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蔡英文[十年政綱-區域發展篇] 應平衡城鄉差距及南北發展,提昇地方自治能效

蔡英文[十年政綱-區域發展篇] 應平衡城鄉差距及南北發展,提昇地方自治能效

近年大家應該都感受到了:都會區物價/房價大漲、生存空間狹小,周邊地區發展混亂;而鄉村地區農業萎縮、觀光及工業沒有規劃、失業率高漲,失業青年被迫到都市討生活,剩下老人。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區域均衡發展仰賴地方政府動起來。我主張應以五都為火車頭,中央下放職權至地方。沿著高鐵沿線發展行政/服務中心、引進創新產業。依照地區特色成立多核心政經城市,並改善交通及網路等公共建設,營造周圍的鄉村社區成為機能友善的居住地,避免人口過度集中。使得城鄉皆能得到適當發展。


http://www.iing.tw/2011/08/blog-post_17.html

談十年政綱區域發展篇-應平衡城鄉差距及南北發展,提昇地方自治能效

蔡英文今(17)日與媒體談論十年政綱「區域發展與治理篇」。蔡英文表示,面臨區域發展失衡、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必須提出方案來平衡這些因為五、六十年來經濟發展模式所累積的問題。中央、地方政府的 財政關係及治理權責必須進行調整,讓地方政府有一定程度財政上的自主,才能夠主導地方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十年政綱除了處理外交、兩岸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回應「階級失衡」、「世代失衡」、「區域失衡」三大失衡。針對三大失衡,蔡英文表示,中南部在發展上不均 勻,政府必須要拿出積極的政策來導引人口、投資或產業的走向,讓它恢復成比較均衡的狀態;同時政府也必須要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對北部的都會地區的城市再 造有所想法。居住在北部的人需要,也應該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優質的、合理的房價和生活空間。

壹、趨勢與挑戰

      均衡的區域發展和良好的地方治理,實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但台灣戰後的國土發展,卻存在嚴重向北部傾斜:經濟、社會、文化或政治資源長期向台北集中, 新興電子業大多集中新竹以北,而中南部產業卻嚴重外移,加上政府資源分配的重北輕南,使得台北以外的地區相對欠缺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空間發展失衡導致了三大問題。首先是區域不公,台北以外的廣大區域欠缺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文化與生活機能低落。其次是鄉村破落,原本所依賴的農業發展逐 漸萎縮,引入工業與觀光又欠缺整體計畫,經濟不振導致失業青年流向都市,人口嚴重老化。第三是首都畸形,人口大量集中的大台北地區,市中心面積狹小無法拓 展,且房價高漲導致中產階級無法立足,但周邊地區面積遼闊卻發展落後,規劃與建設混亂。

      區域均衡發展所仰賴的地方自治機能,因長期的中央集權心態,及自治制度和行政區劃的缺陷,而受到嚴重壓縮。首先,中央掌控資源分配權,使地方習於仰賴中央 補助,無法建立負責任的財政精神;中央地方間的權責不清,更模糊了政治責任的歸屬。其次,近年來地方制度因應縣市升格修法,除了地方制度紊亂,造成直轄市 與一般縣市間的巨幅落差,惡化了城鄉差距。第三,行政區劃過度零碎化,地方政府間共有的區域開發、交通建設營運、供水與排水及河川治理等事項,也無跨區的 機制來擔任規劃、執行與協調的角色。

      未來十年國土發展的兩大關鍵,在於區域均衡及地方治理。因應人口趨勢及長期區域失衡,依不同地區的特性,來考量設施規模和區位配置,提升城市品質並重建鄉 村活力,提供大家優質的生活環境。鑑於直轄市的數量增加與規模擴大,更應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分權及資源配置,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權,使區域治理在全球 競爭中能發揮更強的功能。

貳、核心理念

      政府有責任透過有效率的國土規劃及治理,讓「人不論男女老幼、地無分東南北中」,皆滿足其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而為了保障不同區域人民的基本生活品質,並矯 正國家發展的空間失衡現象,應透過打造多核心的國土架構,讓首都伸展、經濟南進、鄉村活化,營造國家經濟社會活動妥適的區位配置,並建設適合居住的城鄉。 同時尊重多元及在地需求,藉由跨域合作,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各區域的潛力可充分發揮,讓每個區域都有公平均等的發展機會。

      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必須以提升區域競爭力為目標,以「中央釋權地方接手」及「地方能做中央少做」為原則,徹底地落實地方自治的精神。縣市及直轄市的資源分享,應建立合理透明的分配制度,以多元發展模式有效規劃國家整體發展。

