上的紀錄」李敏說,每天用電占比都逼近9成以上,台電也只能呼籲大家節約用電,共體時艱。

台灣,是到了該檢討「能源政策」的最終時刻了。

其實今年初,台灣已露出「電力不足」的蛛絲馬跡。4月5日,台電未通知台中市政府,就於深夜重啟台中火力電廠3號機組,「當時備轉容量都是綠燈(電力充沛)喔,我嗅出不對勁的味道」李敏察覺。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進一步分析,中火3號機裝置容量55萬瓩,對供電備轉容量率貢獻度不及1.5%。但台電公布的備轉容量率達10%以上(綠燈),竟然不甩台中市2000萬巨額罰款,也不擔心製造空汙罵名,硬踩「不准重啟」的底線,「讓過去2年多的供電充裕假象,徹底破功」。

其實從今年5月起,台電系統電壓與頻率就開始出現異常,每15分鐘1次的紀錄顯示,電壓、頻率均不斷下降,「發電系統已瀕臨崩潰邊緣,限電只是早晚的事」一位退休的台電工程師說。

5月13日下午,全台就迎來「815大停電」(2017年8月15日)之後的首次限電,影響擴及400萬用戶;4天後的5月17日傍晚,許多人的手機也傳來「電力中斷通知」簡訊。

一位55歲的新北市家庭主婦說「我剛因應疫情,準備了一冰箱食物,千萬不要再停電了,一邊防疫、一邊還得擔心停電,這種日子何時是盡頭?」

當513大停電時,政府否認是缺電,直指是「電網」惹的禍。但5月18日凌晨,台電發布的新聞稿,坦承「電力不夠」的事實。停電理由是興達電廠1號機17日下午故障跳機,台電發動水力抽蓄機組,發電仍有限。還有核三廠1號機、林口3號機、麥寮3號機等大修機組依規劃期程,無法歸隊發電……


圖/再生能源不穩定。

李敏引用鄧麗君「你怎麼說」的歌詞「證明你一切都是在騙我(沒有缺電),看今天(17日停電)你怎麼說?」

「缺電是事實,台電真的擠不出任何一丁點的電力了」葉宗洸進一步說。

從2016年5月20日以來,台電從上到下,為達成總統蔡英文「不缺電」的承諾,隨時緊盯「電力通報」系統,連身經百戰的資深員工都備感壓力。

偷吃步仍無解,工程師「坐不住」
相關人員絞盡腦汁發電,甚至到了「有步找到沒步(台語)」的境界。原應除役的老舊機組仍持續運轉;救命用的4部緊急發電機組也出勤,這原是2座核電廠的備用電源,每度發電成本10元以上(民生電費2.53元),甚至連「降壓降頻」供電的「偷吃步」都用上了。

台電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向企業購回用電權力的「需量競價」額度,鼓勵用電大戶競標,台電再花納稅人的錢,將客戶簽約的電買回來應急,每度平均購電成本約莫10幾元。

但2020年4月,台電為確保能取得應急電力,將需量競價改成2.0版,每度電的總成本飆高,在200元上下浮動,最高到達413.07元。

儘管想盡一切辦法,513、517還是停電了。一位台電退休官員氣憤說,官網10.5%的備載容量,根本是假的,缺電才是真的。17日僅興達1號機組跳機,發電占比不到0.5%,搶修後,理應再做仔細檢查,不能馬上發電,還是上線了,顯見電力嚴重不足。

他進一步說「台電的工程師,真不是人幹的工作」,還得承擔龐大壓力。

首先,是執行運轉、維修的工程師,不容許犯一點錯,任何一部機組出問題,都可能要分區停電。「各機台都擺上綠色乖乖,希望機台乖乖不跳機」工程師自嘲。

近年來,現場人員幾乎都「坐不住」。5月18日上午11點46分,自稱「黑鍋電廠值班主任」在批踢踢上發文,幫興達電廠技師抱屈:從安全解連到重新併聯,控制室沒人敢坐著操作,大家謹慎分工,深怕出紕漏,一遇到問題……主任帶著工具就往現場衝,「師仔」(台語:技師)也跟在後面跑起來,就是要趕快想辦法啟動(指機組)。

該名網友說,從點火到併聯,都在1.5小時內完成,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道,這麼迅速,根本就是「技能競賽」會得獎的成績!

