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武宗正德帝荒唐的一生

明武宗正德帝荒唐的一生

  明武宗正德帝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他天資聰穎,只要是和做皇帝無關的事儿,從斗雞走狗、騎馬射獵到吹拉彈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學就會。人們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一些學者,對這個結論提出了質疑。
  朱厚照是張皇后親生,而且是嫡長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明孝宗病逝,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照順理成章登上皇位,改年號為正德。
  朱厚照生來好動,自幼貪玩,尤其喜愛騎射。孝宗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為太祖朱元璋那樣文武兼備的聖君,所以對他的騎射游戲頗為縱容,這也養成了他日后尚武的習氣。孝宗怕他玩物喪志,在病逝前一天,特意把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召至乾清宮暖閣,委以托孤的重任:“東宮聰明,但年尚幼,好逸樂,先生輩常勸之讀書,輔為賢主。”
  即位之初,厚照就顯示出了惡作劇的才能,在奉天殿他常常讓猴坐犬背,燃起爆竹,一時間猴跳狗奔,皇宮的莊嚴蕩然無存。原來在東宮侍奉他的那幫宦官,特別是太監劉瑾、谷大用、張永等八人,更是得到他的寵幸。小人得志,蠻橫得不得了,眾人叫他們“八虎”。
  這幫人整天陪武宗吃喝玩樂,擊球走馬,放逐鷹犬。這些玩膩了,朱厚照突然想体會一下經商的樂趣,“八虎”便出主意,在宮中模仿市集開了六家酒館、店鋪、妓院。太監扮做老板、百姓,武宗則扮做富商。朱老板與宦官們相互貿易,討價還價,爭忿喧嘩。買完東西就上飯館,然后逛妓院,醉在哪里便住宿在哪里。像這樣的宮廷鬧市,夜以繼日,一連就是幾天。
  後來,他又覺得宮里太悶,規矩太多,有如牢籠,遂在皇宮西側籌建豹房。工程需要投入,朱厚照于是對金銀產生莫大的興趣。劉瑾乘機進言說:你父親當皇上的時候,天下官位都由司禮監舉用,這活極肥。你要不信,把掌印太監抄了,准有三屋子金銀。再把官全換了,讓新官一人拿個一兩万,直接賄賂朝廷,咱們就賺啦。如此建議,厚照居然“大歡樂之”,並立刻委托劉瑾去辦。
  豹房位于西華門外,與宮殿相連,有室兩百多間,歷時五載落成,耗費國庫白銀二十四万多兩。豹房建好后,朱厚照迫不及待地搬了進去,從此不再受宮廷內清規戒律的限制,整天與宦官、番僧、異域術士廝混在一起,玩得昏天黑地,只在傍晚的時候會見群臣。朝中大臣照例一再規勸,朱厚照也照例溫言嘉諭,接著迅速置諸腦后。諸多老成之臣失去耐心,紛紛辭去,或因諫諍被升任外調,只剩三閣老李東陽等人與劉瑾周旋。
  名曰“豹房”,應該是豢養生猛野獸、禽鳥蟲魚的處所,其中更應以豹為主。實際上,據《万歷野獲編》及明朱國楨著的《涌幢小品》等書記載,其中僅有文豹一只、土豹三只而已。蓄養得最多的是大群的各族女子,她們被訓練成能歌善舞、充滿邪氣的妖艷私娼,供武宗狎玩。
  正德四年(1509),朱厚照開始喜歡蒙古人,制作了大批氈帽皮裘,動員一宮的人穿上,互相扮演韃子自娛。又與眾蒙古人策馬奔馳,往往終夜不還,投宿民家,行止與凡人不分。當時的朝鮮使臣回國報告說,皇帝所為之事,非如陳后主、隋煬帝,而如小兒之戲。
  史載,武宗“每夜行,見高屋大房即馳入,或索飲,或搜其婦女,民間苦之”。其侍臣知悉主子怪癖,竟助紂為虐,搜掠良家婦女以充“幸御”,有時竟達“十車”之多。到后來,武宗就連平民寡婦亦不放過,弄得“民間洶洶,有女家,掠寡男配偶,一夕殆盡”。
  正德五年(1510)出了一件大事,寧夏安化王朱寘以誅劉瑾為名反叛。雖然反叛一個月即被平定,但其檄文中陳述的劉瑾罪狀引起了朱厚照的警惕。
  原來,“八虎”表面上相交甚歡,實際上劉瑾為了獨攬大權,常常排斥其他“七虎”。這一次,“八虎”之一的張永參加了平叛,搜集了許多劉瑾的罪證,悄悄地告了他一狀,罪名有十七條之多。朱厚照看後倒吸一口冷氣,想劉瑾執掌大權以來,執法理財,揀選干才,倒也做了一些于朝政有益的事;而樹威結黨,凌虐百官,顯然並非善類。朱厚照秉性中也有剛斷的一面,隨即派人捉拿劉瑾,並且親自主持了抄家。得私刻玉璽一枚,穿宮牌五百,以及盔甲、弓弩等違禁物品,金銀財寶則不計其數,特別是發現他平時常用的折扇中,竟然藏有兩把鋒利的匕首。朱厚照這才大吃一驚,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
  凌遲,俗稱“千刀万剮”,在明朝屬于法定刑,按規定要割千刀以上,三日而死。每下一刀吆喝一聲,犯人昏厥則潑醒再割。如犯人捱不足三日,傳說劊子手是要抵罪的。劉瑾挺過了第一天的三百五十七刀,回牢居然還喝了兩大碗稀粥,真不知他哪來的胃口,這個六十歲的老閹奴實在具有極佳的心理素質。第二天,割到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劉瑾再也沒有挺過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厚照煩透了沉悶的皇宮和無聊的政事,微服行游京師也提不起興致來。佞臣江彬于是鼓動武宗離開京城到西北游幸,這對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頗有吸引力,因為他一直夢想著能在廣闊的草原上一展雄姿,開創不世之業。江彬還告訴他那里多美婦,這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興致。
  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一行浩浩蕩蕩來到宣府。宣府即宣化,當時稱為宣府鎮。它雄踞京師西北,扼守在長城線上,距北京約四百里,是蒙古敵軍南下的必經之途。武宗決定在這里營建鎮國府。
  為什麼稱“鎮國府”呢?原來武宗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凡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並為自己更名為朱壽,后來又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亙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向朝廷稱臣的,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
  在江彬的鼓動下,武宗除了大肆修繕鎮國府外,還下令將豹房內的珍寶、婦女運來,填充鎮國府。他把宣府稱做“家里”,有久居常駐之意。宣府是北方的重要軍鎮,是抗擊蒙古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武宗在內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盼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立下赫赫軍功。而且,在宣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再也不用聽大臣們喋喋不休的勸諫了。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許來宣府,只有豹房的親隨可以隨時來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