參、政策主張

多核心式的國土發展

一、引導新世代產業活動往中南東部推進:
1. 利用高鐵特定區建設作為各區域之成長極,優先將下世代的創新產業、研發機構、全國性行政或服務設施、企業總部布局於高鐵沿線場站;新設機關機構優先考慮設置於中南部。
2.    提供足夠誘因,如補助、融資、協助生產用地及員工安置等,鼓勵新產業投資中南部及東部。

二、翻轉首都圈中心邊緣,實現首都圈大改造:
1. 對首都圈中心及周邊之都市機能,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有計劃遷移無需設於市中心的機構及軍營,提供城市改造所需空間,替首都解壓。
2. 十年內完成首都環線的建設,在環線與輻射線捷運交會的場站附近開發新都心,強化辦公、住宅、商業、購物、遊樂等的綜合機能。

三、以行政區劃導引區域平衡發展:
1. 考量區域政府的地理人文、生活圈現況、治理規模及發展均衡程度,對全國行政區劃進行全盤規劃,並充分與地方溝通,提出政策誘因促使其實現。

2. 配合行政區的重劃,地方制度法的設計應通盤檢討;取消直轄市與縣市的差別待遇,促進區域政府的平等及地方制度的一致性。

四、以都會政府帶動周邊發展:
      以五都作為各地發展的火車頭,使其發揮積極性領導功能,擔負起向上拉抬周邊縣市的動力,讓台灣各區域能平衡發展。

完善機能的區域規劃

一、發展多核心政經城市:
1. 區域地理轄區擴大後,應致力將區域內原有的都市升級,提升為更強的行政、商業機能中心;並積極發展區域內其他二線、三線城鎮,均衡區域內部發展。
2. 區域內的分區行政中心,應提供周遭社區民眾整合性的直接服務,提升人民的便利性,落實區域公共服務在地化和效率化。

二、營造區域內鄉村生活社區:
1. 區域內應有完善的土地使用規劃,並改善交通和網路等公共基礎建設。
2. 營造環繞在城市周遭的美學鄉村社區,成為生活品質機能友善的居住地,以避免人口向市區過度集中。

三、打造綠城市,與國際接軌:
增加地方之建設資源,將五都建設為北中南各區域的商業服務中心及國際化接點,並同步發展綠色經濟,壯大綠能產業及綠能服務業,以打造聯合國認定的國際「綠城市」。

四、以公辦都市更新帶動改造,促進都市公共化:
1. 推動公辦都市更新制度,由政府主導規劃、整合及招商,辦理舊市區大規模的再開發。
2. 藉由公辦都市更新促進都市公共化,開闢更多公共空間並取得公屋作為社會住宅,讓年輕人、老年人及弱勢者在市區中也有一席之地。

權責相符的地方自治
一、    中央權限下放,地方權責相符:
1. 落實地方自治,充實地方執行能力,使地方民選首長為政策績效負起全責。
2. 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劃分應以法令明示,減少中央委辦事項,增加地方與中央「共管事項」之範疇。
3. 給予地方政府更完整的人事權,使其權責相符。

二、    合理的財政劃分及資源分配:
1. 應檢討財政收支劃分,建立公開透明補助制度,充裕地方政府財源,提升財政自主,解決地方政府自有財源嚴重不足問題。
2. 以均衡區域發展為精神,並考量因人口結構多元、環境生態多樣、經濟活動差異、與城鄉發展落差所帶來地方政府的治理難易度不同,解決有限財政資源的分配問題。

三、    推動廣域行政以提升治理效能:
1. 鼓勵地方政府共管跨域事項。
2. 修改區域計畫法,設立由區域內各級地方政府及部會機關代表組成之建設協議會,負責區域土地利用、都會捷運、快速道路、供水、河川治理、區域排水等區域政策規劃、協調重大建設開發審議事項。

====================================

國土平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台灣刻不容緩的大事,人口人才集中在幾各大城市不只是會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還會製造農業縣人口老化沒人扶養的社會問題,開拓各縣市的特色創造就業機會,吸引遊子返家扎根,這也能分擔人口不斷湧入大城市產生如房價高漲、交通擁塞等問題。

[ 本帖最後由 老安德魯 於 2011-8-22 23:42 編輯 ]
     

TOP

很有遠見的抱負及理想.
國民黨承接日本殖民的一切.確不知日本建都於台北是因為台北離日本較近
比較好控制.所以總督府(總統府)是面北而建造(面向日本)
就如同鄭成功建都府城(台南)一樣是離他在廈門的基地較近也較安全而建.
殖民者往往是以自己的安全及利益為考量.國民黨來台竊據已經60餘年
北部外省族群相對多.當然以照顧自家人為優先而非照顧全民
台北市的預算已經是有錢不知如何用.反觀中南部是無建設反倒退.
台北人常叫南部人是"下港人"今天若不是建設都集中在台北.導致工作機會北多南少
有誰願忍受冬天來時陰雨綿綿的北部天氣
而不選擇冬陽普照的溫暖南部

