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蔡英文[十年政綱-教育篇] 推動十二年國教朝向「全面免試」

蔡英文[十年政綱-教育篇] 推動十二年國教朝向「全面免試」

在少子化的衝擊、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學連結不緊密的情況下,台灣的教育面臨了重重的挑戰,不同階段、不同體系的教育都應嚴肅以對。

我認為:應加速整合學前兒童托育制度,減輕年輕父母負擔。推動12年國教,扭轉升學導向教育制度:以八年籌劃,並於三年前完成且告知相關配套,一次達到全面免試成效,而不分段擾民。在高等教育部分,增加公立大學比例,落實產學合作,並以大學帶動地方發展。提供下一代公平發展的機會。


http://www.iing.tw/2011/08/blog-post_7925.html#more

[十年政綱-教育篇] 推動十二年國教朝向「全面免試」



蔡英文今(19)日偕同前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就十年政綱 就「十年政綱-教育篇」與媒體座談。蔡英文希望在下一個世代在教育的過程中,能有更晚整的教育過程,及更高的人文素養。對於十二年國教的主張,林萬億表示:政府在實施前,應做好高中職社區化及優質化等工作,也應在完整的準備時間且經費籌措到位的情況下,一次走向免試的目標,而非分階段完成。

      在國內少子化的衝擊、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人力資源培育與產業連結不夠緊密的背景下,許多教育困擾依舊存在。台灣的教育過程中出現了「過度學習(overschooling)」的現象。龐大的競爭壓力,使台灣學生被迫提前學習,並且過度把時間專注在升學考試,到了大學之後,似乎就喪失了學習動力。大學教育對於培養職場技能和競爭力最為重要,但是台灣的孩子高中時期,在智力、人格養成和人生經歷尚未完整之前,就已經在學習大學教育的內容,導致學習能量不足。

12年國教全面免試  八年籌備一次到位

首先,蔡英文希望學生在高中畢業以前,都能從考試中解放出來,且十二年國教能朝向「全面免試」方向來推動, 在高中畢業前的時間,能夠有比較多的空間可以從事多元的學習,這對下一個世代的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林萬億表示,國民黨所謂12年國教於103年後上路,是僅有75%免試,六年之後則達到85%免試,接下來就沒有再做說明,每年調整比率對家長及學生來說而言很不公平,而民進黨則清楚交代八年期限。所有免試制度都應該在3年前告知並完成相關配套,最好的作法就是一次達成全面免試,這也是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教育機會均等  國家資源有效且公平分配
      蔡英文表示,國家的教育資源需做有效且公平的分配,實質達到教育均等。她認為,政府應注重對偏遠和弱勢人民的教育投資和學生補助,透過政策規劃持續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並強調補貼政策和公共化政策,是教育裡面兩項重要的工具。

加強產學結合  以大學帶動在地產業創新
      在各地都普設大學的情況下,希望能透過政策性的鼓勵和要求,讓大學和在地產業產生較強的結合。例如保留名額或是提供獎學金給在地的學生,讓在地的學生有優先入學的機會,無需往北移動,減少南北城鄉差距。 若大學能與在地產業發生連結,將可帶動在地產業的創新,進一步給予新型產業育成和技術上、經營管理上的協助。

高中前教育達到「社區化、優質化」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長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社區化教育的過程可使老師、家長跟學生之間產生連結網絡,共同組織受教的環境。 至於對少子化的影響,蔡英文說,現在許多國中都已經達到社區化,但有些地方因少子化的影響,因此多餘的設備可轉作高中的用途。

利用課後輔導機制  增加美學教育與生活體驗
      在學校裡應增加專業社工及心理輔導人員,來處理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同儕相處的問題。 在教育經費許可的範圍之內,她主張「延長國小課後輔導」,減輕雙薪家庭負擔。課外輔導並非增加教學,而可做其他項目的學習,如美學的教育及生活經驗的體驗等。比較少去著重訓練學生的欣賞,因為學生普遍缺少藝術文化欣賞能力的訓練,使得文藝產業缺少消費者的來源。

