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足底筋膜炎主因血瘀 內服外敷併施

足底筋膜炎主因血瘀 內服外敷併施

足底筋膜炎主因血瘀 內服外敷併施

足底筋膜炎好發於四十歲以上,而且需要長期站立、行走的人。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足底筋膜炎又稱腳根頹、足跟痛,病因病機主要是氣滯血瘀、寒凝血瘀、肝腎虧虛所造成。不過骨刺是否產生足底筋膜炎,兩者並無絕對關係。

羅明宇醫師指出,如果是氣滯血瘀,通常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最後氣血運行不暢就產生疼痛,而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患者行走時常會受到局限。

如果是寒凝血瘀,通常由於氣血運行緩慢,複感寒邪所致,中醫認為,寒主凝滯、主收引,所以寒邪入侵候就造成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最後就產生疼痛,患者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如果是肝腎虧虛,主要是肝腎二經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中醫認為,肝主筋、主藏血;腎主骨、主藏精,因此,老年人常有肝腎不足情形,進而促使精血虧虛、經脈失充、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日久自然站立或行走時跟部就會產生痠痛、隱痛、乏力,患者疼痛喜按,接觸候疼痛減緩。

很多患者都以為足底筋膜炎是由骨刺所引起,可見多數人的腦子裡,認為這種病症就是骨刺扎出來。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在所有患者當中,有的長出跟骨骨刺,有的沒有長出來,而有跟骨骨刺的人並不一定出現疼痛。

羅明宇表示,傳統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不只使用一種療法,除了內服中藥之外,還需外敷藥膏、中藥薰洗、推拿按摩等,唯有多管齊下,才能明顯改善症狀,治療原則主要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為主。

內服中藥方面,如果是氣滯血瘀,適合用七厘散,有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理氣開竅;如果是寒凝血瘀,適合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能夠益肝腎、補氣血、袪風濕、止痹痛;如果是肝腎虧虛,適合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中藥處方,可以補腎助陽、滋補肝腎。

外敷藥膏方面,可以使用具有活血、消炎、鎮痛、活血止痛、舒筋通絡等作用的藥膏;中藥薰洗方面,適合使用海桐皮、艾葉、紅花、劉寄奴、酒軍、川椒、川牛膝、茯苓、澤瀉、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威靈仙、青皮等中藥材,視病情酌情加減,熱水煮滾待溫薰洗。

推拿按摩方面,可以點、按、揉、壓跟部疼痛之處,其次捋順足底經絡,循經點穴,可以揉按太溪、昆侖、湧泉、大鐘、三陰交、照海、然穀、承山、陰陵泉等穴道,以便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活血化瘀、溫通經絡、消腫止痛等目的。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