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胃痛易造成氣血鬱阻 細分七種證型論治

胃痛易造成氣血鬱阻 細分七種證型論治

胃痛易造成氣血鬱阻 細分七種證型論治

胃痛又稱胃脘痛,通常是上腹部接近心窩處疼痛。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壓力大、消化差、發炎出血、各種潰瘍病變等都可能誘發胃痛,發病後容易造成氣血鬱阻、不通暢。不過,由於成因複雜,中醫治療細分七種類型。

吳醫師指出,屬於肝氣犯胃者,常見胃脘部脹滿而痛、痛勢竄及脅部、呃逆、暖氣吞酸、噁心或嘔吐、作痛時輕時重、每因喜怒情志不暢則犯病、大便欠暢或失調、臉色黃、舌苔白厚、有裂紋、舌邊尖紅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和胃。

吳醫師指出,屬於氣滯血瘀者,常見胃脘作痛、痛勢如刀刺、痛有定處不竄走、痛處拒按、臉色晦暗、唇色暗紅、舌有瘀斑、大便有時色黑等症狀,治宜和血化瘀理氣。

屬於脾胃氣虛者,常見胃脘痛、痛勢隱隱作痛、喜噯喜熱飲、得食痛減、腹脹滿、嘔吐清水、畏寒、手腳不溫、浮腫、大便多溏軟、臉色黃白、苔白質淡或胖嫩等症狀,治宜溫中健脾補氣。

屬於脾胃氣陰兩虛者,常見胃脘隱痛、有灼熱感、進食加劇、胃口差、強食後脘部脹痛甚、口中無味、喜吃酸味、口乾唇裂、苔少、舌質紅、少津等症狀,治宜健脾育陰和胃。

屬於胃熱夾滯者,常見胃脘部脹滿作痛、噁心、噯腐吞酸、呃逆、喜思涼飲、惡聞食臭、腹中或有病塊拒按、大便不暢或滯下、小便黃、臉色紅、口角生瘡、舌苔黃膩垢厚等症狀,治宜清熱消導化滯。

屬於濕邪中阻致脾陽受困者,常見胃脘部脹悶作痛、腸鳴有水聲、不思飲、畏寒身痛、噁心嘔吐痰多、四肢或有浮腫、大便稀軟、小便不多、臉色黃白、舌苔白膩、胖大、舌質紅等症狀,治宜芳化利濕健脾。

屬於蟲積作痛者,常見脘腹作痛、時痛時止、痛時劇烈難忍、痛過飲食如常、痛伴有嘔吐、腹中或有包塊、出沒無常、具有偏食史、大便乾稀失調、體質多半消瘦、臉黃、舌苔白黃厚,治宜驅蟲化濕兼以消導治法。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