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

  每天晚上9點﹐報館來索稿的編輯便排隊等在張家門口﹐張恨水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將桌上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將﹐右手寫﹐照樣按時交稿。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近4000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更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成功對舊章回小說進行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茅盾贊曰﹕「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老捨則稱他「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紀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報紙同時連載張恨水的數篇長篇小說。每天下午兩三點﹐就有很多讀者在報館門前排隊﹐欲先睹為快。小說中一女主人公積勞成疾﹐命在旦夕﹐讀者來信竟如雪片般飛湧報館﹐異口同聲地為其請命。其代表作《啼笑因緣》﹐再版二十多次﹐先後六次拍成電影﹐創下了記錄。還有不法書商盜用張恨水的名字﹐攢出了一百多部偽書﹐在市面上銷售﹐也賣得不錯。
  1928年﹐他竟同時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6部長篇小說在不同的報刊上連載﹐人物、情節各不相同﹐確非常人所能想像。
  在張恨水的女兒張政的記憶中﹐父親大約每日九點鐘開始寫作﹐直到下午六七點鐘﹐才放下筆吃晚飯﹐飯後稍事休息﹐然後寫到夜裡十二點鐘﹐日復一日。張恨水的「稿德」﹐在報館編輯中也有公論。向他約稿﹐幾乎有求必應﹐也從不拖稿。《金粉世家》連載五年零四個月﹐只是因為女兒患猩紅熱夭亡﹐過於悲痛﹐停登過一天。而24小時之後﹐又將後稿補上。
  當時﹐高官政要紛紛以結交張恨水為榮。蔣介石、宋美齡前往看望﹐張恨水客氣接待﹐卻讓傭人送其出門﹔張學良派副官赴京﹐邀他做文化顧問﹐掛個虛職﹐月薪100大洋﹐張恨水卻以「君子不黨」婉拒。這個帶著皖南口音的「鄉下人」﹐一生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的人生守則﹐姿態低到極致。他曾自言道﹕「寫字就是營生罷了﹐如同擺攤之類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實在如斯。」。
  張恨水引以為榮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費換來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支筆﹐日子倒過得不錯」。宅院裡有他親手種的棗樹、槐樹、櫻桃樹、桑樹、丁香﹐隔著大玻璃﹐觀賞著院子裡的雪和月﹐真夠人玩味。張恨水小說發行量之大﹐可謂空前絕後﹐當今的暢銷書作家們根本無法和其相比。他的書籍被盜版也是最多的。
  1956年﹐張恨水列席全國政協二屆二次全會﹐茅盾把他介紹給毛澤東主席﹐毛主席說﹕「還記得﹐還記得。」茅盾說﹕「《××》那本書就是他寫的。」張恨水連忙更正﹕「那是偽書﹐我寫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