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包括遺傳體質、環境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包括遺傳體質、環境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包括遺傳體質、環境因素

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以往認為,包括了遺傳過敏體質及環境過敏原的刺激,但是近年國際上的最新研究發現,皮膚天然屏障的缺陷也佔重要角色。

細懸浮微粒PM2.5在以往都被認為與肺癌、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有所關係,但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若是直接暴露在懸浮微粒濃度高的環境之中,會脆弱敏感的肌膚,導致病童的症狀難以控制、反覆發作。

在國內外專家進行各項臨床試驗探究中也發現,PM2.5及其他空氣汙染微粒與皮膚疾病,特別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關聯,目前得知較明確的結論包括:孕婦接觸高濃度PM2.5,特別再加上出生後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會增加嬰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龍厚玲建議,孕婦及有過敏性體質的幼童,在PM2.5濃度較高的日子儘量不要外出,待在室內關上門窗,並且在家中裝設具有高效能過濾系統(HEPA)的空氣濾淨機,若是不得已必須外出也儘量避開車流較多的大馬路,並且配戴口罩。外出回家之後儘快盥洗,換上乾淨衣物,並且立即保濕。

若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更需要爸媽平日對肌膚的勤加保養。包括選用含有神經醯胺成分、較滋潤、不含香精色素等化學成分的保濕劑,在洗完澡後三分鐘之內進行全身塗抹以將水分保留在皮膚上,皮膚狀況較差的病童可以一天進行多次保濕。

盡量讓小朋友穿著100%棉質衣物,避免毛料或有花邊容易造成搔癢的材質。小朋友跑跳之後流汗,儘快用溼手帕擦拭汗液,最好能趕緊換上乾爽衣物。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