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眼睛乾澀好困擾!小心乾燥症來襲 中醫探索失衡根源與解決之道

眼睛乾澀好困擾!小心乾燥症來襲 中醫探索失衡根源與解決之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電腦、沉迷3C產品或閱讀時,應每隔一小時閉眼休息5分鐘;同時也要多眨眼,讓淚水發揮保持眼睛濕潤的作用

乾燥症大部分是因為免疫失調所引起的疾病,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導致眼睛缺水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為年齡增長造成淚腺功能的下降,或是婦女進入更年期,體內賀爾蒙的變化所導致的淚水分泌不足;此外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眨眼的頻率降低,或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也可能導致眼表面的淚液減少,進而引發乾眼症。更年期後因為體內賀爾蒙的變化,可能導致眼睛油脂的排出不順,讓眼淚的蒸發速度加快。吳宛容中醫師補充道,古代中醫文獻《靈樞·大惑論》有紀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從陰精虧虛到火氣旺盛的身體訊號
從乾眼症的病徵來看,它表現為身體的陰精虧虛,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身體消耗過度所引起,這會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讓各個器官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當身體內部無法將精氣運送至眼睛時,就容易出現乾眼症狀,這時可能還會伴隨其他如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說話無力、呼吸短淺、易感冒等表現,這時中醫常用覆盆子、榖精子、巴戟天、菟絲子、人參、黃耆、當歸等中藥調理。

吳宛容指出,身體火氣過於旺盛的燥熱體質也可能導致乾燥症。她解釋道,肝火過旺會傷害身體的津液,並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引發乾燥症。這種情況常伴隨口乾舌燥、嘴破、口臭、眼睛分泌物黏稠、皮膚乾癢易有紅疹等症狀,這時中醫常用黃連、柴胡、黃芩、龍膽草、石斛等滋陰降火的中藥來改善。吳宛容也提醒,如果乾眼症嚴重沒得到積極治療,可能會造成角膜受損,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可能導致角膜潰瘍,並且留下疤痕,如果造成深層感染,將導致永久的視力損害。

中醫耳穴療法與日常護眼操 有助減輕眼睛疲勞
吳宛容中醫師強調,耳穴是一種方便且持續有效的治療方法,她建議適時按摩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如肝點、腎點、目點、眼點、交感點、內分泌點,對於乾眼症會有很好的改善,針灸也是改善乾眼症的一個有效方式。由於人體的經脈遍布全身,其中包括肝經、膽經、胃經、心經等都與眼睛相關。因此如果人體的經絡和五臟六腑循環不佳,就容易出現眼睛不適的問題,吳宛容指出,如果經常熬夜、喝酒、處於高壓環境下、情緒緊張,就更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體質,進而導致眼睛疲勞、乾澀,因此護眼與顧肝變得非常重要。晚上11點到凌晨3點被稱為「黃金睡眠時間」,中醫認為這段時間有助於護眼與養肝血。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深夜1至2點正是肝臟調養生息的時刻,然而有些人這段時間仍在看電視、滑手機,導致肝無法好好休息,進而加速眼睛的退化。

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電腦、沉迷3C產品或閱讀時,應每隔一小時閉眼休息5分鐘;同時也要多眨眼,讓淚水發揮保持眼睛濕潤的作用。利用空檔時做護眼操,例如可用雙掌根或雙拇指背互相擦熱後,輕輕按住雙眼並轉動眼球,向左轉10圈、向右轉10圈,重複這個動作,每日早晚各做10次。另外也可以用毛巾熱敷眼睛周圍,緩解眼睛疲勞、增加淚液分泌;也可用食指、中指的指關節或指腹,沿著眼眶骨或眼睛周圍輕輕按壓,例如印堂、晴明、攢竹、陽白、絲竹空、瞳子髎等穴道,都會有助於減輕眼睛的疲勞。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