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司馬懿子孫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會迅速滅亡?

司馬懿子孫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會迅速滅亡?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沾祖父、大伯、父親兩代三人的「光」﹐總算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晉﹐開創一個大帝國﹐並在15年後一統南北。但是﹐統一後的西晉只存在36年時刻便走進前史﹐為何衰亡如此之速﹐下面幾段史實或許對咱們有所啟示。
  1.君無遠略﹐沉湎美色。一個王朝能否保持的久﹐跟開國帝王的計劃策略有很大聯繫。都說新朝新氣象﹐但是咱們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卻看不到銳意進取的情緒﹐反而是死氣沉沉﹐毫無遠略。宰相何嘗經常參與宮殿宴會﹐有一次回來後對兒子們大發慨嘆﹐說﹕「我每次參與宴會﹐從未聽到皇帝議論治國理政的計劃與策略﹐只是講一些平時小事。這麼看來﹐他的太平基業也僅就到他自己一身罷了﹐他的後代真夠憂慮的呀!」過後看來﹐何嘗還真是頗有遠見。
  晉武帝毫不關懷帝國將來﹐他最關懷的是怎麼享受女色﹐玩女人。為了充分後宮﹐武帝曾公佈過一個荒唐的決定﹕下詔選擇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彌補六宮﹐有蔭蔽藏匿的以不敬論處﹔選擇未結束時﹐暫時制止全國嫁娶。如此一來居然選拔了三千多佳人﹐加上從前宮中有的﹐已達五千!這還不算﹐滅掉東吳後﹐武帝又全部接納其宮殿中的五千佳人﹐這麼一來﹐西晉的後宮數現已超越一萬。每日倚紅偎翠﹐實在是荒淫的很。
  2.文恬武嬉﹐奢侈成風。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帝國有這麼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文恬武嬉﹐奢侈成風」﹐這就是西晉官場最明顯的寫照。文恬武嬉發展到極致就是崇尚清談﹐不言國務。在西晉朝﹐士族名人往來只務虛不務實﹐不談國務、不言民生﹐專談老莊、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辯難爭輸贏。在他們眼裡﹐實事、國務全部是「俗務」﹐假如有人議論治國理政、強兵富民﹐立刻就會遭到周邊人士的譏諷。如此官場﹐無藥可救!
  西晉的政壇不僅崇尚清談﹐並且極度奢侈﹐拜金、炫富蔚成風氣。仍是那位何嘗﹐正史稱他極度奢侈﹐天天僅用於飲食的費用超越萬錢﹐即便如此﹐還經常悲嘆沒有可下筷子的飯菜。還有大臣石崇與外戚王愷鬥富的史實比較咱們也了解﹐在此不做贅述。這石崇特別憎惡﹐每次請客常讓佳人勸酒﹐假如客人不喝﹐他就讓侍衛把佳人殺掉﹐委實殘暴兇狠的很。本來像何嘗、石崇這麼的人物在西晉政壇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其潰爛、漆黑備至。
  3.諸王權重﹐尾大不掉。前史再三證實﹐封建制(封邦建國制﹐非指封建社會)只合適夏、商、西周三朝﹐在以後的任何朝代都是禍亂的本源。西漢已是前車之鑒﹐但晉武帝卻仍然大封宗室、勛臣為諸侯。單以司馬宗族的諸侯王為例﹐一起封王者達27人﹐每一位都取得大片封地及為數眾多的軍隊。諸侯王的標準當時分大、次、小三等﹐其間大國設置戰士5000人﹐次國戰士3000人﹐小國戰士1500人﹐實力相當雄厚。
  平定江南後﹐武帝下詔減少州郡所領戰士數﹐連邊郡區域的駐軍也大幅減少﹐單單對諸侯王「法外施恩」﹐因此諸王國的軍隊變成本地上的主力軍﹐具有了叛變的本錢。果不其然﹐武帝死後不久﹐「八王之亂」便迸發﹐殺得神州天昏地暗﹐直接致使西晉的消亡。
  4.異族內遷﹐難民危機。自東漢末年以來﹐邊疆少數民族因天災、戰役等原因屢次大量內遷﹐與本地漢人雜居共處﹐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在西晉年間民族矛盾變得愈加嚴峻﹐引發數起大規模暴亂事情﹐如鮮卑族禿髮樹機能暴亂、匈奴族郝散暴亂和氐羌齊萬年暴亂等。到晉武帝平吳前後﹐民族問題現已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急需對策解決。
  但是文恬武嬉的朝廷不僅沒有對策可言﹐乃至對一些憂心時局之士提出的中肯主張﹐往往也是置之不理。比如江統的《徙戎論》提出﹐應將內遷關中的少數民族遷出關外﹐「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過後看來是怎麼的遠見正確。
  本來西晉朝廷不僅沒有大規模斥逐內遷異族﹐反而昏招迭出﹐可勁地為異族叛變發生有利條件﹕大肆抓捕異族難民為奴隸﹐拚命壓搾剋扣﹔減少州郡所領戰士數﹐連邊郡區域的駐軍也大幅減少﹔諸王混戰不已﹐自廢司馬家「武功」。如此種種﹐總算引起五胡亂華局勢的呈現﹐也直接致使西晉的消亡。
  司馬家昏招連連﹐西晉立國只是51年、統一只是36年便消亡﹐實在是中國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之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