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西周的分封制內在邏輯是什麼﹖

西周的分封制內在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到了西周時期才出現分封制和宗法制﹐夏、商時期沒有呢﹖這裡面有什麼內在邏輯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商朝的情況。夏商時期的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自己的行為說成了天的意志﹐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來決定﹐所以夏商時期是非常重視天命的。商朝是由商族建立的﹐所以商朝時期認為天命歸於商人﹐啥意思呢﹖差不多可以理解為商人才是人﹐其他人都不是人。為了讓上天一直保佑自己﹐商人除了占卜﹐還會經常進行大規模祭祀﹐而且經常用到活人祭祀。
  那這些活人從哪來呢﹖從對外戰爭掠奪而來的羌人而來。這些羌人是指生活在商朝以西除商人之外的其他人﹐包括西岐的周人都算是羌人。商人這種為了讓上天保佑自己而犧牲其他人的行為﹐肯定會受到羌人的抵制。商紂王暴虐﹐對商人都殘忍無道。羌人們覺得機會來了﹐於是西岐的周人揭竿而起了﹐並一舉把商朝推翻了﹐建立了周朝。
  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天命是歸於周人還是歸於周天子呢﹖爭論的結果是天命歸於周天子。因為你想﹐如果天命還是歸於周人﹐那和之前的商人不是差不多嗎﹖那其他人羌人群體心裡說不定就想﹐我幫你打贏這場戰﹐我們一點好處沒有﹐天命是你們周人﹐我們的地位和之前一樣嘛﹐搞不好你周人又抓我們去祭祀。所以周天子為了長治久安﹐決定昭告天下﹐天命歸於周天子﹐我是天的兒子﹐你們其他人都是一樣的。所以為了顯示大家都是平等的﹐於是周朝開始實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之外的地位分別授予了宗族﹐功臣以及古代帝國的後代。大家都有各自的地盤﹐大家都有棲息地。但是大家必須拱衛王室﹐為我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而諸侯國內部各種人群也有﹐所以諸侯國內部必須實行再次分封﹐依此類推。於是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分封制。這裡順便提一下﹐我們一直將中國古代社會認為是封建社會﹐這個認知是有問題的﹐在《左傳》中有一句話叫做「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就是說分封親信出去建立諸侯國﹐作為周朝王室領地的屏障。只有這種分封制形成的社會結構才能叫封建社會。
  第一代分封結束了﹐後面怎麼辦呢﹖天子只能有一個﹐那麼誰來繼承下一任天子呢﹖回到原始的禪讓制﹐顯然不可能﹐因為分封制有許多宗室貴族分封在外地呢﹐天子給別家的當了﹐我們這些親王還不得被擼掉。所以天子必須得是自己家族的人才行啊。那選自己家族的誰呢﹖諸侯家的孩子肯定不行﹐你老爸是諸侯﹐我老爸也是諸侯啊﹐憑什麼你來當。所以下一任天子只能是現在皇帝的兒子。大家綜合考慮一下﹐嫡長子繼承位子比較靠譜。於是各地諸侯紛紛效仿。實行了分封制﹐要維持社會穩定﹐宗法制必然會伴隨而生。
  不過任何一種制度都會存在一些缺陷﹐正是這種缺陷使得西周滅亡﹐歷史便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直到秦國統一才結束戰亂。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