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北美獨立運動的序幕與殖民地時代的結束

北美獨立運動的序幕與殖民地時代的結束

  英國政府一直在謀求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北美殖民地,但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途徑,其管理體制和過程漏洞百出,流弊叢生。七年戰爭期間,這種體制的缺陷暴露得更加明顯,促使英國下決心進行改革,但這一強化殖民統治的政策調整,卻揭開了殖民地獨立的序幕。
  英國政府首先著手處理加拿大和13個殖民地的關係以及西部領土的安排。1763年10月宣佈北美建立東佛羅里達、西佛羅里達、魁北克和格林納達4個新的行政區,劃定了相關的邊界。將聖勞倫斯河以南的土地併入新斯科捨;將上述地區以西的土地保留給印第安人,不准白人擅自進入和取得土地,只有持許可證的人才能和印第安人展開貿易;由英國軍隊執行西部地區的法令和維持秩序。在《1763年公告》發佈以後,英國委派的印第安人事務專員與有關部落談判簽約,購買土地,劃定西部邊界。這些政策嚴重限制了殖民地向西擴展的餘地,打擊了當時許多重要人物所熱衷的土地投機活動;英國軍隊將以執行上述新政策的名義留在北美,對殖民的資質和自主性的發展,乃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對印第安人事物的管理權也完全落入了英國的掌握之中,殖民地政府不能插手。
  英國著手處理的第二個問題是殖民地的防務,英國政府決定在北美駐紮常備軍負擔防衛任務。根據1765年的《駐軍條例》,殖民地必須為駐北美的英軍提供兵營和其他住所,供應指定的物資。
  七年戰爭加重了英國的財政負擔,其國債在1763年左右達1.35億英鎊,另外還需為北美的防務每年支出40萬英鎊,占議會預算的12%。孤向殖民地徵稅以緩解英國財政負擔的動議,深得英國朝野許多人士的擁護。
  1764年4月,英國議會本著這個意圖通過了《種植地條例》,一般稱作《糖稅法》。該法降低了對外國蜜糖所征的關稅,比1733年的《蜜糖條例》規定的稅額低一半。該法的目的出增加歲入以支付殖民地防衛費用外,還要加強對北美貿易的管理。這項措施是宣佈北美居民必須承擔帝國財政開支原則的序幕。
  當《糖稅法》尚在醞釀之際,北美的情願活動就已展開,待到法令公佈,抗議之聲更加響徹各地。《糖稅法》沒有帶來英國所期望的收益,英國議會制的另覓新法。1765年2月7日,英國財政部起草的《印花稅法》草案提交議會,以204票對49票在下院獲得通過,於同年11月開始實行。法令規定:殖民地凡報紙、歷書、證書、商業票據、印刷品、小冊子、廣告、文憑、許可證、租約、遺囑及其他法律文件,都必須加貼面值半便士至20先令不等的印花,方可生效或發行。違反該法者,可有任何法院或海事法庭神力和處以罰金。這項法令首次使英國的徵稅權滲透到殖民地內部稅收領域,觸及殖民地的大英帝國內的憲法問題,從而超越了單純的稅收,而成為關務殖民地的地位和權力的重大政治問題。殖民地居民對於「心殖民地政策」的強烈不滿,經過印花稅法,經《印花稅法》的觸動,最終火山爆發。
  殖民地認識反對《印花稅法》,既不是因為稅額沉重,也不是由於法令帶來了實際的危害。他們所關注的是原則和可能性:英國直接向殖民地徵稅,違背了英國憲法的基本原則,侵害了殖民地居民的自由和權力,因而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殖民地居民對待《印花稅法》的態度,顯示了反英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人們並不是被動地反抗,而是在主動地爭取和捍衛自己的權力和利益。
  1765年7月28日,康涅狄格的印花代理從英國返回。他在波士頓登岸時,看到氣象平靜,認為康涅狄格居民可能會安然接受《印花稅法》。這只是暴風雨遷徙的平靜,兩個星期後,以商人、海員和工匠組成的民眾暴力抗議就開始了。而這個印花代銷商,成了眾矢之的。
  民眾暴力反抗首先在波士頓爆發。8月14日,由工匠和小店主組成的「中心九人幫」俱樂部,帶領一群波士頓市民舉著馬薩諸塞印花代銷商的模擬像遊行,將模擬像掛在街頭一棵後來被命名為「自由樹」的樹枝上。波士頓的群眾暴力風潮持續了許多時日。那些支持印花稅的王家官員,也受到民眾用的衝擊。民眾的反抗活動很快擴散到其他殖民地,許多地方出現了同仇敵愾、紛擾不安的場面。
  1765年10月7日,反《印花稅法》大會在紐約召開。經過協商討論,回憶發佈了題為「關於美洲居民的權利和不滿的宣言」的文件,分別向英王、議會上院、議會下院遞交了請願書。11月1日《印花稅法》正是生效,北美居民把這一天當成哀悼日,各地鐘聲長鳴。