TOP

面臨區域發展失衡、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必須提出方案來平衡這些因為五、六十年來經濟發展模式所累積的問題。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及治理權責必須進行調整,讓地方政府有一定程度財政上的自主,才能夠主導地方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http://www.iing.tw/2011/08/blog-post_18.html

蔡英文:讓地方政府有財政自主,主導地方經濟發展

8/18/2011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今(17)日偕同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前經建會主委張景森、嘉義縣長張花冠及台中市立委參選人林佳龍出席十年政綱「區域發展與治理篇」的媒體座談。蔡英文表示,面臨區域發展失衡、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必須提出方案來平衡這些因為五、六十年來經濟發展模式所累積的問題。蔡英文認為,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及治理權責必須進行調整,讓地方政府有一定程度財政上的自主,才能夠主導地方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前經建會主委張景森表示,民進黨做為一個即將再度執政的政黨,就必須認真檢視過去區域治理與發展的政策並且以此接續未來的規劃。特別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就把南北失衡、區域均衡視為重要的核心政策,包括如何發展中部地區,推動所謂的「三個第三」:即在台中蓋了全台第三個科學園區、建了全台第三個國際機場,以及成立全台第三個直轄市,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動區域均衡的工作,讓台中能夠發展起來。

張景森指出,民進黨在南部地區也有很多推動區域均衡的工作,譬如預計推動新設行政機構南遷,在台中高鐵烏日站保留了一塊3.6公頃的土地,做為中央政府第二辦公室的預定地,但這項計畫現在停頓了;又譬如為了推動文化機會的南進,民進黨在嘉義推動設置故宮南院,現在也遭惡意延宕。張景森說,民進黨希望推動全國性的研發性機構與新的綠能產業往台南高鐵站推動,但這項計畫在政黨輪替後遭停擺。對此他強調,民進黨一直將推動國土均衡發展視為政策重心,馬政府這幾年卻似乎沒有任何作為與進展。


與會的嘉義縣長張花冠則表示,嘉義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業基地,但因為政策南北失衡的緣故被邊緣化,嘉義縣提出的農業特區條例,連立院程序委員會都排不進去;甚至要開發工業區,中央水電都不給;要蓋產業道路、橋梁和排水溝等公共工程,一年卻拿不到兩億的經費。她感嘆,農委會補助花博一次可給三十六億,台北一個跨年晚會煙火兩小時燒掉兩億,但是嘉義要兩百萬的品質認證預算,等十個月卻只等到七十萬元,叫縣民如何不委屈?對此她痛批,國民黨的政策性打壓是「重北欺南」,導致南部地區房價不漲、薪水不漲,讓年輕人必須離鄉背井打天下。

台中市立委參選人林佳龍則表示,馬政府不但「重北欺南」還「遺忘中台灣」。因此,十年政綱除了處理外交、兩岸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回應「階級失衡」、「世代失衡」、「區域失衡」三大失衡。針對三大失衡,林佳龍說,民進黨十年政綱提出首都減壓,考慮將行政單位移往中台灣的的多贏策略,他已經串連中台灣18位立委共同聯署,實施「首都減壓、國會先行」。

最後,對於媒體提問國民黨是否在政策上真的「重北欺南」,蔡英文則表示,馬政府在整個施政期間對南部的重視程度不足,甚至於中部也無特別考慮到均衡發展的問題。這段期間無論是中南部民眾的感覺或我們的觀察都是如此。蔡英文說,這是一個政策上必須要特別關注的事情,我們必須要特別去關注這個失衡的現象,中南部在發展上不均勻,政府必須要拿出積極的政策來導引人口、投資或產業的走向,讓它恢復成比較均衡的狀態;同時政府也必須要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對北部的都會地區的城市再造有所想法。居住在北部的人需要,也應該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優質的、合理的房價和生活空間。

另針對記者提問如嘉義縣市行政區域是否會規劃合併,蔡英文說在整體的重新規劃或者整併的過程還沒有完整之前,需要先有跨域的合作,至於合併,則是希望用政策的導引讓它產生自然的效果和效應出現而有整併的效果,並結合地理人文等等條件形成一個自然的整合。