再來,是控制中心的調度員,在用電尖峰期,總是陷入天人交戰。李敏說,停不停電變成賭局,調度員要不要賭一把,供電改變的速度,會不會快過用電改變的速度,是否再撐一下,用電高峰過了,頭過身就過;還是要避免電力系統崩潰,逕行分區停電,但恐拆穿「不缺電」的假象,也會讓長官冒上政治風險,甚至丟了烏紗帽。

其實5月13日早上,曾任台電調度中心的主管就發現,核二、核三廠的輕油發電機都啟用了,甚至超過100%!這位主管感慨說「513恐怕是一個頭兒吧?停電才剛開始呢!」

果然,5月17日又來第2次停電。「從當天的電力調度分析,台電已到了殺雞取卵的最壞狀況,」李敏悲觀地說,從17日下午6點上台電網站觀看,4部氣渦輪機組一直運轉中「這是緊急備用電源,成本非常高,台電非不得已,是不會啟動的」。

另外,總發電量260萬瓩、扮演主要輔助替代電力的明潭、大觀「水力抽蓄」發電廠,也在此時上場救援了。


圖/今年水情嚴峻,乾旱也嚴重影響到慣常水力發電的貢獻度。

水情嚴峻,抽蓄水力電廠恐將停擺
葉宗洸發現,517當日下午,兩座電廠10部機組開始發電,當運轉達6小時後,下池就會滿水溢流,依慣例應停止運作,台電卻決定繼續發電,並於晚上8點開始放流下池的水。「在水情嚴峻的此刻,日月潭水庫還肩負民生供水任務,如非缺電,台電絕不會這樣做」他進一步說。

由於大觀電廠發電入水口的水位是727公尺,一旦低於此下限,就無法啟動,目前已破了732公尺,如果台中再不下雨,6月時,2座抽蓄水力電廠恐將停擺。

據悉,517電力吃緊到,連經濟部長王美花都進駐台電坐鎮,且面色凝重地對同仁說「被你們台電弄到腎上腺素飆升。」

台電不僅拜託用電大戶暫停部分產線以減少用電,讓供電度過難關,也請台塑歲修的麥寮3號機提前供電(原計19日上線),儘管如此,仍差「臨門一腳」。最終基於電網保護,台電不得不於晚間祭出全台部分限電措施。

令人納悶的是,從2019年7月17日起,電力供應燈號一路開綠燈,代表電力充沛,為何會突然停電?學者提出質疑「10.5%(電力充裕最低下限10%)的備轉容量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為何要更改既有的計算方式?」

檢視513、517兩次停電,台電的理由是匯流排故障、機組跳機,但葉宗洸說「長期備轉容量不足(基載電力不夠)才是事實,否則,不可能從綠燈直接跳過黃燈、橘燈、紅燈,就到限電的黑燈(剩餘供電量不足50萬瓩)。」

連自稱「黑鍋電廠值班主任」的網友都在批踢踢爆料「現在就是基載不夠、基載不夠、基載不夠,太陽下山,不起風又沒水,哪來的電?」

學者專家均坦承,政府再不檢討、修正能源政策,缺電將是家常便飯。

新能源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穩定電力(稱為基載電力,可24小時供電如火力、核電)將銳減:蔡政府預計2025年要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目標,屆時穩定電力僅剩3成(燃煤)。


圖/蔡政府新能源政策。

再來,剩餘的7成電力,不是又貴又有風險的燃氣,就是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光電,白天才有電,風電僅能靠冬天的東北季風。從513停電期間的發電占比,就能看出再生能源的窘境。當天風電幾近無貢獻,光電到6點半趨於0,水利因水情吃緊,2020年就比2019年衰退46%,513那天的占比更僅剩1%(見表2)。

保育藻礁,大潭電廠三接卡關
偏偏風電、光電的興建進度,又全面落後。能源專家陳立誠說,原先預計光電、風電各發電200億度電,政府計畫用400億度的綠電,取代廢核後400億度「無碳」的核電缺口。去年一整年,光電發電量61億度、風電僅23億度,距離2025僅剩4.5年,如何達到新增400億度綠電的目標?

