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不能入心儀校反叛搞對抗?(11-13歲)

不能入心儀校反叛搞對抗?(11-13歲)

兒子對未能入讀心儀的中學一直耿耿於懷,入學後便不聽父母的話,發脾氣、駁嘴……最令我擔心的是他上facebook,跟網友相約見面交換物品,跟他講道理,他充耳不聞,罵也不聽。他現在已不喜歡與家人上街,我怕愈管愈反叛,怎麼辦?

由小學升上中學,對孩子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變化,新環境、新同學、新挑戰,孩子需要一段適應期去克服徬徨、焦慮和情緒起伏,極需要別人的關心。但父母「關心」的事項往往側重「管、教」,變成「查問」孩子學校各種規則、情况,指出他不夠完善、要改良的地方,這一片好意,卻最易惹來反感﹕孩子覺得父母專挑錯失,不想「講多錯多」,久而久之形成隔閡。

參與學校活動 助孩子適應

父母可嘗試從關心的角度出發,問他「同學傾得來嗎?開不開心?」等感性而開放的話題,他願意說,父母要聆聽,別急著給意見。例如媽媽認為兒子對未能入讀心儀中學耿耿於懷,首先不要事事和「心儀」的學校比較,聆聽時多留意新學校的好地方,例如近家、教師熱心、新式教學之類;如果他提起現在的同學有突出表現,應表示欣賞,這些瑣碎事都能讓孩子知道父母接受他入讀的學校,支持並相信他也能有所作為。

如果父母能參加孩子的學校活動,不單更了解學校教學的理念,亦有效了解兒子情况,予以適當的協助。

網上交換物品 未必是壞事

至於孩子與人交換物品的事,父母與其全盤否決,不如多了解他參與的組群如何交換和交換什麼?他又如何聯絡上這組群呢?可能其中不少是他的朋友同學。家長應放開懷抱,例如認同把沒用的物品換有用的,是不錯的再循環概念;然後才提醒他注意被騙或被套取個人資料等事宜,特別強調關心他約見陌生人的安危。

參加家庭聚會 社交一部分

孩子希望和自己朋友出外,是成長的一部分,但參加家庭聚會、拜訪長輩也是完整社交的一部分,應向他陳述原委,跟父母訂下「君子協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