壹、趨勢與挑戰

區域已是全球競爭的主角,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有時更甚於國家整體,因此均衡的區域發展和良好的地方治理,實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但台灣戰後的國土發展,卻存在嚴重向北部傾斜,無論是經濟、社會、文化或政治資源,長期向台北集中,新興電子業大多集中新竹以北,而中南部產業卻嚴重外移,加上政府資源分配的重北輕南,使得台北以外的地區相對欠缺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空間發展失衡導致了三大問題。首先是區域不公,台北以外的廣大區域欠缺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文化與生活機能低落。其次是鄉村破落,原本所依賴的農業發展逐漸萎縮,引入工業與觀光又欠缺整體計畫,經濟不振導致失業青年流向都市,人口嚴重老化。第三是首都畸形,人口大量集中的大台北地區,市中心面積狹小無法拓展,且房價高漲導致中產階級無法立足,但周邊地區面積遼闊卻發展落後,規劃與建設混亂。
區域均衡發展所仰賴的地方自治機能,也因長期以來的中央集權心態,及自治制度和行政區劃的缺陷,而受到嚴重壓縮。首先,中央掌控資源分配權,使地方施政難以呈現自主性與多樣性,並習於仰賴中央補助,無法建立負責任的財政精神;中央地方間的權責不清,更模糊化了政治責任的歸屬。其次,近年來地方制度法因應縣市升格的相關修法,除了讓地方制度更加雜亂無章,更造成直轄市與一般縣市間,在規模、資源與自有財源上的巨幅落差,惡化了城鄉差距。再者,行政區劃過度零碎化,地方政府間共有的區域開發、交通建設營運、供水與排水及河川治理等事項,也欠缺跨越府際的機制來擔任規劃、執行與協調的角色。
未來十年國土發展的兩大關鍵,在於區域均衡及地方治理。為因應人口趨勢及長期區域失衡,如何依人口空間分佈的特性,來考量設施規模和區位配置,提升城市品質並重建鄉村活力,提供各區域人民同等優質的生活環境,已迫在眉睫。而藉由直轄市的數量增加與規模擴大,更應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分權及資源配置,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權,使區域治理在全球競爭中能發揮更強的功能。

貳、核心理念

政府有責任透過有效率的國土規劃及治理,讓「人不論男女老幼、地無分東南北中」,皆滿足其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而為了保障不同區域人民的基本生活品質,並矯正國家發展的空間失衡現象,應透過打造多核心的國土架構,讓首都伸展、經濟南進、鄉村活化,營造國家經濟社會活動妥適的區位配置,並建設適合居住的城鄉。同時尊重多元及在地需求,藉由跨域合作,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各區域的潛力可充分發揮,讓每個區域都有公平均等的發展機會。
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必須以提升區域競爭力為目標,以「中央釋權地方接手」及「地方能做中央少做」為原則,雙管齊下解決中央政府集權之弊,徹底地落實地方自治的精神。縣市及直轄市的資源分享,應建立合理透明的分配制度,以多元發展模式有效規劃國家整體發展。

參、政策主張

多核心式的國土發展

一、  引導新世代產業活動往中南東部推進:
1. 利用高鐵特定區建設作為各區域之成長極,優先將下世代的創新產業、研發機構、全國性行政或服務設施、企業總部布局於高鐵沿線場站;新設機關機構優先考慮設置於中南部。
2. 提供足夠誘因,如補助、融資、協助生產用地及員工安置等,鼓勵新產業投資中南部及東部。

二、  翻轉首都圈中心邊緣,實現首都圈大改造:
1. 對首都圈中心及周邊之都市機能,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有計劃遷移無需設於市中心的機構及軍營,提供城市改造所需空間,替首都解壓。
2. 十年內完成首都環線的建設,在環線與輻射線捷運交會的場站附近開發新都心,強化辦公、住宅、商業、購物、遊樂等的綜合機能。

三、  以行政區劃導引區域平衡發展:
1. 中央應考量區域政府的地理人文、生活圈現況、治理規模及發展均衡程度,對全國行政區劃進行全盤規劃,並充分與地方溝通,提出政策誘因促使其實現。
2. 配合行政區的重劃,地方制度法的設計應通盤檢討;取消直轄市與縣市的差別待遇,促進區域政府的平等及地方制度的一致性。

四、  以都會政府帶動周邊發展:
以五都作為各地發展的火車頭,使其發揮積極性領導功能,擔負起向上拉抬周邊縣市的動力,讓台灣各區域能平衡發展。

完善機能的區域規劃

五、  發展多核心政經城市:
1. 區域地理轄區擴大後,應致力將區域內原有的都市升級,提升為更強的行政、商業機能中心;並積極發展區域內其他二線、三線城鎮,均衡區域內部發展。
2. 區域內的分區行政中心,應提供周遭社區民眾整合性的直接服務,提升人民的便利性,落實區域公共服務在地化和效率化。

