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後世對孔子的評價

後世對孔子的評價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在魯國陬邑。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相傳其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時至今日﹐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所處的東周王朝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漢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在古代率先打破『學在官府』的貴族壟斷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階層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體力行。孔門師生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一時成為顯學﹐形成了中國古代的第一個學派的「儒家」。儒家思想經歷朝歷代演變﹐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孔子積累和總結了很多教學經驗。他主張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指導。他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髮式教學方法﹐就是說不到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要輕易告訴他現成的答案。他還提出了許多至今仍有價值的教學箴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溫習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思結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端正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張不恥下問﹐善於向別人學習。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