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都鐸王朝國王亨利八世

都鐸王朝國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491.6.28~1547.1.28)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1509.4.22~1547.1.28在位),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他是英王亨利七世與伊麗莎白王后的次子。亨利七世去世以後,亨利八世在1509年4月22日繼承王位。做為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另娶新皇后,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解散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他在位期間,把威爾士併入英格蘭。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在懷特霍爾宮去世,埋葬在溫莎堡的聖喬治教堂,與第三任妻子珍·西摩合葬。他唯一的合法兒子愛德華六世根據第三部《王位繼承法》,繼承其王位。
  亨利之父亨利七世,是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室的後代,1485年,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思戰役打敗理查三世,隨即稱王即位,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建立都鐸王朝。為了緩和政治矛盾,並加強自己成為英王的合法性,1486年1月18日,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利七世同約克王朝的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舉行了結婚典禮。
  1491年6月28日,亨利生於倫敦市格林尼治區的普拉森捨宮,是亨利七世和王后伊麗莎白的第三個孩子。在他出生之前,伊麗莎白王后已經誕下長子威爾士親王阿瑟·都鐸,長女瑪格麗特·都鐸公主。亨利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詩人斯克爾頓是他的教師,稍長時他會見並請教過伊拉斯莫和一些文藝復興名人。他懂得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一些西班牙文、希臘文,愛好詩歌音樂,並能作曲演奏。他還喜歡打獵,並且擅長馬術、射箭、摔跤、和皇家網球。為繼續保有與西班牙之間以聯姻方式獲得的友好關係,亨利七世說服凱瑟琳留下,並為凱瑟琳與次子亨利訂婚。在當時,這樁婚姻違反天主教教規,阿拉貢的凱瑟琳因此宣稱自己並未與亞瑟圓房。後來,凱瑟琳的母親伊莎貝拉一世求得教皇發佈訓令允許這樁婚姻。
  1505年,亨利七世不想繼續與西班牙聯盟,於是威爾士親王亨利宣佈自己並不同意與凱瑟琳的婚約,西班牙為此同英國進行外交斡旋,婚約才未解除。
  1509年6月24日,亨利在倫敦的西敏寺舉行加冕儀式,繼承王位,是為亨利八世。年輕的國王亨利八世,身材魁梧,能文能武。在其統治初年,他的某些作為受到文藝復興新思潮的影響。他寫了兩本書,並且還會寫詩作曲,他登基不久創作的民謠《綠袖子》成為眾口相傳的流行歌曲。
  亨利八世一手創建了英國皇家海軍,他下令建造快速靈活的新式戰艦,把火炮裝在船艙內部,並配備專門的戰鬥水手,並修建了幾個海軍專用的船塢。他在1514年給特裡尼蒂公司頒發特許狀,令其專門經營航海業,並有權徵稅資助航海和設置燈塔。亨利八世受封建貴族舊傳統的影響也很深。他把大量時間花在與貴族騎士們比武、打獵、遊樂上,不願處理日常政務。他頒布法令,嚴格規定貴族在服飾上的等級區別,禁止平民在服飾排場方面有逾越之舉。他經常在宮廷盛會上展示他的王者風範,以征服群臣和嘉賓。
  1517年亨利八世在格林威治舉辦騎士比武大賽,出場時他披掛金色盔甲,外罩鑲嵌各色珠寶的紫色緞袍,胯下戰馬也披金掛銀。一位外國使節讚歎道:「世界的財富和文明盡在此處,某些人把英國視為蠻夷之地,在我看來他們才是野蠻人。」。