六、  營造區域內鄉村生活社區:
1. 區域內應有完善的土地使用規劃,並改善交通和網路等公共基礎建設。
2. 營造環繞在城市周遭的美學鄉村社區,成為生活品質機能友善的居住地,以避免人口向市區過度集中。

七、  打造綠城市,與國際接軌:
增加地方之建設資源,將五都建設為北中南各區域的商業服務中心及國際化接點,並同步發展綠色經濟,壯大綠能產業及綠能服務業,以打造聯合國認定的國際「綠城市」。

八、  以公辦都市更新帶動改造,促進都市公共化:
1. 推動公辦都市更新制度,由政府主導規劃、整合及招商,辦理舊市區大規模的再開發。
2. 藉由公辦都市更新促進都市公共化,開闢更多公共空間並取得公屋作為社會住宅,讓年輕人、老年人及弱勢者在市區中也有一席之地。

權責相符的地方自治

九、  中央權限下放,地方權責相符:
1. 落實地方自治,充實地方執行能力,使地方民選首長為政策績效負起全責。
2. 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劃分應以法令明示,減少中央委辦事項,增加地方與中央「共管事項」之範疇。
3. 給予地方政府更完整的人事權,使其權責相符。

十、  合理的財政劃分及資源分配:
1. 應檢討財政收支劃分,建立公開透明補助制度,充裕地方政府財源,提升財政自主,解決地方政府自有財源嚴重不足問題。
2. 以均衡區域發展為精神,並考量因人口結構多元、環境生態多樣、經濟活動差異、與城鄉發展落差所帶來地方政府的治理難易度不同,解決有限財政資源的分配問題。

十一、 推動廣域行政以提升治理效能:
1. 鼓勵地方政府共管跨域事項。
2. 修改區域計畫法,設立由區域內各級地方政府及部會機關代表組成之建設協議會,負責區域土地利用、都會捷運、快速道路、供水、河川治理、區域排水等區域政策規劃、協調重大建設開發審議事項。

==========================================

補充 十年政綱區域發展篇 相關內容
     

TOP

以往都說重北輕南  現在被批重北欺南  不知是到是欺騙還是欺負  08年政見到12年政見好像都一樣  說的都沒有做到  可見馬政府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更嚴重
均衡區域發展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 怎麼把人口移出市中心 在各縣市創造就業機會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也可以彌補地方財源不足的問題
蔡英文提出的做法像是增加新的市中心 但是執行時會不會造成一樣高房價的問題? 這是政府必須要去防止的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高鐵還能撐多久? 在高鐵沿線開發新市鎮前  是不是應該先檢驗一下高鐵的地層下陷問題

三、以行政區劃導引區域平衡發展
我覺得這一項是最重要的
取消差別待遇!  台北的經費多到嚇死人  路平專案480億  結果施工過的路也沒平  而有的縣市連修路的錢都沒有
考量生活圈  地理人文 可以保有地方特色 而不會因為促進地方發展 讓各個縣市都變得一模一樣
農業縣例如彰化雲林嘉義等地 其實不需要特地讓工業高科技業進駐 這會造成搶水的問題  而是應該讓這些地方發展只有他們才有的觀光農業等...
發展這些地方的政策  關聯到農業政策 不知道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有沒有這一塊 如何讓農民過得好?  提高從事農業的拉力 用制度改變價值觀 不是人人都要做工程師才會有錢賺 結合生物科技 讓農業改觀不再是老人沒念書的人的職業  而是一種高水準的產業  畢竟人總是要吃飯的   不然拿htc來當飯吃嗎?    我想這樣農業縣就不會再淪為人口老化的縣市

落實地方自治是區域發展篇的精華
可以減少因為中央政府的心態 而出現的重北欺南也可以增加行政效率  畢竟中央地方公文往返不知道就要浪費多少時間
而中央政府如果不重視地方 造成行政程序卡住會影響地方的發展  落實地方自治是最能夠改變這樣問題的解決方法
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財政由中央分配預算地方能夠籌措的財源非常有限  中央只要不給錢地方什麼都做不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南部人不平衡的原因
而十年政綱中提出的方法 檢討財政劃分還有公開透明的補助制度  希望蔡英文可以詳細說明他的細節讓人民了解這樣做真的可以解決地方財源的問題
落實地方自治以後就會減少"地方推中央中央推地方"的情形  才不會推來推去但是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痛苦的只是台灣人民


[ 本帖最後由 wfpswfps 於 2011-8-23 19:10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