尤其,目前政府找土地蓋光電遇到瓶頸,正規劃2026到2035年,以區塊開發方式,增加1500萬瓩的離岸風電。陳立誠分析,此舉恐是為了彌補太陽能無法達標的缺口,能不能成功,仍是未知數。

風電開發也面臨困境,過去政府簽訂比國際貴一倍的躉售價格,目的是為技術移轉「國產化」,但現在外商基於各種理由一一跳票,政府又該如何因應?

未來將負起50%發電量的燃氣,新增機組的大潭電廠扮演吃重角色,這座全球最大的燃氣渦輪發電廠,總發電量300萬瓩,約莫1.5座的核電廠。

但近幾年環團因藻礁保育議題,反對聲浪不斷,第3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因而卡關停滯。王美花不只一次呼籲,核1已除役,核2將在今年停機,三接若無法如期供氣,北部用電就會出現缺口「絕對不是恐嚇人民。」

王美花不得不說出真相「只要大潭電廠停擺,台灣一定缺電。」

葉宗洸進一步分析,燃氣廠不只接收站問題,還有安全存量僅7天的風險,2025占比達50%,儲存槽一定不夠,雖然經濟部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要將存量拉長到11天,卻沒提到要在哪裡蓋儲存槽?

5天內2次停電,行政院長蘇貞昌二度向全民道歉,連台電都呼籲民眾節約用電。但這終非根本解決之道,政府如不即時檢討、修正能源政策,「偶然」的停電,將成「必然」的缺電。

2025年,台灣恐將進入限電的「黑燈」時代!

電價4年後預估上漲33%,全民埋單!
為達2025「非核家園」目標,新能源政策恐將出現限電危機,民眾也要有「高電價」的心理準備。 能源專家陳立誠說,依照2019年3月4日,經濟部在立法院報告「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的內容看來,預估以2018至2025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1.86%來計算,預計到了2025年,全台總用電量為3029億度、平均每度電價為3.39元。

報告中也坦承,以2017年每度電2.55元計算,2025年每度電費將增加0.84元,漲幅約33%,2025年總電費將增加2544.36億元,換算每位國民(以2300萬估算)每年恐將增加1萬1000元的支出,如果一家三口,就是3萬3000元。

2025年電價為何會上漲?陳立誠分析,新政策規劃以綠電取代核電(二者都是無碳電力),2025年綠電每度約5元,核電正常運轉時每度1塊錢。

以綠電取代400億度核電,每年電費要增加1600億元。另以增加氣電取代煤電,氣電每度成本高過煤電約1元,每年增加約500億的成本。

此外,台電還要打消核四3000億的興建費。為新增綠電、輸電系統也要投資上千億,這些成本都要每年攤提。他進一步說,種種因素,難怪經濟部的報告內容會提到「2025年電費將增加2500億元」。

儘管民生用電占比約20%,多數用電成本會轉嫁到工商業,「但不要忘記,工商業反應生產、開店成本後,也會提高售價,百物齊漲後,還是民眾埋單」陳立誠說。

當全民都在欣喜有護國神山台積電跟半導體等產業時,無法穩定供電的能源政策,將是極大的隱憂。政府如不即時檢討能源政策,影響的不只民眾的生計,還有產業發展的未來。

TOP

00

選舉電力能源政策弄台

TOP

不是不缺電台電還有藏電
現在怎麼還會無預警停電
請民進黨人士通通來用愛發電阿XD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