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印度孔雀王朝

印度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最著名的奴隸制王朝。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孔雀王朝作為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它的事業成為激勵後世無數雄心勃勃的梟雄去奮鬥的目標。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最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造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孔雀家族而得名。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阿育王統治下的孔雀帝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絕對的權威。全國分為若干行省,行省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但行省內部仍有著許多保持自治或半獨立的部落,孔雀帝國還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孔雀王朝作為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它的事業成為激勵後世無數雄心勃勃的梟雄去奮鬥的目標。
  一種說法是由於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說「孔雀」一詞來源於其梵語發音(mayūra)與旃陀羅笈多的母親的名字發音相近
  孔雀王朝(Maurya)(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即古印度的摩揭陀國的王朝。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撒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旃陀羅笈多(月護王)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由於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除印度半島南端外統一印度全境,定佛教為國教,到處派遺傳教師放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公元前4世紀20年代,南亞次大陸的星空上,來自東西方的兩顆巨星相互擦身而過。一方是決心探索世界邊界的亞歷山大大帝,抱著將東西方文明聯結為一體的雄心,揮戈直逼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雖有很多王公,但缺乏協調統一的抵抗,很快一個個都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馬下之臣。另一方則是一個名叫旃陀羅笈多(月護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一任君主,公元前324~300年在位)的年輕人,來到旁遮普地區,見過亞歷山大,因語言冒犯而差點被處死,後僥倖逃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根本沒有把這個年輕人放在心裡,想繼續揮戈插向印度的腹心,但思鄉心切、水土不服、疲憊不堪的亞歷山大的將士們拒絕繼續前進,使這個高傲的征服者不得不第一次屈從了部下,在留下了代理人之後,心有不甘地離開了這塊熱土,一去而不再復返。
  印度人民就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起義,王公們乘機推波助瀾,企圖恢復原來的統治。但在這些起義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正是旃陀羅笈多。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印度一個世代養孔雀的家族,名叫莫裡亞家族(另一種說法,「孔雀」的名稱只是出於對「莫裡亞」的音譯)。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寒微還是富貴家族有不同的說法,從能夠親會亞歷山大來看,地位應該不低,但不管如何,當時的旃陀羅笈多已相當落魄,從亞歷山大那裡逃跑之後,一個叫橋底利耶的婆羅門的幫助又使他時來運轉。橋底利耶看中了旃陀羅笈多的才能,便在他身上投資,幫他弄到了第一桶金,又利用這些錢財招募了一支軍隊。在旃陀羅笈多的出色領導下,這支軍隊發展壯大,終於在反馬其頓人的鬥爭中成為主力。
  面對印度人的反抗浪潮,亞歷山大留下的代理人終於抵擋不住,帶領大部分兵力跟隨亞歷山大的腳步撤走了。印度還是印度人的印度。旃陀羅笈多成為這裡新的統治者,建立了孔雀王朝,時間是公元前324年。同樣雄心勃勃,下一個征服目標是恆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國。
  摩揭陀王國當時正處在難陀王朝的統治下,已經統一了恆河流域,國勢正盛,據說有20多萬軍隊,還有數千戰象和戰車。如果不是受亞歷山大入侵打斷的話,首先統一印度河流域的可能是難陀王朝。當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在氣勢如虹的孔雀王旃陀羅笈多的進攻下,難陀王朝的防線一潰千里。首都華氏城很快成為旃陀羅笈多的戰利品。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在同一帝國的統治下,旃陀羅笈多成為這一歷史榮譽的擁有者。
  但旃陀羅笈多很快又遇到了另一個強勁對手。亞歷山大死後,龐大的帝國被他幾個部將瓜分,亞洲部分主要被塞琉古取得。塞琉古想恢復馬其頓人在印度的統治,於公元前305年帶兵入侵。已入暮年的旃陀羅笈多依然寶刀未老,打敗了馬其頓入侵者。雙方簽訂了和約。和約明顯對獲勝方孔雀帝國有利,塞琉古的軍隊撤走,並將印度河以西的一些土地也讓給了旃陀羅笈多。雙方締結婚約,結成世代友好鄰邦。
  旃陀羅笈多是個虔誠的耆那教信徒。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紀所創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樣,相信靈魂解脫,業報輪迴,主張非暴力、不殺生、行善積德,而對禁慾和苦行的提倡則遠超過佛教和印度教,其部分教派甚至主張信徒裸體修行,以示一文不名。旃陀羅笈多在俗世間的業績已圓滿,便轉而追求靈魂上的價值。為了更好地以一個耆那教信徒的方式生活,拋棄了王位出家,最後竟至絕食而死,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旃陀羅笈多的以身作則,也對耆那教的傳播起到了作用。旃陀羅笈多打下的基業,由他的兒子賓頭沙羅和他的孫子阿育王繼承並發揚光大。到阿育王時代基本統一了印度(半島最南端除外),孔雀王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基本統一了印度的政權,定佛教為國教。
  孔雀王朝時期生產力有很大提高。鐵器的製造和使用已非常普遍。農產品種類增多,農業佔有顯著優勢。灌溉事業也發展起來,各地開鑿了溝渠、水井和池塘。手工業也有發展,出現了一些以棉紡織品著稱的地區。同中國、兩河流域、埃及等地有較活躍的貿易關係。造船、建築、雕刻等業也有進展。現在保存的刊刻詔令的石柱,重量有的達50噸,高15米以上。柱頭往往雕有十分精美的動物形象,充分體現當時手工業的發達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孔雀王朝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普遍存在著家庭奴隸制,似乎並沒有大規模地使用奴隸,土地為國王所有。國家有60萬步兵,3萬騎兵,9000隻戰象。
  孔雀王朝的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地方長官,主管修治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之公平分配;也管獵戶,有權酌情予以賞罰;還負責收稅、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採礦等),還負責修治道路。第二類是城市長官,分為六組,每組五人。各組分別主管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及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徵收什一之稅等事項。第三類是軍事長官,分為六組,每組五人。各組分別主管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馬兵、車兵以及象兵。
  孔雀帝國分若干省,靠近都城的東部和中部省份由國王直轄,邊遠省份往往由王子統治。帝國境內還有很多半獨立的部落。例如美伽斯提尼曾說:「印度凡有一百一十八部落」。國王對中央、地方和軍隊的官員都派密探進行偵察和監督。
  孔雀王朝的統治是不鞏固的。各個地區在政治 、經濟 、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獨立性。阿育王死後,帝國逐漸分裂,其勢力僅及恆河部分地區。約在公元前187年(一說前185) ,孔雀王朝末代國王布利哈德羅陀為其部將普士亞密多羅·巽伽所殺。至此,孔雀王朝滅,巽伽王朝興。國王被部將普沙密多羅·巽伽推翻,在摩揭陀建立了新的王朝。自此,孔雀帝國結束,統治印度140年。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