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健康] 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血栓風險飆62倍

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血栓風險飆62倍

一位30多歲的男性,日前晨起小便時,顏色如可樂一般,趕緊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患者因紅血球細胞突變,容易在晚上時有溶血症狀,血紅素經腎臟與尿液一起排出就呈現深棕色,且因紅血球細胞功能異常,罹患靜脈血栓風險高出62倍。

邱宗傑醫師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是一種罕見疾病,盛行率為每100萬分之15.9,由於血紅素尿的症狀時好時壞,故稱作「陣發性」,也讓確診難度提高,推估全台灣有近400位患者,但實際確診人數卻不到200人,由於患者靜脈血栓風險高,甚至可能因此致命,需及時就醫處置,目前治療方式包括可輸血、注射單株抗體藥物,或進行骨髓移植。



【先了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的患者,發作的年紀約介於30~40歲之間,且以男性居多,主要引起的原因在於紅血球細胞膜上缺乏CD55、CD59兩種表面蛋白質,進而引起溶血效應,如同一艘船上缺了船錨,無法穩定運作。



溶血症狀多除了夜間因體內溶血而引起的晨間血尿外,其它顯著的症狀像是貧血疲勞,而如果靜脈血栓發生在腦部,就可能引起腦中風,如果發生在腸子的小動脈,就容易引起腹痛不適,另外,像男性患者若生殖系統出現血栓,則容易有勃起障礙。



【速治療】應鑑別診斷由於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罕見,需詳細鑑別診斷,像是要先看是不是尿道感染發炎引起血尿,也要排除自體免疫問題、蠶豆症,或是其他溶血性疾病,再抽驗血液中的球蛋白數值等,才有助進一步確診。



選治療方針為改善血尿等問題,目前可採治療方式包括輸血治療、口服類固醇藥物等改善症狀的支持性療法,以及死亡率、併發症風險較高的骨髓移殖,現在也有最新的單株抗體藥物,經注射後可良好控制溶血問題,減少近92%的血栓問題。


北榮輸血醫學科主任 邱宗傑【醫師說】約40~67%的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患者可能因血栓致命,建議患者有類似持續性貧血、血尿等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