  阿拉貢的凱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凱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遺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凱瑟琳王后曾多次流產,一名女嬰早夭,三名男嬰夭折。唯一倖存的的孩子瑪麗·都鐸,於1516年2月18日出世在倫敦的普萊斯提亞宮,也就是日後被稱為「血腥瑪麗」的瑪麗一世。
  1525年,亨利八世認定凱瑟琳不能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並且和女侍官安妮·博林發生婚外情。亨利八世以聖經說弟娶兄嫂者會無後代為由要求離婚。但凱瑟琳堅持認為自己是王后,拒絕與亨利八世離婚。因為凱瑟琳是西班牙公主,所以教皇沒有批准亨利離婚。於是亨利八世讓大法官沃爾西與教皇交涉,希望能夠獲得教皇的同意。與教皇談判失敗的沃爾西被流放,沃爾西的繼任者托馬斯·摩爾也很快被免職,並由托馬斯·克蘭麥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1533年1月,在沒有獲得教皇許可的情況下,亨利八世秘密與安妮·博林結婚,羅馬教皇宣佈將亨利驅逐出教。作為報復,英國國會隨即立法脫離羅馬教廷,大主教克蘭麥接著宣佈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與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根據BBC英國史的描述,安妮·博林的姐姐瑪麗·博林是亨利八世的情婦。安妮去法國留學歸來之後,進入英國宮廷,亨利八世與她墜入愛河。
  1533年6月1日,安妮·博林加冕為英格蘭王后。凱瑟琳被褫奪王后的稱號,並幽禁在一個下等莊園裡。瑪麗·都鐸也因此被貶為私生女,不被允許和母親見面。
  1533年9月,安妮·博林生下女兒伊麗莎白,也就是後來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同樣是因為安妮沒有生出兒子,亨利八世又將自己的心思轉移到了安妮的女侍官珍·西摩的身上。
  1536年,亨利八世下令逮捕安妮·博林和她的弟弟子爵喬治。喬治被指控和他的三名朋友私通安妮·博林,並計劃暗殺國王。喬治和他的朋友被處死,而安妮·博林則被判定與自己的弟弟通姦,並被幽禁在了倫敦塔。
  1536年5月19日安妮被斬首。亨利八世宣告自己和安妮·博林的婚姻無效。
  1536年5月30日,亨利八世和珍·西摩舉行了他的第三次婚禮。1536年6月4日她被公開宣稱為王后,但是由於當時的倫敦城瘟疫蔓延,她並未被正式加冕。
  1537年10月12日,珍·西摩的兒子愛德華·都鐸(後來的愛德華六世)出生於密德塞克斯郡漢普敦宮的房間中,是英王亨利八世和英格蘭王室終於盼到的男性繼承人。珍·西摩在產後恢復迅速,送出1536年簽署的第二部《王位繼承法》,正式宣佈「由國王陛下與我之間合法婚姻所孕育的王子」的誕生。英格蘭舉國歡騰,教堂內吟唱起《讚美頌》,城裡點燃篝火,慶祝著愛德華的誕生。然而,1537年10月23日珍·西摩突發產褥熱,翌夜即過世。亨利八世在寫給法王法蘭索瓦一世的信中提到,「... ...她為我帶來喜悅,天主卻將它混攪著她的死所帶來的苦痛。
  畫家漢斯·荷爾拜為了逃避歐洲的宗教戰爭,於1532年來到英國,並被雇為宮廷畫師。他向亨利八世推薦位於法國和尼德蘭之間的小國克裡維斯的安妮公主。
雖然亨利八世不喜歡安妮公主的相貌,兩人還是於1540年1月6日結婚。由於亨利亨利八世討厭安妮王后,不願碰她,就轉而追求安妮王后的女侍官凱瑟琳·霍華德(安妮·博林的表妹)。亨利八世又一次提出自己和安妮王后的婚姻無效,要求離婚。他賜給安妮「國王的姐妹」頭銜,並給了她一大筆錢,讓她在英國隱居。1540年7月,安妮王后和亨利八世離婚,之後就一直居住在倫敦,直到1557年離世。
  1540年7月28日,亨利八世迎娶凱瑟琳·霍華德。但是凱瑟琳婚後卻和大臣托馬斯·卡爾佩珀發生婚外情,還任命以前的情人弗蘭西斯·迪勒姆為秘書。有人將凱瑟琳與別人交往的事情密告給了當時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托馬斯·克蘭麥,克蘭麥遂向亨利密報王后通姦。亨利八世逮捕了凱瑟琳所有的情人。1543年,凱瑟琳被處以絞刑。
