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李宗仁晚年娶胡蝶之女內幕

李宗仁晚年娶胡蝶之女內幕

  李宗仁先生回國不久﹐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德潔女士的癌症就發展到了晚期﹐終於不治。她病死時﹐李也已經七十開外﹐垂垂老矣。但他還真有點「不知老之將至」的勁頭兒。外界的很多人也經常不把他的實際年齡放在心上。尹冰彥老人半是調侃地說﹕「雖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還有那麼多的求婚的信件雪片一樣地飛來!」。
  那些寄信的女士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儘管表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嫁給這位做過中華民國代總統的老先生。處理這些信件的工作﹐落在尹冰彥身上。他深知李宗仁的性格﹐對這些信件的處理格外慎重﹐不敢怠慢。每封信都要細細閱讀。那些差距太大的﹐還要十分委婉地回信予以拒絕。而其中和李宗仁擇偶的標準相近的﹐需要挑選出來﹐與程思遠共同商量之後﹐再呈報「德公(李宗仁字德鄰﹐屬下習慣地稱呼他「德公」)卓裁」。
  令尹冰彥萬萬想不到的是李宗仁對擇偶的政治標準的相當苛刻。有一位面貌姣好的女性﹐性格、職業、學識和經歷均十分理想﹐尹冰彥和程思遠都認為這是一位值得推薦的對象。興致勃勃地報到李宗仁那裡﹐德公僅掃了一眼﹐便把材料原封不動地退回來了﹐否定的原因只有一個﹐這位女士的父親是「右派」。還有一位各方面條件均與李宗仁的要求相近的姑娘﹐尹冰彥和程思遠也是一眼看中﹐推薦給德公。這一次﹐德公又一次使用了「否決權」。原因與上次幾乎一模一樣﹕政治條件不好﹐姑娘的父親曾經在李宗仁的部隊裡任過職。用李宗仁的話說﹕「我本人就是舊軍人﹐再和一位反動軍官的女兒結婚﹐不是越抹越黑嘛!不行﹐不能選這個。」。
  李宗仁挑來選去﹐總是不中意﹐弄得尹冰彥和程思遠難得要領﹐左右為難。無可奈何之中﹐擇偶的事情只得暫時放下。年邁的李宗仁﹐親屬都遠在海外﹐生活乏人照顧﹐沉浸在喪妻之痛中。情緒非常低落。為日常生活方便﹐他想找一個生活秘書或貼身保健護士。他的秘書程思遠﹐按照他所要求的條件﹐著手為他物色這方面的人選。通過朋友介紹﹐聯繫上有護理知識的二十七歲的單身女護士胡友松。
  這胡友松是何許人也﹖當時知道她的人不多﹐但是她的母親卻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有誰不知道電影明星兼美女的胡蝶呢﹖當時﹐在上海、北平、南京等各大城市的照像館和影劇院裡都懸掛著笑靨如花的胡蝶的大幅照片。
  1939年胡蝶生下一女﹐取乳名若梅﹐以母姓﹐這若梅成人後改稱胡友松。對於童年﹐胡友松記憶裡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樂門」參加給前方將士募捐活動。她母親與朋友們在台上表演﹐她拎著小籃子在場裡來回走動﹐每當觀眾投來錢﹐她就點頭微笑說謝謝。這是胡友松印象裡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胡蝶隻身赴香港。從此﹐胡蝶母女便天各一方。建國後﹐胡友松的養母生活無著落﹐常打罵她來洩氣。胡友松憑自己的努力考入一所衛校﹐畢業後被分配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當護士﹐後又調入北京復興醫院。因為她出身不好﹐又有海外關係﹐不易尋找到滿意的對象﹐故到二十七歲還未婚配。
  當程思遠把胡友松的照片給李宗松過目時﹐李宗仁表示滿意。於是﹐胡友松馬上被請進李家。李宗仁對長相漂亮、落落大方的胡友松一見傾心。消息傳到周總理那兒。周總理對此事很慎重﹐考慮得也很周到﹐對有關方面負責人說﹐中國和美國不一樣﹐沒有私人秘書﹔護理工作有上下班制度﹐下班後﹐護理人員要回家休息。李先生要是喜歡﹐可以明媒正娶﹐只要女方同意。