加強本土教育與全球化多元思考
本土教育的養成,是經由加強學習者與其生存環境的連結,並且給予學習者足夠的時間去培養、體認生活環境中的人、事、物和地方特色。而在加強本土教育的同時,不能忘記面對全球的競爭,因此學生必須培養接受全球化多元思考、多元價值的能力。學校不需要給學生終極性的解答,但要能如實的呈現歷史,給予學生思考空間,用他們的步調與方式,來理解本土的意義。

Q:高等教育公共化要達到一半的比例,如何達到各資源均等,而不是只獨厚台大、清大、交大等幾所好大學,又要達到1/2的大學都有這樣的水準,國家財力能支撐嗎?這樣的政策下,所謂的名校存不存在?

林萬億:依照目前少子化的趨勢,若公立學校的規模沒有擴大,辦學不佳的大學自然會逐步萎縮,公立大學的比例也就相對增加,這是自然的趨勢。至於是否要再繼續投資優秀的大學,類似五年五百億、教學卓越等額外的資源配置,這是可以檢討的。 台灣雖然需要某些大學在高等科技,或國際競爭上有能見度,但資源配置不能過度集中、浮濫,或是大鍋飯式地依學生人數平均分配。各大學應各司其職,符合原本設校的目的,譬如屬於地方型的,就要讓學校承擔輔助地方產業,帶動地方各級學校,甚至帶起地方的社區發展與社會變遷。

Q:公立大學學生18年內要過總額的一半,但目前公、私立的比例是1:2,是否是要私立學校倒一半?

林萬億:這是以人口發展的趨勢推算需要18年,並非將目標訂在18年內做到。台灣從1998年開始,生育力開始降到1.3%左右,所以人口在自然趨勢下,會導致大學學生數的萎縮。在此趨勢下,人為的介入,會促使台灣大學產生轉型、整併與退場。民進黨未來執政會針對這個趨勢,做更有效的、更合理的、兼顧教師與學生權益,兼顧區域均衡與台灣未來發展所需的調整策略,詳細部分未來會在教育政策白皮書中說明。

Q:至於若民進黨執政,是否會變動目前教育部對陸生的政策,或增加其他限制?
蔡英文: 會持續監看陸生來台灣入學的情況作調整,目前為止尚未超過一定的比例。在大學校園裡,有不同國籍的學生一起受教育,對老師與學生都是好事:不僅能刺激學生在不同背景的同學中學習,有更好的表現,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也是一種挑戰。認同在整體學生比例中有國際學生,在國際學生部分也有一定比例的陸生。從另一角度來看,能夠讓兩岸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意見交流也好事,唯須注意教育資源與工作資源的有限性。


【十年政綱】教育篇

壹、趨勢與挑戰

      臺灣推動教改十餘年來,威權體制逐漸鬆解,學習機會趨向多元,升學管道更加寬廣,大學院系廣泛增設,教材兼具本土與多元,社會參與日漸活絡,弱勢學生亦獲得更多照顧。然而,諸多教育問題仍困擾著國人。

      首先,學生升學壓力仍重,對學生與家長來說,臺灣的教育環境仍存在著超出負荷的壓力與焦慮,特別是在中學階段。學校教育思維依舊偏重訓練學生的智能,以利通過層層的考試篩選,而非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品格養成。原本應是體現人本精神的教育現場,依然被升學導向的教學目標所主宰,使得課堂成為區分學生升學能力與型塑社會階級的起點,當然就無法孕育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社會生存技能、人文美學及民主人權素養的國民。


其次,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的高度私有化、商品化,使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品質參差不齊、家長經濟負荷沈重,更不用說女性無法藉此減輕家庭照顧的壓力,以進入職場尋求自我實現。

第三,高等教育亦過度私有化,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過激的升學壓力與就業競爭,使得接受教育的過程仍為學子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儘管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增,教育品質與就業力培育仍堪慮,顯示我國教育體制與內容均須大幅改革。

第四,少子女化的衝擊,使得學校班級學生人數、教師新陳代謝、學校整併、教育資源均有待調整。若僅試圖以承認中國學歷與引進中國學生作為解套,除將錯失我國教育改革的時機外,也將排擠培育本國學生的教育資源,極不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


