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盤庚遷殷

盤庚遷殷

  盤庚遷殷為發生在前1300年左右是中國商王朝的一個歷史事件。商朝君主盤庚曾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歷史上被成為「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後,繼續「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寧,殷道復興」,經歷了一段繁盛時期,故後世又稱商為「殷商」。
  由於商朝中期王室動亂。自仲丁後,王朝中衰,連續發生王位紛爭,又屢次遷都,諸侯離叛。這一動亂歷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
  仲丁是商王太戊的兒子,在位的時候自亳遷都於囂(今河南鄭州附近,一說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那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但仲丁本身的勢力被重創。仲丁死後,一大堆的兄弟們憑藉著自己的勢力爭奪他留下的王位。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後繼位。開了「誰勢力大誰繼位」的先例。造成了一百多年王位繼承的混亂。
  外壬死後,他的弟弟河亶甲繼位。河亶甲是商王太戊的兒子,商王仲丁、外壬的弟弟,河亶甲曾遷都於相,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藍夷和班方。戰爭期間,河亶甲病死,他的兒子祖乙繼位,將國都由相遷至耿,後又遷都於庇,並成功地平服了藍夷、班方等國,使商王朝國運再度中興。祖乙死後,他的兒子祖辛繼位,祖辛死後由他的弟弟沃甲繼位。沃甲死後,沃甲的侄子、祖辛的兒子祖丁繼位。祖丁死後由他的堂弟南庚,也就是商王沃甲的兒子繼位。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縣),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南庚死後又由祖丁的兒子陽甲繼位。陽甲就是後來著名的盤庚的哥哥。陽甲在位時,商朝內亂不止,奴隸主與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商朝衰落,諸侯不朝。盤庚繼位以後,決定渡過黃河,把都城從奄遷到殷(今河南安陽),殷商政局終於穩定。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這一時期不光是兒子、弟弟可以繼位,就連堂弟、侄子都跳出來繼位過。
  「九世之亂」使貴族內部矛盾更為激化,商王朝統治力量嚴重削弱,無力再顧及四方諸侯、方國。北方及西北方的土方、鬼方、羌方等,趁機發展實力,日益威脅著中央王朝統治。王室貴族或倨傲放肆、或淫逸奢侈、離心力日增。後來盤庚遷殷,扭轉了殷王朝的頹勢,使殷人不常其居,到處遷移的歷史從此結束,直到殷紂亡國,整整二百七十三年再未遷都。人民生活安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長足發展。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司母戊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鋼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像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裡,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祖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甲骨文,又稱卜骨,是商人用來占卜之用的。在科學不發達的商代,人們普遍比較迷信,從商王到平民的一切活動,都是依靠上蒼的意志來行事的。在商王宮廷裡有一位地們極高的占卜官,他平時準備好一些烏龜的腹甲、牛、羊、豬的肩胛骨。每當商王要決定一項活動、或詢問一件事情,他即拿出一片甲或骨,在其背面挖上槽或鑿上幾個洞。然後用燃燒的木枝去炙,炙到一定溫度,甲或骨即隨著"卜"的一聲響、爆開一些裂縫。占卜官就根據這些縫的深淺或走向來判斷上蒼的意志,並向國王報告。國一即據此來決定一切行動。事後,占卜官還要把該項事情的結果刻在這片甲骨上,這便是甲文,又稱甲骨卜辭。它是我國巳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錄。甲骨文的內容十分廣泛,明確記載了商王室的活動和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情況。如祭祀、年成、戰爭、獵遊、王事以及年月、風雨、陰晴、疾病、王室生育等等。有的還記載著起居、幻夢等生活瑣事。因此,甲骨文的大量發現,不僅標誌著中國有了將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而且為我們研究商朝的歷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半個多世紀以來,殷墟出土的帶字甲骨共約16萬片之多。所用的單字有4500多個,除了大部分毓文字外,尚有會意、形聲、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經具備了後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先後流散到12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以收藏有中國的甲骨文而榮耀。現在,研究甲骨文歷史、結構、含義及其書法的學者越來越多,甲骨學巳成為國際上一門新興的學科,而安陽則成了這門學科的研究交流基地。
  青銅器,是殷墟出土文物中又一絢麗的文化瑰寶。我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即在殷代。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其精美的外形,還是從質量上講,都是不可比擬的,尤其是被譽為世界青銅器之冠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在1939年由四位老農民在王陵區內挖土時發現的。它不僅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古老的青銅器,也是全世界的藝術珍品。鼎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875公斤。另外,在殷墟範圍內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戈、瓿、鬲、單、爵、觚、盤、壺、盂、角、尊、方彝、斧、戟、箭、頭、車馬俱等等。大到每件128公斤,小到1公斤以下,豐富之餘,不可勝數。
  “宮殿區”位於小屯村北。這裡發現有54座王宮建築基址,分佈在南北長約280米,東西寬約150米的範圍內,是殷都城內經過多次修建的一項宏偉工程。宮殿的建築物,都是建立在厚厚的夯土台階上的,由夯土牆、木質樑柱、門戶廊簷,草秸屋頂等部分構成。
  從小屯殷王宮區北渡洹河,到西岡,便是殷代王陵區,分為東西兩區。先後發掘十一座殷王大墓。每個陵佔地面積都很大,有的竟達1000多平方米。 1982年,這裡新建一座殷陵館,內有上百個祭祀坑。為讓遊人看明情景,有4個坑顯露人內架,每坑8至10人,充分說明了當時奴隸主的野蠻和殘忍。館內陳列有殷王陵規劃模型、殷王大墓模型和畫展等。
  1975年春,在殷王陵區的東部,發現一座大型祭祀場。在4700平方米的範圍內,共發現250座祭祀坑。在清理的191個坑中,殺殉奴隸有1178人。這些祭祀坑,大部分南向,少部分為東西向,共22組。同排坑之間的距離、方向、坑深和骨架數目,基本上是相同的。
  鑄銅作坊遺址,最有名的是位於鐵路苗圃北地的鑄銅作坊,鑄銅、燒陶、制骨,被稱為商代的三大手工業。在殷墟發現了許多手工業作坊遺址。 1959年至1960年在這裡發掘的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以上。位於小屯村的殷墟陳列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所在地。許多專家和學者在這裡從事研究。殷墟出土的大量商代遺物在此展出。這些古物造型美觀,製作精巧,顯示出先民們極為輝煌的文化成就。
  1976年,殷墟又發現了商王武丁妻子婦好的墓葬,這又是轟動世界考古界的一大發掘。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文字可考的女將軍。婦好不僅端莊嫻淑、深明大義,而且智能雙全,武藝高強。她既能主持宗廟的祭祀,又能領兵打仗。在保衛國家的戰爭國。一馬當先,統兵率將,馳騁疆場,屢立戰功,至今還有許多關於她的美麗傳說。
  婦好死後,為了紀念她的功績,武丁在王宮旁給她修建了一座大墓,葬進許多珍貴器物。又殺掉不少戰俘為她殉葬,並在她的墓上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朝堂,作為祭祀她靈魂的地主。現在,殷墟博物苑內巳復原了婦好的墓葬享堂。婦好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即達1900百件。在殷墟博物苑內,還修建了甲骨文碑林。甲骨文碑林擺設了仿殷石人、石像、石鳥、石龍等雕刻品。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