  英國政府雖然不能容忍北美居民的抵抗,但對國內的經濟壓力則不能無動於衷。議會在宣佈取消《印花稅法》的同時,制定了《公告令》,生成殖民地必須服從和依賴英王和英國議會;議會過去、現在和將來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制定管理和制約殖民地的法令。這樣就為議會下一步的徵稅舉措埋下了伏筆。
  反《印花稅法》的鬥爭,對北美殖民地和母國的關係具有轉折性的意義。在這一事件中,英國在殖民地的權力機構的軟弱和無能暴露無遺,殖民地居民開始思考北美在英國殖民體系中的地位,推敲英國議會權威的合理性及其限度。遺忘殖民地對於英國議會的法令只有接受和服從的義務,而無權作出自己的評判;這一事件的發生,讓他們開始懷疑、甚至否認它在殖民地的權威。這意味著,殖民地與母國分庭抗禮的傾向越來越強烈。
  根據湯森的提議,英國議會於1767年6月制定了一項在殖民地徵稅的法令,在北美各港口對進口貨物的徵稅。在所列舉的徵稅貨物中,茶葉、糖蜜、葡萄酒和糖為殖民地居民生活所必須。該法還授權海關官員入戶合法搜查,杜絕走私。《湯森稅法》的出台出乎北美居民的醫療。當時北美貿易正處於戰後的蕭條時期,新的稅收造成了重大經濟負擔。
  波士頓再度站在抵抗運動的前列。馬薩諸塞於1768年1月向過往呈遞請願書,要求廢除新的稅法。在反《印花稅法》運動中出現的「自由之子社」再度活躍起來,抗議運動漸具聲勢。殖民地商人採用他們對付《印花稅法》的老辦法:停止輸入英國貨物,號召居民不用進口商品。人們開始注重發展本地製造業,以求自力更生。
  人們對英國的敵視日趨強烈,正面衝突在所難免。1770年1月,駐紐約英國軍隊看到一根「自由之子社」樹立的「自由柱」,民眾便用棍棒和英國士兵對抗,有一人在衝突中死亡。3月5日,一群市民用雪球襲擊守衛一個灌水徵收所的英軍士兵,士兵從徵稅所向外開槍還擊,只是3人當場斃命,2人重傷致死,另有6人受輕傷。波士頓的民眾領袖將此事渲染為「波士頓慘案」,迅速通告了鄰近城鎮。數百名憤怒的民眾準備用武力報復開槍的士兵,破事英軍撤走。隨即波士頓民眾領導人向當局交涉:開槍的士兵必須交由非軍事法庭審理,所有部隊必須撤出波士頓。總督答應了這些要求。捲入事件的英國官兵被告上法庭,軍隊也如約撤走。英國政府內部再次經過辯論,以一票多數決定,在廢除《湯森稅法》的同時保留了茶稅。1773年12月16日,出現「波士頓茶會」傾茶事件。消息不脛而走,大西洋沿岸各地機器了更加強烈的反英情緒。
  1774年1月,波士頓傾茶時間的消息傳到英國。是年3月至6月,英國議會相繼通過了4項「強制措施」。3月18日提交議會討論的第一項法案為《波士頓港口條例》。該法宣佈封閉波士頓港,從6月1日起不得裝卸貨物。4月15日開始討論《馬薩諸塞政府條例》。該法取消馬薩諸塞議會下院選舉參事會的權利,參事改由國王任命。第三項議案也於4月15日提交議會下院。該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在馬薩諸塞執行英國法律的官員,規定:這些人如在執行公務時被指控犯有重罪,不得在馬薩諸塞瘦身,而須一致其他殖民地或英國審理。5月20日,國王批准了該法。此即《司法管理條例》。與此同時,英軍於4月18日進駐波士頓。為了配合英軍在波士頓的行動,6月2日國王簽署了議會制定了新的《駐軍條例》。此外,英國議會還通過了《魁北克條例》,擬在魁北克組建政府,將13個殖民地以西的俄亥俄河流域和伊利諾伊地區劃入魁北克的管轄區域。
  馬薩諸塞居民對英國的高壓政策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他們拒不賠付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損失,波士頓清查時間的發動者安然無恙,親英人士和王家官員則遭到圍攻。
  大陸回憶的決議引起了很大爭議,即便是在馬薩諸塞,反英派和保守派的鬥爭也十分激烈。但地質活動逐漸在各地展開。從12月1日開始,民眾自覺抵制進口和消費英國商品。馬薩諸塞仍然是風暴的中心。英國政府的「強制措施」旨在懲處馬薩諸塞,波士頓遂成英軍駐守的重點。1775年4月19日凌晨,身著紅色軍裝的英軍出現。與美國民兵遭遇,美國民兵8人被擊斃,10人受傷。此事標誌殖民地正是走上了與母國武裝對抗的道路。戰爭全面展開。5月10日,第二節大陸回憶在費城召開,決定組建大陸軍。出任大陸軍司令部的人,並非來自反英運動的中心馬薩諸塞,而是弗吉尼亞略有軍事經驗的種植園主喬治·華盛頓。在這以後的數月裡,大陸軍並不是為獨立而戰,許多人仍然希望用武力迫使母國讓步,從而恢復帝國內部的秩序。知道戰爭爆發14個月以後,13個殖民地終於宣佈脫離英國而獨立,至此,「殖民地時代」亦告結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