第五,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衝擊教育資源的分配,使得受地域、經濟、文化、身體等不利條件影響的家庭子弟,難享公平教育機會。

最後,人力資源培育與產業間的連結不夠緊密,教育體系的設計過度重視層級的階梯,忽視專精職能的培育、職場任務與角色的分工,影響產業發展與教育資源的投資效率。

      放眼未來十年,臺灣教育面臨了全球化、後工業化、人口老化、少子女化的重重挑戰。教育面對全球化下的國際競爭、產業邁向後工業社會的人力需求轉變、人口老化的終身教育需求,以及少子女化的學生來源減少,不同階段與不同體系的教育均須嚴肅以對,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產業間的分工也必須調整;此外,家長與教師的能力與權力必須同步增進,經濟、族群、身體、性別等弱勢的學生的教育機會也必須要加以保障。未來如何以教育促進政治民主、經濟成長、社會開放、文化進展、階級流動,將會是臺灣的重要課題。

貳、核心理念

      教育是培養文明與現代國民的基床,而非社會人才的篩選機制。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具備獨立思考、人文精神、美學修養、創造力、健全人格的下一代,並且為國家社會積累精神文明的資產。政府必須導正現行教育機會與品質不均與不公的弊病,讓教育體系可以作為社會良知的堡壘,人與社會及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紐帶。教育過程應實踐人本精神,尊重人群多樣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意願,促進自我實現的可能性。在全球化及產業結構轉型的當下,教育內容應平衡本土意識與全球競爭力的培育、公民素養的增進與就業技能的發展間的拉扯。

參、政策主張

一、教育品質與機會平等:
1. 國民有平等的受教權,教育經費應公平合理配置,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學校教育均優化。
2. 教育資源分享不應因一般與特殊、升學與職業教育而有所差別。
3. 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應給予差異的保障,持續加強完成無接縫、無歧視、社會融合的特殊教育。
4. 協助經濟、文化、族群、性別、地域理等相對不利的學生完成依法應享的教育,俾利於階級流動,讓下一代有公平發展機會。

二、幼兒照顧與教育公共化:
1. 加速幼托整合,逐步推動兒童照顧與教育公共化,提升學前兒童照顧與教育水準,確保幼教工作者的權益與待遇。
2. 保障弱勢家庭兒童的照顧品質、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並調和婦女兒童照顧與就業的兩難。

三、推動小班小校及小學區:
為實現教育與社區生活結合,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順應少子女化趨勢,應落實小班小校及降低師生比,並逐步縮小學區,以改善大學區、大學校,以及集體科層管理、升學競爭導向的流弊。

四、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教:
1. 加速推動十二年國教,將高中職納入國民基本教育,八年內達到全面免試入學、高中職社區化的目標。
2. 推動高中職普遍優質化,並建構整合銜接課程、逐步提升師資水準、結合家長參與。

五、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
1. 有效利用高等教育資源,明確區分研究型、教學型及技職院校。研究型大學兼具教學與研究,發展博碩士班;教學型大學以教學為主,技職院校以技能教學為主,不以發展碩博士班為目標,以免備多力分。
2. 落實產學合作,強化就業輔導機制,提升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力。

六、擴大高等教育公共化程度:
1. 逐步調整公立及私立院校的學生比例,長期達成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
2. 公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及學費優惠或獎學金,優先招收在地高中職畢業生,讓學子不必離鄉背井求學。
3. 因應少子化形成的私校退場趨勢,協助私立院校轉型、整併與退場,並於過程中確保學生及教師權益。

七、推動國際學術交流:
1.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原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並將兩岸學術交流納入,但不以減損本國學生的利益為前提。
2.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應以開闊本國學生國際視野,提升本國文化與科技發展國際化程度為目的。

八、擴大推廣回流教育:
1. 開放與轉型各級學校教育設施,作為回流教育的場所,吸引中途失學青年、需提升就業能力之中高齡者、婦女進入終身學習。
2. 協助社區大學及部分大學轉型開辦回流教育,鼓勵國民學習新事物、新技術,落實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個人生活技能,強化國民的就業力。

