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新生兒聽損 透過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新生兒聽損 透過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新生兒聽損 透過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根據統計,每300名新生兒中,就會有一位面臨聽損問題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是容易被忽視的單側聽損問題,透過篩檢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透過助聽輔具及復健,幫助孩子建立聽與說的能力。

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換句話說,每300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面臨聽損的問題。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表示,在幼兒聽損問題中,單側聽損是最易被忽略,這是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或是單側聽損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孩子不是全然對聲音沒有反應,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

翁仕明醫師指出,家長在照顧聽損的孩子上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也許孩子的聽力又惡化了;此外,也由於單側聽損不一定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也有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台灣的「百大青農」陳惠琪的女兒小淨,出生時被篩檢出右耳有聽損的狀況,六個月大時即確診為單側中度聽損。慢慢的,惠琪發現小淨的發展程度完全跟不上兒童健康手冊裡頭的衛教紀錄表,隨即帶去醫院做發展評估,才發現因為聽力的惡化,已導致小淨發展遲緩。

她表示,單側聽損兒是目前社會福利補助的缺角,只有雙側聽損的孩童可以申請福利補助,而單側聽損即使單側全聾,也完全在福利補助網外,這不僅是對日常生活造成不,稍不注意便會造成發展遲緩。

翁仕明醫師提醒,針對聽損的兒童,最好能夠早期介入,從剛出生時的新生兒聽力篩檢開始,若有被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及早配合治療並且持續追蹤。聽損的孩子戴上助聽輔具後,需要長期接受聽能復健,加上家長的深度參與,才能建起聽與說的能力,有的孩子花了3年,有的需要6年甚至更久。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聽損兒就有機會重拾如同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