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嘉慶川楚教亂

嘉慶川楚教亂

  川楚教亂(1796~1804)又稱之為川楚白蓮教起義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政府的事件。
  清高宗乾隆末期,由於人口增長迅速,土地兼併嚴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現飢民,其中大約有一百萬人前來有著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邊境就食,受僱於木廂廠、鐵廠、紙廠,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剝削,生活極為艱難。而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的傳說,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從者日眾。乾隆六十年(1795),湖北各地白蓮教首領約定在次年起事,此事為清政府偵知,便以邪教為名大量抓捕教民,一時各地地方官以查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不論習教不習教,但論給錢不給錢」,「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這進一步激起了教眾的反抗。
  清仁宗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2.15),宜都、枝江一帶的教眾首先起事。三月初十,襄陽女子王聰兒、姚之富等人起事,成為各支白蓮教軍隊的主力,在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各省遊動作戰。嘉慶二年(1797),總兵德楞泰以為白蓮教「行不必裹糧,住不藉棚帳,黨羽不待徵調,蹂躪於數千里」的流動作戰方式,提出實行「令民築堡御賊」之法,「紳士梁友谷等築堡團練,賊不能犯,保護鄉里十餘萬人」。由於各支義軍互不統屬,無法相互呼應,遂被清朝陝甘總督楊遇春、總兵德楞泰、額勒登保領軍隊各個擊破。
  嘉慶三年(1798),襄陽白蓮教軍在湖北鄖西被包圍,王聰兒、姚之富皆跳崖自殺。此後,清朝推行團練和堅壁清野戰術,築起大量寨堡,將村落百姓強行移居其中,又訓練團練進行防守,從而切斷白蓮教軍隊的糧草與兵源。至嘉慶九年(1804),白蓮教軍隊被全部鎮壓。
  這次大規模戰亂耗費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據統計,清朝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川楚之役,則諸將會飲,雖深箐荒麓間,蟹魚珍錯輒三四十品,而賞伶犒僕之費不與焉。凡糧台地,玉器裘錦成市,饋獻、賂遺、賭博,揮霍如泥沙」。八旗、綠營等清朝正規軍之腐朽在起義中暴露無遺,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團練鎮壓起義。
  乾隆後期,由和珅帶頭貪瀆,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官僚大肆兼併土地,貪官污吏橫行。川楚教亂標誌著清朝走向衰落的開始。川楚教亂平亂不久,直隸、河南、山東諸省又發生天理教領導的癸酉之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