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脫髮不一定是疾病

脫髮不一定是疾病

       


成報         2013-10-12


【記者葉志賢報道】頭髮也有新陳代謝,衞生署社會衞生科高級醫生楊國鴻指出,頭髮生長分為三期,包括生長期,頭皮上84%的頭髮會積極地成長(持續三至四年)跟着是休止期(佔10至15%,大約三個月),最後是退行期1至2%的頭皮毛囊會萎縮(歷時兩至三周)。

每天大約有一百根頭髮會丟失。頭皮平均約有十萬條頭髮。楊國鴻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脫髮通常是逐漸發展的,可以是模式性、局部或廣泛的。最常見的模式性脫髮是雄激素性脫髮;當年齡漸長,男女雙方的頭髮數量和厚度都會逐漸減少。這種脫髮通常不是疾病。它關係到老化、遺傳,和雄激素的變化。

年齡漸長減少數量厚度

他解釋男性禿頭多於女性,大約有一半的男性在30歲時開始脫髮,他們到60歲時可能是光頭或呈「地中海」的格局。女性禿頭可能會在30至60歲時整個頭的頭髮變薄。尤其是在中央和前額部分,但通常沒有額顳衰退。醫生會留意她們有沒有多毛症、卵巢異常、月經不調、痤瘡和不孕等以排除雄激素過高症。

楊國鴻補充廣泛型例如休止期脫髮;一場突如其來的身體或情緒波動可能導致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頭髮脫落。在洗髮、梳頭或用手穿過頭髮時,頭髮會一束束的掉下來。其誘因可能是在幾個星期到幾個月前。六至八個月後脫髮將漸退。

這類型的脫髮原因是,發高燒或嚴重感染、分娩、大手術、大病、突發性失血、嚴重情緒壓力、暴飲暴食或厭食、某些藥物等。其他導致廣泛性脫髮的原因有貧血、放射治療、甲狀腺疾病等。局部性脫髮包括斑禿(多在頭皮上,但也可在鬍鬚,眉毛,睫毛,腋毛等)、頭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及燒傷、某些傳染性疾病如梅毒、過度洗頭及吹乾、神經緊張的習慣(如不斷扯頭髮或抓頭皮)。

因疾病脫髮不需要治療

至於脫髮有甚麽檢查,他稱測試包括(但很少需要)血液檢查,以排除內在疾病、頭髮顯微鏡檢查及皮膚活檢。應由醫生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對於因疾病、放射治療、藥物使用,或其他內在原因而引起的脫髮,是不需要治療的。若這些病情受到控制或完成治療,通常頭髮會重新長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