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乾隆皇帝出生地之謎

乾隆皇帝出生地之謎

  如果是普通平民百姓﹐他出生在什麼地方﹐對家庭來說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對民族、對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然而﹐乾隆皇帝卻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誰密切關聯。大家為什麼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因為乾隆的母親「出身名門」或「出身微賤」﹐會直接影響到乾隆及其接班人嘉慶的皇位、事業﹔如果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則又關涉到更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和民族問題。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氏等等。
  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的夫人。陳世倌﹐民間稱之為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關於紅花會的電影電視劇中經常會提到著一說法。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陳家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為「安瀾園」。金庸老先生是浙江海寧人﹐他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而展開的。這本書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的傳說﹐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甚至許多武俠愛好者都將這當成信史了。
  關於「調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傳說。最開始說康熙出自陳家﹐後來這個傳說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頭上。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這時雍正也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
  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之子是有大福之人呢?清史前輩孟森先生論及乾隆為海寧陳閣老之子這個傳聞時說﹕「蓋高宗嘗四幸陳氏之安瀾園﹔而陳氏之宅有堂匾曰愛日堂﹐為禦書﹐又有一匾曰春暉堂﹐亦禦書﹐皆以帝王賜題﹐而用人子事父母語意。此皆帝出乎陳之所本也。當清季世﹐上自縉紳﹐下迄婦孺﹐莫不知海寧陳家子有一為帝之說﹐而以為清雖滿族﹐滿為胡虜﹐必無此氣度福澤﹐實由漢族暗移其祚﹐乃有此光昌之運。是說也﹐尤為漢人所樂道。故眾口——詞﹐牢不可破。」這段精闢的論述﹐雖說的是乾隆出身海寧陳家﹐這一點雖不能確信﹐但文中把歷史上傳聞之所以產生及廣為流傳的原因都說得明明白白了。
  第二種傳說﹐晚清長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闓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他在《湘綺樓文集》裡提到乾隆之母﹕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 …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張采田《清列朝后妃傳稿》中轉引英和《恩福堂筆記》和王闓運《湘綺樓文集》記載﹐促發人們更加注意這個疑案。這一說法富於傳奇色彩。
  清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併入選秀女呢?但任何制度都有漏洞﹐要是所有制度都按制度上所說的那麼井井有條﹐我們所有歷史研究都會非常輕鬆。偶然性雖然讓過去、生活更加紛繁﹐但也正因如此才充滿樂趣﹐所以這種傳說是值得參考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1944年5月1日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性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裡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臺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儘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著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人們紛紛猜想的原因之一。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當過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比較廣泛﹐但系毫無證據的口傳﹐不能盡信。
  一般來說﹐傳聞的產生大多有某些事實為據﹐儘管這些事實可能或虛或實﹔而傳聞若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即得到社會某一部分人的認可﹐則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
  問題是有關乾隆家世的傳聞並沒有隨著滿清王朝的覆滅、滿漢民族間的矛盾消弭而逐漸沉寂﹐而乾隆生母系避暑山莊宮女李氏之說卻後來居上﹐大有淹沒歷史真相之勢。這裡的原因卻極為複雜﹐其中固然有現代傳播媒介出現以及人們的獵奇心理這些客觀和主觀的社會條件﹐但清朝官書有關乾隆生母的記載不盡清楚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TOP

歷史上真的有太多不解之迷了
現在想要找也查無實證了,就讓大家各自發揮想像力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