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傅安是明代的「蘇武」﹖

傅安是明代的「蘇武」﹖

  在我國﹐漢代「蘇武牧羊」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而對明代的「蘇武」傅安卻少有人知。
  明朝初年﹐很有一番雄視漢唐、志在四方的氣象﹐海路有鄭和七下西洋﹐陸路有傅安、陳誠等西使中亞﹐皆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代盛事。對於鄭和、陳誠的出使﹐研究者著述較多﹐已是廣為人知。而六次出使中亞、西域的傅安﹐由於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沒有為其立傳﹐又因無出使記錄保留可供研究稽考﹐致使其英名久已湮沒。
  傅安(﹖~1429)﹐字志道﹐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祖籍太康(今河南太康)。他於明初以吏起家﹐始任南京後軍都督府吏﹐後歷任四夷館通事、舍人、鴻臚寺序班﹐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才擢升為兵科給事中。四夷館是明朝中央政府專事翻譯邊疆民族和鄰國語言文字的機構﹐鴻臚寺是負責外交禮儀的部門﹐傅安在這兩個部門工作多年﹐很可能懂外族語言﹐這對以後派他出使中亞、西域有很大的關係。
  明初﹐中亞有剛崛起的帖木兒帝國﹐是由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帖木兒建立的。當時﹐帖木兒忙於西征﹐無暇東顧﹐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多次派使向明朝表示通好。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朱元璋「欲遠通西域」﹐決定派傅安等出使帖木兒帝國。傅安與給事中郭驥、御史姚臣、中官劉惟等攜帶璽書金幣﹐率領將士1500人的龐大使團踏上了艱難的萬里征程。
  明朝永樂二年(1403)狀元、後任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的曾棨﹐在《西遊勝覽詩卷序》中記述了傅安一行出使的路線﹕傅安使團由甘肅酒泉出玉門關﹐行走八百里後進入流沙地帶(今新疆東部的哈順沙漠)﹐西北二千餘里至哈迷哩(今哈密市)﹔再向西穿越瀚海(今哈密盆地的南湖戈壁)﹐歷千三百餘里至火州(今吐魯番市)之地﹔復西行至亦刺八里(今伊寧市附近)﹐比照陳誠出使的路線﹐傅安使團也應該是翻越天山那拉提達阪進入伊犁河谷的﹐他發現從伊犁再往西行﹐伊犁河等河流都是向西流的﹔又西三千里始至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
  經過近一年的涉流沙、過空磧、翻雪山﹐傅安一行來到了當時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傅安使團是中外史籍記錄的明朝到達中亞的第一個使團。這時﹐帖木兒剛獲西征初勝﹐佔領了欽察汗國的都城﹐對於明朝的態度也為之一變。傅安使團恰逢帖木兒凱旋之際到達撒馬爾罕﹐於是帖木兒「驕倨不順命」﹐反而威逼傅安等投降。傅安表現了高度的民族氣節﹐對帖木兒說﹕「吾天朝使臣﹐可以從汝反邪﹖」帖木兒見傅安不服﹐欲誇其國土廣大﹐來誘迫傅安等屈服﹐於是命人引導傅安等人「由小安西至討落思(今伊朗大不里士)﹐安又西至乙思不罕(今伊朗伊斯法罕)﹐又南至失剌思(今伊朗設拉子)﹐還至黑魯(即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諸城﹐周行萬數千里﹐閱六年始返其國(指撒馬爾罕)」。由於傅安等不為所動﹐「始終不屈節」﹐結果帖木兒惱羞成怒﹐「竟留不遣」﹐無禮地扣留了明朝的友好使團。
  1402年﹐帖木兒在征服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決意東征明朝﹐妄圖征服中國。1404年冬﹐帖木兒在撒馬爾罕召集步兵20萬﹐還有大量騎兵﹐號稱80萬大軍﹐親率東進。出發不久﹐帖木兒在途中病卒﹐遠征中國成為泡影。帖木兒死後﹐其後裔爭奪王位﹐割據稱雄﹐國勢日下﹐已無力向外擴張﹐因此想與明朝通貢交好。永樂五年(1407)六月﹐帖木兒的孫子哈里派遣虎歹達等送傅安回國。明代陳繼儒《見聞錄》中云﹕「初安之使西域也﹐方壯齡﹐比歸﹐鬚眉盡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監劉惟俱物故﹐官軍千五百人﹐而生還者十有七人而已」。
  傅安回國後﹐向明成祖朱棣匯報了當時帖木兒帝國及其他諸國的詳細情況。傅安出使帖木兒帝國歷盡艱辛、堅貞不屈﹐而明成祖對他的獎勵﹐僅是將北京東華門外的一所宅第賜予他﹐改任他為禮科給事中﹐並且一直到他退休都再沒有變動。第二年﹐傅安征塵未洗﹐再次奉命出使帖木兒帝國﹐並頒賜其他諸國。永樂七年(1409)﹐「撒馬兒罕、哈烈、火州諸國隨安等入朝﹐貢西馬五百五十匹。」明成祖於是再派傅安送使臣們回國。
  由於傅安熟悉西域的情況﹐此後他又三次奉命出使了西域的東察合台汗國。東察合台汗國是察合台後裔建立的西域地方政權﹐明朝時先稱「別失八里國」﹐後稱「亦力把里國」。永樂九年(1411)﹐別失八里王馬哈麻遣使入貢名馬、文豹﹐明成祖命傅安送其使還國﹐賞賜金織文綺。當傅安回朝時﹐除馬哈麻派遣入朝的使臣隨同外﹐路途所經的火州王子哈三、柳城萬戶觀音奴、土魯番萬戶賽因帖木兒的使者也隨之而至。永樂十二年(1414)十月﹐當時有自西域還朝者﹐報知別失八里王馬哈麻的母親和弟弟相繼死去。明成祖為懷柔遠人﹐派傅安持敕書前去慰問﹐並賜馬哈麻文綺表裡。永樂十四年(1416)三月﹐馬哈麻之侄納黑失只罕遣使貢馬及方物﹐並報知馬哈麻之喪。明成祖派遣傅安和中官李達等往祭﹐並以璽書命納黑失只罕嗣位為別失八里王﹐賜其金織文綺、盔甲弓刀。由於史料沒有記載﹐不知是何緣故﹐傅安又滯留東察合台汗國9年﹐直到洪熙元年(1425)七月才返回。傅安回朝後請求朝廷給予敕命﹐告老還鄉。吏部認為傅安多年出使在外﹐未經考核﹐按照制度是不允許的。明宣宗朱瞻基說﹕「安為朝廷使遠夷﹐艱苦多矣!可拘常例乎﹖」即同意傅安退休。
  傅安出使回來﹐朝中士大夫「皆以安節使絕域數萬里外﹐往來三、二十年﹐以得周覽其山川疆域之形勝﹐其意氣豈不壯哉!」紛紛為傅安作詩﹐匯成《西域勝覽詩卷》。宣德四年(1429)﹐傅安病故﹐葬於朱仙鎮岳王廟后土岡上。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四關於文臣久任提到傅安時說﹕「前後為給事中三十二年﹐留虜二十一年﹐白首生還﹐去蘇卿不遠也。」蘇卿即漢朝的蘇武﹐字子卿。傅安從第一次出使到最後歸來﹐先後身陷異域13年和滯留西域9年﹐其出使經歷與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相仿﹐其志節之凜冽、義氣之磅礡﹐又堪比漢朝的蘇武。
  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傅安六次出使中亞、西域﹐奔波往來於西域古道的沙海綠洲之中﹐對加強明朝與中亞、西域的聯繫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促進絲綢之路的暢通、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