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強大的帖木兒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

強大的帖木兒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

  帖木兒帝國曾經是中世紀後期最強大的中亞勢力。但在帖木兒死在遠征明朝的路上之後﹐他的帝國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最後又是因為什麼情況而滅亡的呢﹖
  帖木兒帝國雖然強大﹐但卻是一個極度違背客觀規律存在的大帝國。這個帝國建立在蒙古征服後中亞後﹐在當地造成的政治動盪與權力真空。同樣也仰仗於帖木兒的個人能力和手腕。一旦失去了這兩樣東西之後﹐帖木兒帝國的命運就可想而知。我們可以先看下帖木兒帝國巔峰時期的版圖範圍。這個帝國從中亞和河中地區發家﹐很快就擴充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費爾干納盆地、高加索山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流域。甚至還影響著安納托利亞東部與敘利亞地區。
  如果對世界歷史有一些瞭解﹐你就會注意到﹐從中世紀開始﹐從來沒有人嘗試將以上所有地方都控制起來。屈指可數的成功案例﹐只存在古典時代的中前期。也就是著名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後來的塞琉古帝國。但他們所處的地緣環境和中世紀時期是不一樣的。
  一旦中亞周邊地區的文明水平成長起來﹐中亞要歸於一統就是癡人說夢。從塞琉古帝國開始﹐到後來的帕提亞和薩珊波斯﹐已經很難維持先前的局面。後來曇花一現的塞爾柱突厥﹐也在各方向的壓力下﹐迅速解體。即便是蒙古人的西征﹐也沒有保持更長時間。蒙古人本身還很快搞了傳統的分封制度﹐先後弄出了金帳、伊爾和察合台汗國﹐分類管理這些地方。
  帖木兒自己就是西察合台汗國的駙馬爺﹐一步步爬上高位。他將河中視為自己的基本盤﹐大量使用了蒙古帝國留下的軍事資源﹐並肆無忌憚的撮取中亞本地勢力的殘餘資源。這就是他的帝國基礎。所以在基本上穩定了中亞一帶後﹐他一直將各地資源都抽調出來﹐集中建設河中。尤其是他的首都撒馬爾罕。
  帖木兒的這種戰略安排﹐道理也非常簡單。將自己的核心地區建設成為最有實力的地方﹐削弱遠方的土著資源。一些近臣、子嗣和投靠者﹐也會被帖木兒派去管理某個邊區。這些人在自己管理的區域﹐又複製一套小的帝國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坎大哈、赫拉特、大不里士、巴格達、伊斯法罕等地區核心城市的復興。但代價是其他更多城市的衰退。
  如果再給帖木兒多10年左右的時間﹐他的帝國或許會變的更加穩固。但是人的生命永遠是有限的。他的時代在15世紀初便戛然而止﹐他的後代就需要為他發家時留下的隱患買單。在帖木兒死後﹐帝國在實際上就立即出現了分裂。這個狀態也被一直保持下去﹐讓所謂的統一帝國內部﹐經常同時出現4~5個主要勢力。這種戰略環境的突變﹐讓原本作為京畿要地營建的河中地區衰敗。因為以前源源不斷輸入的資源沒有了﹐而威脅卻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多。
  帖木兒後繼者後﹐經常以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或阿富汗西南部的赫拉特﹐作為自己的權力中心。這就意味著他們對於很多邊區處於失控狀態。真正可以穩固住的地盤﹐已經退縮到了河中、伊朗東部、阿富汗山區、費爾干納等地。而北印度、高加索、安納托利亞和敘利亞﹐已經被其他勢力收回或是有獨立的本土勢力集團。這些新貴們優勢已經建立起被帖木兒後裔更強的政權﹐看上去更有資格做帖木兒帝國的繼承者。
  當然﹐更大的威脅其實來自北方。曾經屬於金帳汗國治下的烏茲別克人﹐在被帖木兒打擊後的一個世紀內﹐逐步恢復了實力。當河中不再是有帝國重金打造的核心地區﹐北方的新一輪蠻族就有了可乘之機。尤其是當烏茲別克人中還出了一位昔班尼這樣的人物﹐對於能力有限的帖木兒帝國後代來說﹐是足以致命的。
  在經過了不長時間的內鬥與鯨吞後﹐烏茲別克人在16世紀初成功佔領了撒馬爾罕。帖木兒帝國的核心階層被摧毀﹐留下一些地方派苟延殘喘。其中也包括了後來建立莫臥兒帝國的巴布爾。至於真正可以抵抗烏茲比克人的勢力﹐是源自非帖木兒一系的波斯人。
  總的來說﹐帖木兒的帝國完全是建立他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在消耗了中亞各地區的眾多資源後﹐根本不可能逆天的維持中亞大帝國局面。但帖木兒身前執行的分封策略﹐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歷史進程。所以在帝國的主要世系中斷後﹐還能有殘餘勢力到印度建立新的莫臥兒帝國。但這種類似鄭成功式的人物﹐很難說是在延續所謂的前朝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