  1543年,年邁的亨利最終娶了在宮廷任職的凱瑟琳·帕爾為他的第六任妻子。凱瑟琳·帕爾是個結過兩次婚的寡婦,她的宗教觀點激進,亨利卻是保守派。兩人經常爭論,幾次險些讓她喪命,但她總能及時讓步。受到王后影響,亨利和兩個女兒瑪麗、伊麗莎白和解。凱瑟琳·帕爾將亨利的孩子瑪麗、伊麗莎白和愛德華照顧得很好,讓他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也很好地照顧了晚年疾病纏身、容易動怒的亨利。
  亨利八世晚年體重超重,有一次他騎馬受傷,此後便一蹶不振,多疑易怒。他逮捕反改革派首領諾福克公爵等,準備處死,但未及執行,亨利八世便於1547年1月28日病逝於溫莎堡的懷特霍爾宮,遺囑任命十六位主要是改革派的新貴族組成樞密院,輔佐9歲的愛德華六世繼承其王位。亨利八世埋葬在溫莎堡的聖喬治教堂,與第三任妻子珍·西摩合葬在一處。亨利八世死後十來年間,其三個合法子女都坐上英國王位,但都沒有子嗣。
  亨利八世即位之初的英國議會,上院由幾十名貴族、主教及修道院長組成,由於其成員的任命召集之權在於國王,所以較易為王權控制。下院成員,一部分由全國各郡中土地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鄉紳選舉,原則上每郡兩名,一部分由國王授予特許狀的城鎮,按各自的慣例選派,共有300餘人,他們多數是小貴族、鄉紳、工商業者和律師,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鄉紳和資產階級的利益。
  亨利八世重用商人出身的教士托馬斯·沃爾西,從1515年起沃爾西兼任大法官、約克大主教、樞機主教和教皇代表,總攬內政外交大權。亨利八世也開始重用改革派執掌各個要職。他發現了商人、律師出身的托馬斯·克倫威爾,從1532年到1540年,先後讓他兼任王室財務官、國庫大臣、國務秘書、掌璽大臣、教會首領代表等要職,使克倫威爾掌握了行政、司法、財政、外交、宗教各方面大權。
  從1522年起,亨利八世連年派兵入侵法國,並向查理五世提供軍費開支,以求支援。巨大的支出耗盡了的國庫儲備,亨利八世不得不召開議會徵稅,並強索捐助。這侵犯了鄉紳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全國一片反對之聲,亨利八世只得讓步。當時英國不但外交受挫,內政也陷於混亂。托馬斯·沃爾西無視鄉紳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使許多急待解決的內政問題遭到忽視。隨著宗教改革思想傳入英國,廣大群眾反天主教會的情緒日加高漲,鄉紳和資產階級中湧現了許多思想更為激進,力主改革的人士,他們要求摧毀天主教會,排除羅馬教廷的干涉。正值此際,亨利八世的離婚問題成為英國改革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隨著內政、外交、財政、司法、軍事、宗教事務的日益繁雜,原來的宮廷和貴族諮議院這些舊機構已不能適應需要。克倫威爾等改革派便進行了政府改革。由大法官、財政大臣、樞密院長、掌璽大臣、國務秘書、警務大臣、會計官、御前大臣等十幾位主要專職大臣組成樞密院,成為中央政府核心。亨利八世作為國王有任免樞密大臣的全權,並是樞密院會議的名義主持者。由議會法案規定其組織形式的各個財政法院分管各項收支,國王的宮廷則變為專管國王個人事務的政府部門。司法制度也進行了改革,星室法院、請求法院等特權法院成為推行政府政策,實行鎮壓的得力工具,彌補了舊有的通常法院因循腐朽,缺乏效率的狀況。這些改革造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使亨利八世擁有以前的國王從未得到的專制權力。
  亨利八世晚年在國內外政策上均無建樹。他企圖控制蘇格蘭沒有成功,隨之在1542到1546年間重與法國開戰。依靠大規模徵稅、借債來維持戰爭,結果毫無成就,帶來的只是財政破產,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王室沒收修道院所獲地產,大部分被拋售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手中。
