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1949蔣介石攜家人回鄉祭祖怒斥兒媳俄國人不懂禮節

1949蔣介石攜家人回鄉祭祖怒斥兒媳俄國人不懂禮節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蔣介石下野後循慣例返溪口老家反思﹐尋找重返政治舞台的捷徑。1月21日下午﹐蔣經國隨其父乘專機飛抵杭州。當晚下榻在筧橋機場的天健北樓。因心情沉重﹐蔣介石久久不能入睡﹐便將蔣經國叫到床前﹐自我解嘲地說﹕「這樣重的擔子放下來了﹐心中輕鬆多了。」蔣經國聽後感慨萬千。
  翌日上午10時﹐蔣介石全家乘機離開杭州。35分鐘後﹐飛機降落在櫟社機場。然後乘車進入了余右任親筆手書「武嶺門」三字的故里溪口。蔣經國在日記中寫道﹕「悠然度過了那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寧靜的一夜。上午10時﹐全家隨伴父親乘機離杭﹐於10時35分抵達櫟社機場。回到家鄉的奉化溪口﹐突然又體味到十分溫暖的鄉情﹐而且盡量享受了天倫的樂趣。這是父親第三次引退的一段簡單經過。」。
  與前兩次下野返鄉相比﹐蔣介石這次重返故里﹐除了偽裝成閒人、破壞和談與另謀東山再起良策之外﹐實際上含有向家鄉父老告別的意思。同時﹐他帶領全家(宋美齡在美未歸)返鄉﹐也有利用在大陸的最後時日﹐對常年在外的兩個兒子、兒媳及孫輩進行一次鄉情教育的含義﹐以增進後輩對家鄉和祖宅的印象、感情。
  返鄉翌日﹐蔣經國率子侄陪蔣介石游藏山公園。蔣經國在日記中寫道﹕「上午﹐天氣晴明﹐侍父游藏山公園﹐山水幽麗﹐心曠神怡。復至樂亭舊址﹐佇立武嶺潭畔﹐白鷺不驚﹐深得忘機之樂。下午游白巖﹐順道往顯靈廟﹐則已成兵柵矣。傍晚回家﹐余助家人制年糕﹐父親頗為欣賞﹐食芋頭亦律津有味﹐每含笑視孫兒﹐蓋父親一生最喜過平淡的生活也。」。
  3天後﹐蔣經國攜次子蔣孝武陪蔣介石登武嶺。蔣介石站在山頂極目遠眺﹐久久不忍離去。他感慨地對兒子說﹕「此次下野﹐得返溪口故鄉﹐重享家園天倫之樂﹐足為平生快事。」除夕之夜﹐蔣介石全家在豐鎬房團聚度歲﹐這是蔣介石1913年以來36年間﹐第一次在老家度歲。大年初一清晨﹐蔣經國率妻兒老小上山向其父拜年。
  蔣經國在日記中寫道﹕「農曆元旦﹐黎明即起﹐在溪岸四望山景。念一年又過﹐來年如何﹐實難想像﹔更不知有多少人在痛苦和憂愁中度此年節。目前整個社會﹐充滿了血和淚﹐我縱慾新年言吉語﹐但事實如此﹐又如之何!清晨同全家妻兒上山﹐向父親拜年。上午在各祖堂祭祖﹐並游武嶺公園。父親上午往寧波城內金紫廟(即宋代蔣祖基『金紫園』)﹐祭祖後﹐回溪口﹐親赴宗飼及大、二、三、四各房祖堂祭祖。下午在慈庵讀書散步﹐未見賓客。溪口五十里內鄉人﹐紛紛組織燈會﹐鑼鼓徹天﹐龍燈漫舞﹐向父親致敬祝福。風俗純樸而有充分的人情味者﹐其唯農村乎!」。
  正月十五那天﹐蔣家祠堂上擺了許多桌酒席﹐蔣介石邀請地方官奉化縣長、武嶺學校校長和族裡的人及親鄰參加﹐蔣經國和蔣方良在下敬酒。蔣介石強作顏歡地開言﹕「今天請諸位來喝杯淡酒。以後麼」他停了一下﹐「請諸位到南京喝去。」席間﹐蔣介石接到密友戴季陶自殺身亡的消息﹐悲憤異常﹐酒宴不歡而散。「戴季陶先生於上午10時逝世﹐父親聞耗悲痛﹐故人零落﹐中夜烯噓。」蔣經國如此寫道。
  蔣經國與其父有同感﹐深覺來日無多﹐故在溪口期間帶妻子兒女赴葛竹外太婆家掃墓探親﹐後又到巖頭外婆家掃墓辭親。清明節那天﹐蔣經國率全家陪父到白巖山祭掃蔣母墓。蔣介石在墓前躬身下拜﹐喃喃祈禱﹐涕淚橫流。拜畢﹐連聲囑咐兒孫多磕幾個頭。但蔣經國的俄籍妻子蔣方良卻只在墓前鞠了一躬。蔣介石大為生氣﹐怒目而視﹐斥責「俄國人不懂禮節」。接著﹐蔣介石又命堂弟蔣周峰及族人挑了祭品到挑坑山祭掃了父親之墓。其後﹐蔣介石全家還赴寧波南郊柳亭巷祭掃蔣姓祖墳﹐以示孝心。
  正當父子二人逗留家鄉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共談判破裂後揮師南下﹐4月23日佔領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浙東地區已有人民解放軍在活動。蔣氏父子害怕家人成為共產黨的俘虜﹐遂將妻兒送至台灣暫住﹐以免後顧之憂。
  蔣家妻兒飛離溪口後﹐父子二人甚感淒涼。蔣經國奉父命令部下準備好船隻﹐隨時準備撤離溪口。蔣經國當時問其父去什麼地方﹐蔣介石未予回答。奉命報到的是「太康」號軍艦﹐艦長黎玉璽問蔣經國此行目的地點何在﹖蔣經國答﹕「我也不知道﹐不過以這次取道水路看來﹐目的不外兩個地方﹕一是基隆﹐一是廈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