  對李宗仁這個名字﹐胡友松並不陌生﹐當時全民學「毛選」﹐她在《毛澤東選集》裡讀到過國民黨南京政府代總統李宗仁。面對抗日名將熱烈的求婚﹐她很快同意了這樁婚事。1966年7月26日﹐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總布胡同五十一號「李宗仁公館」舉行婚禮﹐胡友松成了李宗仁第三任太太。
  李宗仁很為這樁成功的婚姻高興。他把他和胡友松合影照片沖洗了好多張﹐分別寄給國內外的朋友。在每張照片後面﹐他都激動地寫上﹕「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婚後﹐這對老夫少妻分床而棲。李宗仁每天夜裡總要去胡友松的臥室看一看﹐給她蓋個被子﹐聊上幾句。但胡友松很快就煩了﹐讓李宗仁以後不要再在深更半夜來吵醒她。但李宗仁還是去。在胡友松熟睡時﹐他光著腳在地板上走﹐怕驚擾妻子的酣夢。
  胡友松回憶道﹐「一次﹐我肚子著涼﹐醫生開的方子是吃四兩南瓜籽﹐李宗仁就親自為我嗑﹐一直為我嗑到深夜。」胡友松開始為李宗仁的真情打動﹐漸漸地從感情深處接納了這位可愛的老人。這種平靜而怡淡的生活僅僅持續了兩年半。李宗仁於1969年1月30日撒手人寰﹐留給胡友松最後一句話是﹕「每年清明別忘了給我掃墓﹐讓人知道我還有一個年輕的妻子。」。
  短暫的婚姻結束了﹐胡友松陷於無限悲悽之中。更有甚者﹐她被趕出「李公館」。隨著階級鬥爭的深入﹐胡友松被扣上了「港台特嫌」的帽子﹐被拘押審查。1970年﹐胡友松被送到「五·七」幹校湖北沙洋農場參加勞動﹐接受「再教育」和思想改造﹐改名叫王曦。
  周總理聽說胡友松被「下放」到湖北沙洋農場勞動時非常生氣。在他的干預之下﹐胡友松又回到了北京﹐被安排在一家工廠當工人﹐有關部門又很快給她安排了住房。後來﹐胡友松又被調到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工作。這也是周總理的關懷。周總理在病重期間﹐還常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打聽胡友松的情況。一再交待有關負責人﹐要對胡友松作妥善安置。
  後來﹐在朋友撮合下﹐胡友松又結了一次婚。但是﹐這次的婚姻並不幸福﹐很快便離了婚。胡友松永遠忘不掉李宗仁﹐在李宗仁逝世後的每一個清明節﹐她都到八寶山公墓﹐將一束鮮花奉獻在李宗仁的墓前。
  1949年﹐李宗仁離開中國去美國時﹐其原配夫人李秀文也離開中國大陸。1959年﹐李秀文輾轉到美國﹐同長子李幼鄰、兒媳珍妮一起生活。1973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李秀文回到祖國﹐在家鄉居住。她和長子李幼鄰深為胡友松的品德所感動。李幼鄰曾表示﹕「我父親最後的日子裡是她照顧的。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1990年3月﹐胡友松到廣西臨桂縣兩江鎮頭村瞻仰和憑弔夫君李宗仁的故居。在有關工作人員陪同下﹐去疊彩路一號里拜望李秀文。當胡友松到李秀文住宅時﹐方知李夫人已住進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她便又趕往醫院。老夫人因年事已高﹐處於長期的「醒狀昏迷」狀態﹐已無意識。胡友松沒有講話﹐她在近前仔細地觀察了好一會才告別。這是李宗仁的第三位夫人和第一位夫人之間唯一的一次會面。兩年之後﹐一百零二歲的李秀文在廣西去逝。
  進入人生黃昏的胡友松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不寫回憶錄﹐也不寫傳記﹐1993年到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法名妙惠。
  2008年2月5日﹐胡友松興致很高﹐買了很多年貨回到台兒莊﹐說要在台兒莊過一個豐盛的春節。誰知﹐傍晚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到醫院檢查確診是直腸癌。正月十六在棗莊市立醫院上手術台的時候﹐醫生要親屬簽字﹐她笑笑說﹐「我自己簽吧﹐我孤家寡人一個!」2008年11月18日﹐胡友松感到時日無多﹐便前往德州慶雲縣名剎金山寺小住。一周後﹐她以妙惠居士的法身﹐安然圓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