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觀點討論] 台商在大陸人力資源管理的八大迷思

台商在大陸人力資源管理的八大迷思

台商張老師月刊-2010年04月份

莊周企管 周昌湘


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經營思維,畢竟好的思維決定企業發展格局,企業的格局決定了事業的成就。如今台灣赴大陸投資已成為一股趨勢,面對大陸新的投資環境,倘若拿過去成功的經驗放在大陸來運作,將台灣經營管理的思維放在大陸,恐怕會產生問題,尤其是在人力資源方面需要因地制宜的部分更是如此。因此,本文借助台商在大陸經營的經驗與實際的觀察,探討台商赴大陸投資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八大迷思,嘗試提供企業界作為參考。

迷思一:都是中國人,協調溝通沒問題?

  兩岸雖然同屬中華民族,但分隔四十多年已有各自不同的經歷與發展,這樣真實的差異是台灣人與大陸人之間溝通的障礙,卻無法抓到問題的根源。大陸員工很能理解西方與中國文化是不同的,故在外資企業的大陸員工會包容彼此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然而「台灣」對他們而言就像兄弟,是沒有文化差異的,因此在台資企業上班的大陸員工反而容易將矛盾與衝突放在心上,使得嫌隙擴大。台商必須體認理解這些差異才能預防衝突,減少管理成本,取得經營的優勢。

迷思二:台式管理真正好,搬到大陸一樣行?

  從台灣派駐到大陸的幹部有時不容易擺脫自我本位的優越感,或認為台灣的管理模式很好就直接套用在大陸,因而產生許多問題。例如台商在大陸通常引進許多外地員工到沿海地區工作,這樣的心態好像在台灣找外勞一樣,常會把伙食與住宿的支出當做員工津貼以減少薪資成本。然而,在大陸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招致非議。

  兩岸對管理的認知也不同,例如雙方對「工作做完與否」的認知就有差異,台籍管理者可能很難理解?什?員工總不能達到他的要求,其實根本原因是雙方對做完的完美度的理解不一樣。當觀念差異越大,需要更多的溝通,這對於慣於講求效率的台籍人員會覺得何必如此囉嗦,但只是任務的交代,沒說清楚怎能使他們在你的標準下完成目標呢?

迷思三:語言文化皆相同,台籍幹部能適應?

  台籍人員派外失敗的案例常發生,原因可能是派外人員本身或隨行家人無法適應當地、派外工作不適任、子女教育問題等。由於大家普遍認?台灣和大陸的語言文化是相通的,沒有感受到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因此,很少有台資企業會對派到大陸的台籍人員進行跨文化培訓,這些派外人員都是到大陸任職後才開始學習。更有許多派駐人員抱持著短期派遣的心態,不對當地做太多的瞭解。有些台幹在大陸每天仍然看台灣的電視報紙,如此一來,他就沒有辦法理解他的派駐地。造成他沒有辦法跟大陸同事溝通,沒有共同的話題。這是很危險的,即使他派駐多年,對大陸當地還是很不瞭解的。倘若台資企業能給予派外人員行前教育,並提供適時的輔導,就能降低失敗的機率。

迷思四:縮減人事取利潤,東減西砍成本低?

  台商到大陸投資多以代工企業為主,致力於降低成本,有些台資企業慣於壓低人事成本,缺乏系統思考,看到某部分的成本降低,卻沒看到其他的成本提高,最後不但沒省到錢,還多負擔許多額外成本。台資企業降低人事成本的手法很多,例如找一些名目扣款,或任意罰錢,這些都讓當地員工對台資企業產生壞印象。而且人事成本的壓低,導致許多惡果,讓優秀人才流失,這些人才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裡,公司不但喪失優秀人才所帶來的利益,還壯大了競爭對手。而跳不出去的員工只好繼續待在公司內,但他為了讓自己心理平衡,可能降低工作品質的要求、或偷拿公司的東西來彌補經濟上的損失,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實屬不智。

迷思五:台資企業聲譽佳,招兵買馬頂呱呱?

