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赤壁之戰不是敗於火攻而是毀於血吸蟲病

赤壁之戰不是敗於火攻而是毀於血吸蟲病

  東漢末年﹐一場瘟疫改變了歷史的進程﹐這就是曹操想要統一南方而發動的赤壁之戰。曹操字孟德﹐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20歲時﹐舉孝廉為郎。黃巾起義爆發後﹐參與鎮壓起義軍。公元190年參與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並逐步開始建立武裝。公元196年﹐迎漢獻帝於洛陽﹐後遷都於許昌﹐自此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公元200年﹐在官渡擊敗了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佔據了北方大片土地。
  8年後﹐北方另一位軍閥劉表病危﹐其少子劉琮準備繼位領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劉琦與劉琮是異母兄弟﹐素不和睦﹐軍中諸將﹐也各有彼此﹐這就使荊州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政治危機。曹操立即趁亂討伐劉表﹐先發制人﹐趁劉表病危之際﹐發兵荊州﹐劉琮剛繼位就被迫降曹。
  曹操遂統一了北方﹐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在南方的兩個小人物孫權與劉備。劉備當時依附於劉表﹐劉表集團一崩潰﹐他只好夾著尾巴逃跑。曹操趁機做出部署﹐先以趙儼為章陵太守兼都監護軍﹐監領虎威將軍於禁、平虜將軍朱靈、破虜將軍李典、蕩寇將軍張郃、奮威將軍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另一方面﹐曹操在江陵、襄陽、樊城等要地留兵駐守﹐自率主力沿漢水、長江東進。他想先把劉備殲滅於樊口﹐然後順江而下﹐滅掉孫權。
  劉備當時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叫人提方案﹐有人就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大難臨頭之時﹐就如同飢不擇食一樣﹐他急忙派人去找孫權﹐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做點兒事﹐其實就是保住性命。公元208年十月﹐劉備先退到夏口﹐然後派出軍師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大計。
  孫權手下也並非都是飯桶﹐只不過懾於曹軍號稱八十萬的聲勢﹐都主張議和﹐孫權在和戰之間猶豫不決。此時﹐張昭站了出來﹐態度很明朗﹕「我主張議和﹐我輔佐您父親並非是幫助他建立一個割據政權﹐而是想輔佐他安定百姓。現在曹操既已掃平北方﹐平定荊襄﹐這正是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那麼幫助他完成這一偉大使命﹐免除生靈塗炭﹐有何不好呢?」
  但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納﹐諸葛亮和周瑜都希望和曹操打一架。諸葛亮的心思自然不用說﹐他來孫權這裡就是慫恿孫權打架的而周瑜當時非常年輕﹐自然對打仗有著十二分的興趣﹐況且﹐他是武將﹐武將不打仗如何體現價值呢!兩人又對當時的形勢做了估計。結論自己方面﹐劉備方面有著一定實力﹐現在收攏的部隊和關羽的水軍精兵尚有萬餘人﹐劉琦的部隊也不下萬人﹐如果與東吳的軍隊聯合作戰﹐實力相當可觀。曹操方面﹐號稱八十萬﹐實際上只有十五六萬人﹐加之後方不穩﹐遠征疲憊﹐不服水土﹐士兵都是群旱鴨子。我們只要打就能勝。孫權拍案而起﹐下定了抗曹的決心﹐即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領三萬精銳水師﹐與劉備軍會合約五萬人﹐進駐夏口。
  曹操一面訓練軍隊﹐一面打聽對方動靜﹐當得知兩個小人物聯合起來後﹐大笑不止﹐他親統大軍水陸並進﹐直逼江南。孫劉聯軍自夏口溯江而上﹐與曹軍相遇於赤壁。在曹操之前﹐北方人與南方人的戰爭很少發生。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打架﹐也是北方對北方、南方找南方的居多。秦、漢兩個統一王朝在對待與南方人開戰的問題上都很慎重。這是因為南北地理形勢不同﹐所以作戰方式就有很大不同﹐秦朝就是因為派出主力去征討百越而久未取勝不得返﹐才讓項羽在北方撿了個大便宜。
