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雄黃、艾草、菖蒲 可燥溼、驅蟲解毒防時疫

雄黃、艾草、菖蒲 可燥溼、驅蟲解毒防時疫

雄黃、艾草、菖蒲 可燥溼、驅蟲解毒防時疫

端午節是傳統三大節日之一,有許多習俗及民俗活動。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日表示,除了划龍舟、吃粽子之外,端午節還包括額頭抹雄黃、飲用雄黃酒、門掛艾葉及菖蒲葉等習俗,根據《本草綱目》所記載,雄黃是一種治瘡殺毒藥,可以燥溼祛風、殺蟲解毒。不過雄黃酒有毒性,現在已經沒人飲用。

呂醫師指出,下周五就是端午節,時序進入夏季,歷經梅雨季潮溼悶熱之後,蚊蟲特別容易孳生,各種傳染性疾病、皮膚病也一觸即發,就中醫觀點來看,端午節的習俗其實大量隱含預防醫學的意義。

用手沾酒在孩童額頭寫王字,以及灑雄黃酒於家中,有助驅除蜈蚣、螞蟻、毒蛇等。古代衛生條件不佳,時序進入病媒大量繁殖滋生的季節,這麼做有預防疾病的好處;古代還有使用午時水的習俗,這是取端午節午時經由太陽曝曬的水,用以沐浴或飲用,俗話說的好,午時水飲一嘴,卡好補藥吃三年,可見古人已有智慧,使用太陽紫外線取得滅菌後的水。

呂庶熙表示,住處周邊插艾葉及菖蒲葉,一般說法是避邪,其實是利用植物所散發芳香揮發油,達到化溼辟穢等作用,同時這些揮發油的氣味,又可防止蚊蟲進入住處或接近人體,進而達到預防傳染疾病等好處。

呂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不管是艾草或是菖蒲,都是屬於含有揮發油的芳香藥物,這類藥物一般都有提神開竅、解毒殺蟲等作用,針灸裡面的灸法,主要就是利用艾草做為主要材料,放在穴道燒灼治病。

呂醫師指出,芳香的藥物或香料,通常具有健胃整腸、清熱利溼的好處,端午節日往往潮溼悶熱,又食用大量含有糯米的粽子,有些人的腸胃道容易不舒服,透過吸入這些芳香揮發油,對於腸胃消化功能有一定程度幫助。

現代研究發現,艾葉及菖蒲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確實有助抑菌或殺菌,現代民眾野有將新鮮艾葉或菖蒲,全草直接丟入熱水,用來淋浴與浸泡,除了有清潔殺菌的效果之外,同時也透過吸入兩者遇熱時所揮發的精油,達到開竅安神作用。

預防醫學就是中醫所強調上工治未病,民俗反應古人預防疾病的智慧,也提醒民眾以更科學的角度看待古人傳承習俗的本質與意涵,使這些觀念可以與時並進傳承下去。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