  亨利八世於1533年提拔改革派的教士托馬斯·克蘭麥為坎特伯雷大主教,領導英國教會,並重用了許多改革派人士在政府和教會任職,取代了反改革的舊貴族和高級教士。議會從1529年到1536年,連開八屆會議,在克倫威爾等改革派人士策動下,通過一系列議會法案實行宗教改革。根據議會法案,先後使亨利八世從教會勒取大筆罰金,截留給羅馬教皇的年貢,取得制定教規和任命主教的全權,取得教會最高司法權,取代羅馬教皇成為英國教會最高首領,把主教首年俸和什一稅歸為己有,解散所有修道院,將其巨額土地財產收歸王室。從此,英國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體系,建立了由國家政權控制的,以國王為最高統治者的英國國教會。
  宗教改革引起了國內外反改革勢力的強烈反對。教皇將亨利八世開除教籍,神聖羅馬帝國威脅要入侵和斷絕貿易。亨利八世在國內加強鎮壓,1534年議會通過「叛逆法」,規定凡是用言論、文字、行動誣蔑國王為異端、裂教者、暴君等惡名者,不承認國王是教會首領者,否認國王婚姻合法者,均為叛逆,罪當處死。依此法案,殺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托馬斯·莫爾也因不承認議會有權進行宗教改革,而被處死。但同時,一些信仰各種改革教派的人,也作為「異端」被處火刑。
  1536~1537年北方的舊貴族和教會勢力利用農民的不滿,掀起了名為「求恩巡禮」的叛亂,向南進軍,要求取消一切改革,並懲辦改革派。亨利八世堅決鎮壓,殺掉廢掉了一批北方舊貴族,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北方法院」進行統治。在威爾士和西部邊區,則成立了由改革派主持的「威爾士邊區法院」,懲辦了大批不法的舊貴族,推行英國的行政司法制度。議會於1536年和1543年通過法案,把威爾士正式併入英國。由於改革派取得的成就,1536年的議會法案規定,英國國內原有的一切封建特權區必須在國王的名義下治理,實行統一的行政司法制度。從此,英國國內的封建割據基本被消滅。1536~1537年,亨利八世還鎮壓了愛爾蘭英占區舊貴族的反改革叛亂,派改革派人士為代表進行統治,他自己於1541年兼稱愛爾蘭國王。
  宗教改革運動,尤其是沒收大批修道院地產,帶來了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王室由於財政需求和謀求政治支持,把大批地產轉賣或贈送給新貴族和工商業資產階級,使這些新興勢力發財致富,成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趕走佃戶,造成大批農民流離失所,社會秩序動盪不安。
1531年和1536年議會通過法案,用肉刑、奴隸勞動和處死等血腥手段,殘酷鎮壓流浪者。懲辦流浪者、安置勞動力、征救濟稅、維持治安,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事務的權力,則交給由鄉紳擔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區職員,使他們取代教俗封建主,成為中央在地方上實行統治的工具。
  宗教改革對思想文化領域也有重大影響。在克倫威爾、克蘭麥等人倡導下,廣泛發行英文聖經,在禮拜儀式中採用了一些新教教義。破除了偶像、神龕、朝聖等迷信。新興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和下層人民的覺醒,使亨利八世感到恐懼,認為進一步改革將危及他的統治。1539年他親自主持制定了「六信條法」,規定三位一體,化體說、彌撒、懺悔、教士獨身等天主教主要教義和儀式必須遵行,違者罪至處死。1540年在反改革派挑唆下,亨利八世將克倫威爾處死,大肆燒殺、迫害改革派,還下令禁止一般平民閱讀英文聖經。1543年制定的「國王書」,更進一步肯定了天主教的基本教義和所有聖禮。但是改革潮流不可阻擋,廣大改革派人士並未屈服,亨利八世也深知不能再與羅馬教廷妥協,只得在改革派與反改革派之間搖擺。
  改革其間為處死數7萬多人,約為當時英國人口的2%。從此英國教會成為聖公會,基督新教的一個單獨教派。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在歐洲以均勢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並使英國最終形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亨利八世作為擁有空前權力的專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