九、調整課程與課綱:
1. 發展以全球為背景、以本土人文生態為素材、以學生為主體、以人本為精神的教育內容設計。
2. 開放學校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課程與課綱規劃。貫徹生涯歷程學習,落實全人教育。

十、培育與活化師資:
1. 教師是執行教育的主體,也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動力,應培育具備全球視野、多元價值、本土意識的師資。
2. 透過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減少行政事務、增加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人力等措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3. 推動師資活化,促使教師在教育實踐的過程,秉持人本精神,體現教育本質。

十一、培育家長參與教育的能量:
1. 提供家長終身學習的機會,提升家長與子女共學並進的意願,培育家長參與教育的能力。
2.ㄖ重建學校作為社會變遷的動力,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伙伴;並建構家長在家教育的協力體系,支持多元的學習體系。

十二、加強本土語言、藝術、歷史、文學教育:
落實各級學校教育內容,得以兼顧本土與國際、科技與人文、創新與傳承的教育,以培養具社區意識、人文關懷、國家認同、民主素養及美學能力的國民。

十三、促進全民運動與競技卓越:
1. 確保體育預算充足,推動學校與社區運動發展,促使規律性運動人口穩定成長。
2. 建立競技人才早期培訓制度,建立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工作保障機制。

============================================

台灣的教育因應時代潮流改變和少子化、貧富差距等因素需要重新檢討,台灣不缺學校缺的是教育的本質和品質是否有落實,還有在台灣的教育還有公平性的問題,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很多學童在起跑點上就出現極大的落差,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國力強與弱的重要指標。

[ 本帖最後由 B161391000 於 2011-8-21 22:41 編輯 ]
     

TOP

給小英幾點建議

1. 不管是公立or私立的大學: 該倒就應該讓它倒, 別讓台灣的"大學生"數量淹腳目, 質>量 比較重要

2. 就學貸款: 我曾經有一次在開學之前去銀行辦事情, 我被眼前排隊辦理就學貸款的隊伍嚇了一跳, 政府要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必須納入規劃

3. 反霸凌: 不管是哪一種霸凌(學校. 師長. 同學. 霸凌者) 必須要有一套懲處. 輔導 的相關辦法

TOP

必須要有一套懲處. 輔導 的相關辦法?
那一套?永遠都含糊不清???
引用:
From老安: 再來挑釁  一定嚴懲
[ 本帖最後由 老安德魯 於 2011-8-26 01:14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教育問題真的要好好處理
不要像某人到了現在才知道自己的政策有多爛= =

TOP

對於12年國教的看法是,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都在考試,不考沒好學校的樣子....

與其針對12年國教的問題,不如改革高中、大學的授課制度,這比較能提升競爭能力...
現在部分的高中學校,學生每天考試、補習、留校夜習,甚至拿體育、音樂、美術等來考試...
導致學生不是會念書,或是很會玩,會玩也沒關係,但玩不出健康,會讀書又會玩的學生越來越少。

再來是大學的授課過程,大一、大二狂上課,大三、大四狂放假,上課內容都是老師準備好,
除了大三末、大四初的課題才會丟給學生自行找答案,不過這樣培育的時間夠嘛?

我在台灣讀的大學是科技大學!感謝這間學校的授課制度,大一雖然是瘋狂上課,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到畢業,
教授or講師丟題目給學生尋找答案,期中+期末不用考試,已報告內容為主,此時教授or講師扮演在旁給予補助。

大三就在職場實習半年,大四就開始準備專題,大三、大四時,上了很多的心理課程,從職場到客戶都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icol51 於 2011-8-25 22:33 發表
必須要有一套懲處. 輔導 的相關辦法?
那一套?永遠都含糊不清???


1625302
你引用的話不是蔡英文的政見 是版主給他的建議
不是版主要選總統  你針對版主沒有意義
正因為還沒有講清楚  所以給他建議   你可有反問你所支持的人?  還是無條件支持他?
這就是我們跟你的差別!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