  「台灣」這個品牌在大陸人對產品的認知是不錯的,但這不代表「台資企業」的形象也很好。目前在大陸的人才選擇企業的順位,依序是歐美、日韓、港澳、國企、大型私營企業、台資企業、小型私營企業,台資企業排名第六。會有如此的排名,基本上有幾點原因:一、台資企業多以軍事化管理為主,員工受限較大,自由度較低,較缺乏人性化。二、台資企業在人事成本上控制很嚴,在提供的待遇上並沒有優勢,未來加薪的幅度有限。三、目前在大陸高校就讀的學生,從已就業的師兄師姐中得到對台商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這也使大專生對台資企業的選擇較為謹慎。

迷思六:勞動合同不用訂,勞資雙方皆歡喜?

  由於在大陸台商常會招募外地的員工,這些員工的戶籍不在當地,且他們有未必有長久待在當地的打算,他們從家鄉出來為的就是能賺更多的錢,倘若他們與公司簽定勞動合同,勢必要繳納社會保險個人負擔部分。因此,他們為能少繳這部分,會跟企業商量不要訂勞動合同,這樣企業與個人都可避免繳納社會保險金,勞資雙方似乎皆大歡喜。

  勞動合同倘若不訂,企業所擔負的風險更高。通常會出問題就是後來未簽訂合同的員工告上法院,企業因未簽合同肯定站不住腳,面對日後的爭議,資方缺乏一份合同保障自己,使得所擔負的風險成本比所省下的錢更大。

迷思七:偏僻地區工資低,人工應該更便宜?

  台商大多在大陸沿海地區設廠,招聘人員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為節省成本,公司多用最低薪資起薪,而台商大多認為大陸勞動力多,不用擔心招不到人,其實招到人與否應該還要看看其他外在條件。

  在台灣設在鄉下偏僻地方的工廠員工工資水準較低,但在大陸,由於招聘的員工來自於全國各地,若企業處在偏遠的地區就缺乏吸引力,反而必須加碼或提供優質住宿環境等來大力吸引人才。

迷思八:大陸員工薪資低,用人成本真划算?

  大陸的用人成本已未必比台灣低了,企業習慣以薪資作為用人成本的計算,卻沒有考慮到大陸規定的社保,一般俗稱「三金」,有些地方是「四金」,依各地政府規定辦理,還有住房公積金。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津貼需要加計。三金社會保險依各地勞動局的規定繳納,以蘇州市在 2001 年的規定為例,企業約需繳交員工薪資總額的 24% ,當一個人的薪資低的時候還感覺不出來,但薪資提高時,這些相對應的成本也跟著拉高,這樣的薪資未必比台灣用人成本便宜。

  雖然大陸人口多,但高級人才還是相對缺乏,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因為市場的需求,使得有些薪資已與台灣相當,甚至已達到國際薪資的水準。大陸員工薪資是否比台灣低,還是應就各地情況差異,再進行比較。

結論

  當 EFCA 簽訂後,一定會有一批躍躍欲試的企業將往大陸發展,但是由於兩岸仍存在跨文化差異,所以應該先把基本功練好,最初最佳判斷。往往過於自信,反而造成更大危機。希望台商能記取教訓,多多充實,才能順利成功發展!


http://www.chinabiz.org.tw/chang/monthly/138-201004/138-07.asp

TOP

那幾點所謂的 "迷思"
是沒過來大陸的人才會這樣想的

TOP

郭台銘的動物園論真的是讓他頭疼

TOP

郭台銘的動物園論真的是讓他頭疼

TOP

郭台銘的動物園論真的是讓他頭疼

TOP

兩岸民情大不同啊
在這邊可不比台灣
不能用一樣的方式啊

TOP

該說台商不懂知足還是短視近利??

TOP

以前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都是問題了

TOP

I think this might help...."USE & ABUSE"

TOP

價值觀都不一樣
規模也不一樣
同樣的方式行不通的

TOP

時代不同,做事方式,思為都要進步
大陸人以前很乖很聽話,現在拿翹
大陸人以前會跪在廠門口求一份工作,現在動不動就要罷工

TOP

原本的優勢沒了~
現在當然會辛苦點~
要加油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