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三則寓言

三則寓言

1. 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

有什麼比真正伸出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輕,一起老去,更真!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

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孩子,長大都出了國。孩子不在身邊,所幸還有個學生,跟出跟進的伺候。

許多人都說:「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電話,叮囑老父要小心被騙。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說:「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死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兒子都趕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
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給那個學生。

「我知道他可能貪圖我的收藏。」老人的遺囑寫著:「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地,就算這位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應該算是真的!」

所以,如果你真要付出愛,請伸手去做,別空口去說。

因為....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
人們可能會忘記你所說的,忘記你所做的,但他們不會忘記你所給他們的感覺。
                                                                                         〔劉墉著〕

***********************************************************************

2.  雞媽媽的愛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 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 他很用心地觀察各種雞類的生活形態。

有一天, 他在樹林裡發現一隻山雉生了好多蛋, 就悄悄地拿了幾個蛋帶回去。

剛好有一隻母雞也生蛋了,他把母雞生的蛋取走, 換上山雉的蛋。

母雞看到蛋不一樣, 猶豫了一下, 但是很快地就去孵這些蛋,既溫柔又謹慎, 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小山雉破殼而出, 母雞帶牠們到樹林裡,自己用爪子將土撥開, 尋找土和樹根之間的小蟲, 然後咕咕地叫著那些小山雉來吃。

教授看了好驚訝! 因為以前這隻母雞生的小雞, 都是餵食人造飼料; 這一次, 母雞居然知道小山雉不吃飼料, 只吃自然界中的食物。

教授又拿了一些鴨蛋讓母雞孵化, 母雞一樣耐心地把鴨蛋孵化成小鴨, 然後,帶著小鴨到水池邊,讓小鴨在水裡游泳。

這兩件事讓教授明白一個道理──
人類認為愚蠢、沒有感情的雞, 其實既有愛心、又有智慧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習慣、觀念,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衝突, 絕大部分起源於此。

一個團體能否和諧安定, 關鍵就在於團體中的個體, 能否相互尊重、包容,  以慈悲的胸懷彼此扶持,而非相互計較、埋怨;以清淨的智慧化解紛爭, 而非任由無明的情緒蔓延。

一隻母雞能夠以愛心和智慧, 對待外形和生活習性皆與自己不同的異類, 身為人類的我們,只要肯用心, 當然也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彼此相待。

**********************************************************************

3.  蝴蝶蛹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

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 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 。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


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不瞭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大自然在此有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

TOP

非常感謝大大的分享.

TOP

很受用
謝謝大大的分享

TOP

發新話題