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以前,大家認為窮人家的孩子可能比較懂得惜福感恩,但現在可不一定。關鍵在於爸媽的觀念。爸媽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或者覺得自己做還比較好比較快,甚至認為孩子「只要給我把書念好」,於是養成了大人忙生計、做家事,小孩看電視、打電動、為爸媽讀書;當小孩越來越閒散而缺乏責任感時,就容易成為不懂真心付出,只顧自己、做表面工夫、目無尊長的孩子了。面對週遭,如果對萬物沒有任何感動,這樣的孩子不但無法欣賞別人的付出,自己也不懂得付出。



爸媽如果擔心孩子的心靈變得冷漠孤寂,怕他未來的人生難以美好。那該怎麼辦才好?

從小事情播種,抓緊日常體驗

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所以爸媽別放過日常生活裡可以讓孩子體驗的機會。以做家事為例,強調的是「參與」,不要只顧著理財教育,讓做家事和換取零用錢劃上等號。孩子從小開始學習收拾碗筷、倒垃圾,長大則換燈泡、修東西,這些都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也是表現對家的關心、照顧家庭的具體實踐感恩行動。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進行感恩教育,可依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性來引導。

* 學什麼?
1. 學會關愛分享
愛護玩具、動植物;分享玩具、食物和自己的快樂;能關心身邊的人,進而關心周遭的世界。

2. 掌握生活禮儀
有禮貌地說話、學會做客禮節;能尊敬長輩、打招呼;會感謝別人的幫忙。

3. 培養責任感、獨立和自理能力
有紀律、能獨立解決問題;能體會長輩的辛勞、珍惜別人為我們所做的勞動與付出。

* 怎麼引導?
《學齡前的孩子》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這是爺爺喜歡吃的。」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看到對方的好。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這時就該引導孩子:「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上小學的孩子》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感恩」這兩個字,比「謝謝」來得更深入,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無動於衷的人,天地之大,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數說不盡,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貌,學會把謝謝掛在嘴上而已。如何打心底體會及欣賞別人所做的事、一個舉動、一個善念,表達內心的真誠,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養分。

為孩子說個感恩故事

親子間的互相體貼、領受幫助後的知恩回報、對大自然的細心感受、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樂觀,都是學習感恩的好素材。為孩子說一個感恩的好故事,細心體會書上的情感、寓意,孩子也能一次又一次和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對照,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泉源。

互相體恤•真心回報
《GUJI GUJI》信誼(鴨媽媽養大的鱷魚,在危難中挺身救鴨群)
《不會不方便》信誼 (接納與尊重和自己不同的人,學習付出和回報)

尊重自然•感恩天地美好
《地球之舞》上誼(邀請孩子把自己想像成地球,體驗地球的種種美好與珍貴。)
《愛在和平中》上誼(將萬物生態融入書中,讓孩子好好照顧自己,並能關心他人和環境)



e樂觀惜福•把愛傳出去
《爺爺一定有辦法》上誼(向爺爺學習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會飛的抱抱》上誼(利用「郵寄擁抱」的過程,把人們遺忘已久的人情味重拾回來。)

本文選自:信誼奇蜜育兒gogo
簽都偶爾簽,中都嘛別人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