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孩子頻尿、氣味臭 當心菌尿症

孩子頻尿、氣味臭 當心菌尿症

孩子頻尿、氣味臭 當心菌尿症

泌尿道感染是兒童期很重要的疾病,僅次於呼吸道的感染,根據三總小兒科部的資料顯示,約有1%到2%的學齡兒童罹患尿路感染,而有顯著的菌尿症,,並非構造異常所引起的尿路感染,這多發生在2至6歲之間。

泌尿道感染除了在新生兒階段之外,女性一生中罹患尿路感染的機會,遠為男性的10-30倍,據估計,在18歲以前的學齡女生,約有5%有菌尿症。

在正常的情況下,反覆完全的排空膀胱,是很可以在細菌滋生之前,就將其沖走的,但在體溫37℃下,若是尿液滯留在膀胱裡,細菌變很容易的由尿道上行侵入,進而在膀胱中生長。

一般來說,膀胱無法完全排空的原因包含,尿液逆流、結構異常或者排尿機轉的不全等。當逆流的發生,會使得在排尿時,會有部分尿液逆流注入輸尿管,等到了排尿結束之後,才又回到膀胱造成殘存的尿液,這將會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通常下尿路感染的菌尿症症狀,常包括頻尿、用力解尿、小便困難,及下腹的疼痛,若是在懷疑有尿路感染時候,提醒父母親應仔細觀察,諸如頻尿或排尿間隔過長、經常的侷促不安、尿液惡臭,以及異常的尿流等症狀。

建議家長每半個小時檢查一次尿布,不僅可以觀察排尿的量、頻率、及間隔,也可以觀察出患孩的侷促不安,是發生在排尿前、排尿中、或排尿後,另外持續的尿布疹也是線索,但一般而言,病童並不會出現系統性的症狀,或出現發燒的反應。

若是急性上尿路感染的情況較為嚴重,會出現像是發燒、寒顫、腰部疼痛,以及嘔吐等症狀,嬰兒及孩童,很快的就會因為發燒、抽筋,以及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的不適,進而出現疾病的情況。

治療的發生,主要是在於確認原發性感染,並預防復發,當病原菌確認之後,便可以開始抗生素的治療,治療時應確實遵守抗生素的療法,在正確的時間,給予正確的劑量,即使是沒有症狀持續出現,仍需繼續藥物的治療。

最後複診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因會有復發的機會,病童在藥物結束後的1至2個月內,復發的機會依舊相當的高。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