  曹操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攻取荊州後﹐就抓緊時間訓練自己的軍隊。他深知﹐自己的步兵騎兵都暈水暈船﹐想要一舉拿下那兩個小人物﹐就必須克服這些問題。但他並沒有克服﹐在第一場戰役中﹐他就吃了個敗仗﹐退到了長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境內)﹐與孫劉聯軍夾江對峙。
  當時﹐長江風高浪急﹐曹軍的士兵在船上站都不能站穩﹐像是喝醉了一樣。曹操為了減輕江上風急浪顛﹐下令用鐵鏈和木板連接戰船﹐猶如城堡﹐使步騎兵可在上馳騁﹐以利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意欲謀攻﹐以求速戰﹐遂採納手下黃蓋提出採用火攻的計謀。於是﹐就有了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黃蓋遂派人給曹操送偽降書﹐並與曹操事先約定投降時間。
  十月的一天﹐此時已是初冬﹐黃蓋的屁股還腫著呢。他率領蒙沖、鬥艦十艘﹐滿載易燃的枯草乾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圍住﹐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向曹軍駛來。奇怪的是﹐曹軍官兵見黃蓋來降﹐居然一點兒都不驚詫﹐也毫無警覺﹐就看著黃蓋的戰船慢慢地靠近了自己。離得近了﹐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煙焰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南岸的孫劉聯軍主力船隊知道是黃蓋得手了﹐立即發動攻擊﹐所有船隻飛速前進﹐橫渡長江。曹操只好撤退。但在撤退前﹐他居然把沒有燒到的船也給燒了﹐這是件很奇怪的事。在聯軍的迅疾追擊下﹐曹操率領殘餘部隊經華容道逃脫。當時道路泥濘﹐無法行走﹐天上又刮著大風﹐曹操就命令傷病員背草填路。這些弱者剛剛把路修得勉強可行﹐騎兵就衝了過去。結果﹐傷病員被衝過去的人馬所踐踏﹐陷在泥濘之中﹐死於非命。
  總算天還算有點兒眼﹐曹操順利逃回北方﹐他絕不喪失統一天下的信心﹐令滿寵駐當陽﹐曹仁守江陵。可惜的是﹐曹仁並沒有守好江陵﹐第二年﹐曹仁撤出江陵。赤壁之戰後﹐曹操反省一番﹐就抓緊時間建設水軍﹐進控江淮。兩個小人物繼續拴在一起﹐以抗拒他。後來劉備趁勢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自任荊州牧﹐作為西取益州的基地﹐孫權本據有江南﹐三方面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按照上面的敘述﹐我們完全可以說是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歷史格局。那麼﹐是什麼決定了赤壁之戰呢?或者說﹐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曹操的失敗呢?此役中﹐雙方動員的兵力分別為﹐孫劉方面不到五萬﹐曹操方面至少十五萬。而且﹐曹軍的戰鬥力要遠超過孫劉聯軍方面。當然戰爭中出現意外是絕對正常的。那麼﹐在赤壁之戰中到底出現了什麼意外情況呢?
  翻看正史《三國誌.吳書.周瑜傳》中﹐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原來﹐曹操後來燒船撤退是因為士兵感染了瘟疫﹐所以才不想繼續把仗打下去。當初曹操兵馬佔據江陵時恰是血吸蟲感染高發期。它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種﹐而曹操的軍隊患上的正是急性血吸蟲病﹐這種疾病主要是在秋季流行﹐曹操在第一次與聯軍交手失敗後﹐開始訓練水兵時正是在血吸蟲病感染嚴重的秋季。得上急性血吸蟲病的人呈現發熱症狀﹐體溫相差可高達四攝氏度﹔腹瀉成為家常便飯﹐每日為三到五次﹐嚴重者可達二十到三十次。
  現在我們就可以想明白﹐為什麼黃蓋只用裝著易燃物品的十艘船就能把曹軍的船隊燒掉了。因為沒有人救火﹐大家都在高燒﹐或是在廁所。可另一件事又值得我們懷疑﹐既然疾病橫行軍隊﹐為什麼只有曹操的軍隊受到感染﹐而周瑜的軍隊卻沒有受到血吸蟲病的襲擊呢?
  要知道﹐周瑜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在長江流域一帶活動﹐熟悉水性﹐對血吸蟲病也有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有人根本就不知道南方居然還有這樣一種總讓人上廁所的疾病﹐不像南方人﹐很少有機會感染血吸蟲病﹐所以﹐第一次總是不幸的。由於沒有免疫力﹐便變成了易感染人群。
  據說﹐血吸蟲病的歷史非常之久﹐早在漢代馬王堆出土的女人的屍體中就已經發現了血吸蟲病的蟲卵。而且﹐曹操軍隊感染這種病可能是前無古人﹐但絕對不是後無來者。曹操很倒霉﹐被血吸蟲病奪走了統一天下的夢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