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劉備是如何獲得人才的

劉備是如何獲得人才的

  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劉備就個人才能而言,並不出眾。可為什麼三國最優秀的人才,比如一代名師諸葛亮,一代名將張飛、關羽、趙雲等,都投奔了劉備,而且至死不渝。回答是:「劉備懂得如何尋找卓越的執行人才」。那麼,劉備是如何獲得人才的呢?他的方式其實並不複雜,那就是,要想獲得執行人才,就要先讓自己成為執行人。
  第一,客戶價值。劉備深知自己的客戶是百姓、是部屬,於是,他總強調自己的使命是「光復漢室」。在最艱難的時候不忍丟下跟隨自己的百姓,總以親民的姿態帶隊伍,這樣就獲得了「人心」。可見,在執行人才上,最大的客戶價值就是「攻心為上」。
  第二,結果導向。劉備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到處尋找有才幹的人才,結交有能力的英雄,目的就是要在未來做一番大事業。他知道要想使「三結義的承諾」能夠得以持續,就要將心比心。他與關羽、張飛吃睡都在一起,獲得了關羽和張飛對他的赤膽忠心。即便後來曹操用高官與赤兔馬引誘,也沒有引起關羽一絲動搖。
  第三,信守承諾。劉、關、張「三結義」是承諾的千古佳話。通過「結義」這種承諾方式,劉備獲得了事業的起點:兩員武藝超群的武將。
  第四,永不言敗。劉備請出諸葛亮已經成為千古佳話。所有的人都知道人才很重要,但是在怎樣獲得人才的道路上,劉備「三顧茅廬」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執行的好榜樣。試想,大雪天在茅屋外等待是什麼滋味?
  執行人才與性格、心胸、知識、素質,甚至民族、種族都沒有必然的聯繫,在他們身上,只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自己深深的責任感。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優秀人才,有一個共同點:對自己負責任,這就是執行型人才的特點。這個結果意味著,如果你想得到一個有執行才能的人,那麼首要的要素就是「看他是不是對自己真正負責」。
  正是以上所說的這四個特點,使有責任感的人同時也是有執行能力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不是執行型的人呢?聰明人大多不是執行型的人,因為他們一生都在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很少能夠像阿甘一樣把一件事做到底。為什麼阿甘那樣一個智商不高的人,打乒乓球打成了冠軍,跑步跑成了冠軍,每做一樣事都做到了頂級。他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執著。而聰明人做事最缺乏的就是執著。一方面聰明人因為聰明,就總是在找捷徑,把很多時間花在路途上或者找捷徑上,沒有一件事情做到底。另一方面,聰明人往往在社會上受寵,所以一旦碰到困難或反對,就不會像執著的人那樣堅持,而是選擇逃避。
  反過來,什麼人不是執行人才?三種人:耍小聰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思考過度的人。耍小聰明的人永遠在找捷徑,不會認真執行。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把事越做越複雜,結果一定是放棄。思考過度的人不屑於行動,他們一生都在思考如何爬山,但就是不爬山。
  結論:要執行,學阿甘。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