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憂鬱症吃藥改善效果不佳? 他接受「1非侵入性治療」兩週走出陰霾

憂鬱症吃藥改善效果不佳? 他接受「1非侵入性治療」兩週走出陰霾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憂鬱症定期治療效果不佳,可試著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

53歲的賴先生原本事業有成,創立的公司也經營得有聲有色,卻不知從何時開始,他變得易怒,甚至失眠,情緒跌至谷底,對公司經營和戶外運動都失去興趣,每天只想宅在家中不願外出,經醫師確診為憂鬱症。雖有定期就醫、按時服藥,情況卻沒有明顯改善。

憂鬱症定期治療效果不佳 接受rTMS明顯改善
雖有定期就醫、按時服藥,情況卻沒有明顯改善;後來,他前往亞東醫院就診,由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昶評估後,決定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經過三次治療,賴先生開始感受到生活的改變,在完成十次治療後,賴先生不再感到憂鬱,現在不僅已重返工作崗位,更找回過去對生活的熱忱與活力。

rTMS治療 微電流刺激腦部神經活性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8.9%民眾患有憂鬱症,其中5.2%為重度憂鬱症,但許多患者因缺乏病識感,對社會、生活、工作和家庭造成了嚴重影響與負擔。陳昶醫師指出,當人的大腦生病時,掌管情緒的腦部神經活性會出現異常,而「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利用電生磁、磁生電的原理,透過儀器來活化腦部掌管情緒的「背外側前額葉(DLPFC)」。這種刺激可以引發腦部的微電流,進而平衡腦部神經活性,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

非侵入性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半數難治型憂鬱症2週內能改善
陳昶醫師進一步說明,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病患只需坐在椅子上等待治療完成,過程中無需任何麻醉或侵入性措施,治療期間除了可能有輕微頭皮疼痛,但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一次治療療程需持續兩週,每週進行五次治療,每次治療的時間約為20至40分鐘。

治療效果為逐漸呈現,通常約有半數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在接受兩週的rTMS治療後能有效改善憂鬱症狀。然而,也有部分患者的治療反應可能較慢,可能需要接受四至六週的治療後才會逐漸感受到改善。

非人人適合採rTMS治療 專業評估對症下藥
陳昶醫師也提醒,儘管rTMS治療對大多數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但仍存在一些治療禁忌症,例如:患有癲癇病史或體內植有金屬物的患者,因治療危險性較高,不建議接受rTMS治療。因此,患者應該和醫師討論其自身的情況,由醫師進行專業且全面性評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