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慈禧死後有多少人為她「殉葬」的?

慈禧死後有多少人為她「殉葬」的?

  慈禧太后﹐這位實際的統治者在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中﹐在她走向墳墓的漫長過程中﹐多少人變成了她權力的犧牲品。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病身亡﹐卒年74歲。1909年10月4日﹐葬入清東陵的普陀峪定東陵內。在她近半個世紀的專權中﹐有多少人成為她的殉葬品呢?
  首先要說的是東太后慈安﹐之所以要首先提出﹐是因為據猜測死在慈禧手上的第一個人﹐是東太后慈安。咸豐皇帝死後﹐同治帝尊這位孝貞顯太后為母后皇太后﹐徽號為「慈安」﹐尊其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慈安、慈禧兩太后先後兩次垂簾聽政於同治、光緒初期。東太后慈安﹐為人老實﹐卻不乏卓識。據史料記載﹐慈安暴亡於1881年3月9日﹐卒年45歲﹐因此前慈安沒有惡疾﹐猝死難免太過突然﹐所以有為慈禧所害之說。1881年9月被安葬在清東陵普陀峪定東陵地宮。
  接著﹐主事慶海之女麗妃﹐他拉氏﹐初入宮號麗貴人﹐後尊封為麗皇貴妃﹐當時的麗皇貴妃居住在永和宮。同治十三年﹐又被封為麗皇貴太妃。死於光緒十六年﹐卒年54歲。在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以及戲劇中﹐麗妃均作為慈禧眼中釘的形象而出現在人們眼前﹐據說是因為麗妃保留了咸豐帝的遺詔﹐事情敗露後﹐被慈禧所害﹐所以當時的麗皇貴妃是含恨而死。然而據專家考證﹐麗妃並非死於慈禧之手﹐而是染疾身故。這位貴妃之死﹐不是慈禧所為﹐不能算在慈禧身上。
  若將慈安的死推給慈禧疑是冤枉的話﹐那麼同治帝、后之死﹐的的確確是慈禧的傑作。按照坊間流傳最廣的說法﹐同治帝死於性病﹐究其原因﹐雖然表面上與同治帝生前的作風有關﹐但這對夫婦的死還是離不開慈禧。同治帝臥床養病的一天﹐作為皇后的阿魯特氏去看望同治帝的病情﹐夫婦倆在臥榻旁相依談心﹐因婆媳之間的不和睦﹐皇后提及此事而傷心落淚﹐皇帝百般勸慰﹐並對皇后說﹕「多忍耐些時日﹐將來總有出頭的那一天。」
  只因這句話﹐一場大禍從天而降﹐很顯然﹐同治在後宮之事上沒有經驗﹐說話竟不防隔牆之耳。這些話一字一句地傳到了慈禧的耳中﹐慈禧當即闖入皇帝的內室﹐大發淫威﹐破口罵道﹕「好個狐媚子﹐又來勾引皇帝!」此時﹐皇后辯解道﹕「我是乘鳳輦從大清門迎娶進宮的﹐天下皆知﹐皇帝生病我前來探看﹐犯了什麼罪?」這幾句辯白話裡有話﹐因為慈禧是大清皇后中唯一一個由最低賤的秀女爬上皇后之位的。所以這些話正說到了慈禧的痛處﹐於是惱羞成怒的她一把抓住皇后的頭髮﹐連拽帶打並咬牙切齒地呼喊太監用棍杖擊打皇后。久病的同治帝見此情景嚇得昏死過去﹐此刻慈禧才算住了手﹐而皇后已被毒打至暈。這一番折騰過後﹐同治帝從此臥病不起﹐病情日趨惡化﹐不久便撒手西歸。
  同治帝駕崩﹐當皇后僅兩年的阿魯特氏為丈夫早亡悲痛欲絕﹐未曾生子的阿魯特皇后為自己的前程感到絕望﹐加之自己實難忍受慈禧的專橫、陰毒、暴虐﹐索性吞下金屑。然而經搶救暫緩死日﹐但是皇后決意歸西﹐便絕食而亡﹐死時年僅22歲。同治帝病故身亡僅幾十日﹐阿魯特氏便跟著去了。
  若言同治帝是慈禧間接害死的話﹐那麼在光緒皇帝之死上﹐她就是直接的罪魁禍首了。1875年﹐年僅4歲的光緒帝載湉登基﹐成了又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慈禧二度垂簾聽政。12年後﹐載湉舉行了親政典禮﹐然而慈禧的兩年訓政﹐再加上皇后的監督﹐(慈禧將她弟弟桂祥的女兒嫁與光緒為皇后)光緒帝在親政與大婚後﹐仍然沒有擺脫傀儡的局面。
  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是載湉親政後最受震撼的事。中日甲午之戰﹐光緒皇帝堅決反對妥協﹐極力主戰﹐但朝廷腐敗﹐使得這場戰爭不得不以清朝戰敗而告終。光緒帝痛定思痛﹐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並頒布《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變法直接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利益﹐而以光緒皇帝為首的帝黨﹐因手無實權﹐又未能控制政局﹐反被后黨發動戊戌政變﹐導致變法失敗。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緒隨即被幽禁於西苑瀛台﹐而對外宣稱光緒皇帝罹病不能理事﹐光緒就這樣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淪陷。慈禧太后打算攜光緒皇帝逃往西安。光緒寵妃珍妃﹐力主皇帝應留京抗戰﹐慈禧對她早有懷恨﹐臨行前命人將她推入井中溺死。此時的光緒帝竟只能下跪懇求﹐而無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虐行!第二年﹐慈禧又攜光緒從西安迴鑾﹐光緒帝仍居瀛台﹐形同廢帝﹐僅存光緒年號。
  原本體質孱弱的光緒皇帝﹐在多年的抑鬱與憤懣中﹐於慈禧去世前一天暴病而亡﹐死訊是清廷公佈的﹐不禁讓人疑竇叢生。在慈禧走進地宮的漫長過程中﹐兩位皇帝、一位太后、一位皇后、一位妃子、數十位大臣以及無數的義和團戰士成為她專權的殉葬品。這些只是有據可查的﹐至於間接死於其手的人﹐那就不計其數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